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大水面养鱼由于水体较大,鱼类发病防治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大水面普遍施药,既不经济,又造成污染。实践证明:控制大水面鱼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养殖户必须从以下10个方面着手,确保养殖成功。
1、冬放鱼种。由于冬季水温低,鱼鳞紧密,活动力弱,此时投放鱼种可有效减少鱼体受伤机会,十分有利于预防鱼病,是最佳投种时机。此外,规格越大的品种抗敌害和抗病能力越强,一般要求青、草鱼尾重在250克以上,鲤、团头鲂在50克以上,鲢、鳙鱼在100克以上,其成活率最高。
2、药浴消毒。鱼种投放前,必须集中在容器或小池中,药浴15至20分钟,以杀灭体表病原微生物。用3%食盐药浴,可杀灭体表寄生虫;按每立方米用0.15至0.3毫升“灭虫灵”药浴,可防中华鳋、锚头鳋、鱼虱、指环虫等疾病;用漂白粉或“杀菌王”药浴,可防细菌性鳃病以及皮肤病发生。
3、免疫注射。草鱼种放养前,可用出血病灭活疫苗稀释10倍后,每尾注射0.2至0.5毫升,可保障14个月不发生病毒性出血病,同时对烂鳃、赤皮、肠炎等病也有较好预防效果。还可针对各地鱼病流行情况,有针对性注射相应疫苗,预防效果可靠。
4、消毒食场。大水面养鱼应在静水区设几个固定的投食区,定时定位投饵,使鱼形成每天准时到固定地点吃食的习惯。每天投食前应用“杀菌王”、漂白粉或生石灰等泼洒消毒食物,使于在吃食时置身于药水中消毒,杀灭体表病原体。此法可大大节省防病用药量。
5、饵料消毒。病原体往往随饵料带人,所以投喂的饵料必须清洁、新鲜,最好经过消毒,动物性饵料如螺、蚬等用清水洗净,选取鲜活的投喂;植物性饵料如水、陆草,则应放在6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中浸泡20--30分钟投喂;施用有机肥料,应1000千克粪肥中加漂白粉200克,搅拌均匀后,投入水中。
6、药物挂袋。药物挂袋必须先设置好固定食台,使鱼类养成定位吃食的习惯。为草食性鱼类用竹竿做成“三角形”或“多边形”框架,搭成漂浮性的水面食台;为吃食性鱼类用芦席或竹席搭成半沉性的潜水食台。定期用药物挂袋(一般每隔20至30天一个疗程),漂白粉挂袋每袋100克,每天换一次,连续3天;硫酸铜、硫酸亚铁挂袋,每袋硫酸铜100克,硫酸亚铁40克,连续3天。药袋挂在食台周围,每个食台,可挂3至6个袋。
7、投喂药饵。大水面草、青鱼容易患肠炎病,在发病季节前(每年5至10月间)用土霉素进行预防,用药量第1天第1次按吃食鱼体重每10千克用土霉素药粉1克,第2至6次的每天药量减半,用麦粉等做粘合剂,加正常投饵量三分之一精料制成药饵投喂。另外如用碘酒拌饵喂青鱼可预防球虫病;用大蒜拌草或食盐水浸草喂草鱼预防传染性疾病效果较好。
8、草药防治。各地中草药可就地采集,来源广,成本低,效果好,一般无副作用,如马尾松叶可防治草鱼肠炎和烂鳃病;乌柏树叶、大黄根茎可防治烂鳃病、白头白嘴病;地锦、铁苋菜,等防治草青鱼肠炎病和烂鳃病;楝树根茎叶可防治鱼类寄生虫,土荆芥、贯众可防治毛细线虫病,以上中草药其根、茎、叶腐烂后又可肥水。
9、控制施肥。大水面养鱼必须控制人工、施肥,为了保持水域生态平衡,一般不提倡过量施用有机和无机肥料,如过量施用人畜粪,鱼类容易感染寄生虫;如过量施用化肥,浮游生物突然大量繁殖,水质过浓,高温期间容易导致暴发性鱼病发生。
10、切断病源。购进鱼种时要认真调查了解疫情情况,千万不能从疫区购进鱼种,力争自育鱼种;发现病死鱼后,要迅速捞出,剖检观察后深埋,以免污染水质、扩散疫情,对很难治疗的腹殖吸虫病,只要消灭了它的中间宿主——椎实螺,病原体就会失去依附而死亡。方法是:将稻草捆成把,插入水体下风处,每天早晨取出草把,把附在上面的椎实螺抖落下来晒死,连续1口2周,就能清除椎实螺,达到控制复殖吸虫鱼病的目的。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