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黄颡鱼由于肉质鲜嫩,价格高且稳定,因此被人们所看好,近几年来也有一部分人开始专养黄颡鱼。但有关黄颡鱼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的报道很少。而病害防治是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人就结合实际养殖过程中几种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作一小结,供读者参考。
一、腹水病
1. 病因:主要是嗜水气单胞菌。
2. 症状:病鱼的最显著特征表现为腹部膨胀,有少量病可见肛门红肿。解剖可见腹腔内积有大量腹水,腹水淡黄色或清亮透明,从腹腔内倒出的水初时呈水样,几分钟后则呈胶状,肝略显土黄色。
3.危害:目前仅在成鱼中发现该病,多发生在春季,可造成大量死亡。
4. 防治措施:
①彻底清塘,对新注入的水用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消毒。
②发现有病症时,用o.2-0.3克/米3的三氯异氰尿酸全池泼洒,连用2-3天。同时拌饲投喂氟哌酸和肝泰(葡萄醛酸内脂),用量分别为每50千克饲料加20克和每50千克饲料加10克连用4天。
二、烂鳃病
1.病因:病原为柱状屈桡杆菌。
2.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动作缓慢,少食或停食。检查鱼鳃可见鳃丝腐烂,并分泌大量黏液。
3.危害:鱼种和成鱼均会发病,每年的春末、夏初为发病高峰,可导致鱼死亡,从而影响养殖产量。
4.防治措施:
①彻底清塘,对新注入的水用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消毒。这样养殖时就会有一个好的环境了。
②在病害期间,用0.4克/米3的二溴海因或用0.2-0.3克/米3的三氯异氰尿酸全池泼洒连用2-3天;同时用氟哌酸或盐酸环丙沙星拌饲投喂,用量为每50千克饲料加15-20克,连用4天。
三、烂鳍病和腹部红点病
1.病因:一般认为是细菌引起的。
2.症状:病鱼鳍条腐烂,腹部有明显的小红点,活动迟钝,少食或不摄食。
3.危害:目前只发现在成鱼中发病,多发生在每年的8—10月,鱼患这种病后会慢慢地死亡,导致减产。
4.防治措施:
①彻底清塘,对新注入的水用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消毒。
②在病害期间,用0.2克/米3的二溴海因和0.2克/米3的溴氯海因混合药物或用0.2-0.3克/米3的三氯异氰尿酸全池泼洒,连用2-3天;同时用氟哌酸拌饲投喂,用量为每50千克饲料加15-20克,或者50千克饲料里加10-15克恩诺沙星,连用4天。
以上几种方法在实际养殖中多次运用,效果明显。如果你在养殖过程中碰到这类问题可以采用上面的措施进行治疗。(摘自科学养鱼)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