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淡水鱼类暴发性流行病又称细菌性败血症,是危害养殖鱼类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该病发病急,危害鱼的种类多,危害鱼的年龄范围大,流行面积广,流行季节长,给淡水养殖业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在生产实践中,我们通过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使该病得到控制,取得了较多满意的效果。下面根据该病的病理特征及流行情况,并结合实践经验,介绍一下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一、病原体
该病的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二者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二、流行情况
细菌性败血症是一种广泛流行,危害极大的暴发性鱼病。当水质恶化、水中溶氧低、有机耗氧量大、总氮高时,极易发生此病,发病水温在10℃-35℃,当水温为25℃以上高温时发病最为严重,主要危害鲢、鳙、鲫、团头鲂等多种养殖鱼类。
三、发病症状
发病早期及急性感染时鱼厌食或不摄食,静止不动,或在池边狂游、乱窜、衰竭而死。病鱼的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球、鳍基及鱼体两侧充血,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水。病鱼严重贫血、鳃发白,有的鳞片竖起、肌肉和鳔壁充血。因病程长短、疾病的发展阶段、种类及年龄不同,病鱼症状多样化。少数病鱼看不出明显症状就死亡,主要因其体质较弱,病菌侵入多而引起的超急性发病所致。
四、致病条件
败血症的病原体以氨作为氮的来源,在适温条件下,当氮的含量达到0.1毫克/升时,病原体迅速繁殖。当水质恶化水体氨氮浓度高时,鱼体内的氨代谢受阻,鱼体氨中毒,造成抗病能力下降,病原体乘机侵袭鱼类,从而导致败血症的发生。因此,水质恶化是诱发败血症的基本因素,池塘清整不彻底,鱼病预防不到位是发生病害的重要条件,其他如饲养管理不细致而造成的水质老化,投喂饵料不科学而导致的鱼类营养不良,近亲繁殖而造成的鱼种抗病能力下降,病死鱼处理不及时而引起的相互感染等,这都是诱发鱼类败血症的重要因素。
五、预防措施
切断败血症病原菌的传播途径是预防暴发性流行病的重要方法。在养殖生产中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好消毒灭菌工作,切实把病害的发生消灭在萌芽状态,不给病原菌的繁殖传播留下机会。为此,必须做好以下预防措施:
1、彻底清塘 池底淤泥是病原体滋生繁衍的优良基质,挖除过多淤泥,并对保留淤泥用生石灰等消毒剂彻底消毒,以杀灭病菌。改善淤泥生态环境,是预防败血症发生的重要途径。
2、鱼种消毒 要选用优质,健康,抗病力强,活泼好动,色泽鲜亮,无病无伤的鱼种。在鱼种下塘前,用15-20ppm的高锰酸钾药液消毒10-30分钟,或用2%-4%的食盐水消毒5-20分钟,以杀灭鱼种体表的病原等。
3、科学放养 应根据池塘条件,技术水平及防病能力等因素,科学确定放养品种,搭配比例,放种密度等,使鱼类生活于密度合理,搭配科学的优质的水域环境中,确保鱼的健康生长。
4、水体消毒 通过定期泼洒生石灰水、溴氧海因消毒剂等,对水体水质予以消毒,并可通过注换新水,使用增氧机等手段,改善水质条件,还可通过使用光合细菌、EM菌液等微生物制剂的方法,使水域生态呈良性循环,避免水体水质恶化,减少败血症发生机率。
5、合理投饵 正确掌握投饵量,提倡少量多次的投喂方式,节省饵料成本,减少饵料浪费,减轻残饵对水质的影响。
6、科学施肥 根据鱼的具体要求和池水透明度的实际状况,适时适量施用肥料,以确保不对水质造成危害性影响。
7、食场消毒 每日清除残饵,以减小残饵分解对水质的影响,每周用溴氯海因或鱼虾杀虫灵等渔药对食场消毒一次,间隔使用,浓度以鱼能耐受并可进入食场摄食为度。
8、流行季节提前预防 5-9月是鱼病流行旺季,须及时杀灭鱼体寄生虫,以免鱼体受伤染病、结合水体消毒,使用溴氯海因等消毒剂杀灭病菌。
9、工具等的消毒 发病池用过的工具,要严格消毒。病池水不得随意外排,以免污染其它池塘水域,病鱼死鱼要及时捞出,消毒后深埋,以免病菌的传播。
六、治疗措施
细菌性败血症发病急、病程长、流行广、危害重,必须采用综合治疗措施,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其步骤如下:
1、第一天杀灭鱼体外寄生虫,如使用0.5ppm的晶体敌百虫(90%),或每亩每米水深用鱼虾杀虫灵15-20毫升,并停食一天,以备次日投喂药饵。
2、第二至第六天投喂药饵,连喂5天。可用每千克饵料加氟苯尼考(10%)0.3-0.4克,或使用添力口比例为2%的百菌清药饵等。
3、第三天和第五天全池遍洒消毒剂。如0.4ppm的溴氯海因或0.3ppm的消毒精。
4、第十天调节水质,每亩每米水深用生石灰15千克化浆全池泼洒,改良水体水质,调节水体pH值,创造良好水质环境,满足鱼类生长要求。(摘自渔业致富指南)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