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蟹类 > 病害防治 > 正文

河蟹成蟹人工养殖及病害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2005/7/17 16:07:00  来源:  编辑:南方渔网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河蟹成蟹的人工养殖,近几年来,在广大农村已迅速发展起来,现在已成为淡水养殖品种中品种结构调整,“三高”渔业、乡镇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现在进行河蟹养殖的类型,有池塘养殖、湖泊养殖、稻田养殖、滩涂草荡养殖、大型湖泊围网养殖、河道河沟养殖、庭院养殖等等,从养殖方式上看,有精养、粗养、半精养、鱼蟹混养等形式。不管何种内容和形式,只要掌握着河蟹养殖生产技术,管理得当,选择优质苗种,都能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 河蟹成蟹的池塘精养

  河蟹的池塘的精养是以养蟹为主,配套养少量与河蟹无影响的鱼类,经实验和初步统计,河蟹亩产最高达100—150公斤,鱼类150—200公斤、虾类60—80公斤,每亩效益可达数万元。但未掌撑好养殖技术的失败者也很多。

  1.成蟹池的建造

  ⑴建池地点的选择 水源充沛,水质良好,环境安定,路、电、讯通等方便的地方建造。

  ⑵蟹池的规格

  ①面积 成蟹养殖池的规格大小没有严格的要求,主要根据能否适合河蟹的生活习性建造。有些地方水源条件较好,可土地面积小,这就根据小面积来建造。有土地、有水源的地方,规划面积可开挖每只池3—10亩为宜,过大不便于管理。

  ②水深 池子深以1.2—1.5米为宜,蓄水0.8—1米。

  ③池埂宽 2—3米,必须夯实,不漏水、渗水。

  ④池坡比 1∶2.5—1∶3

  ⑤二台坡 沿坡脚向下建2—3米宽二台坡,坡高应低于水平面下0.3米左右,平台是河蟹的食台和栽水草提供蜕壳的地方。

  ⑥蟹沟 沿平台二台坡向外四周开挖1.5—2米宽、0.4—0.6米深的环沟,留做收集鱼、虾、蟹用。

  ⑶建造方向 以东西长,南北宽为宜,长∶宽=4∶1或6∶1

  ⑷排灌设施 每个连片池需建总进排水闸,进水口的建造在每只池子的最高处,排水口建在每只池子最低处,并且进排水口成对角线为好,出水口的外口用水泥管建造需超出池埂20—30厘裸管,留做防逃的第二道扎网袋口。

  2.河蟹养殖中的防逃设施建造

  参照“扣蟹”防逃设施。

  3.蟹种的放养

  挑选规格整齐、大小适宜、体质健康、附肢齐全,种苗来源水系要清楚。放养前后,清塘消毒、栽种水草、蟹种采购请参考“扣蟹“部分。

  ⑴蟹种的放养量 蟹种放养量与规格成反比,一般亩产成蟹60—150公斤时,其放养量(长江水系蟹种放养标准)如下:

  ①利用当年提早繁殖的Ⅴ期“豆蟹”养成上市蟹 每亩水面放养量1300—1500只。

  ②“扣蟹”一龄蟹种放养量 一龄“扣蟹”蟹种规格100—180只/斤的每亩放养1000—1200只;规格80—120只/斤的每亩放养800—1000只;规格50—100只/斤的每亩放养700—800只;规格30—50只/斤的每亩放养500—700只。辽河、黄河水系的蟹种,每亩放养量按照长江水系增加20%的量。瓯江与闽江水系品种按照长江水系增加25—30%的量。

  ③暂养由黄蟹变成“膏蟹” 8—12只/斤,每亩放养量450—500只/亩。

  ④蟹种消毒 到池塘准备放养的蟹种,需进行消毒后才能进行放养,消毒方法与Ⅴ期幼蟹放养的方法相同,使用药浓度要求加大,每个药量增加0.5—1ppm,浸泡时间增加10分钟即可,对于用降温运输的蟹种到塘口时,千万别随时下塘,否则死亡率会很高。

  4.饲养管理

  ⑴饵料 河蟹成蟹养殖,其饵料按养殖的不同阶段,配比不同饵料,养殖阶段分前、中、后期,前期饵料要求精,目的是让其顺利、正常的蜕下第一次壳;中期粗,是大生长期也可称为骨架生长时期,摄食量最大时期,饵料不宜精;后期精,后期是催肥期,加强营养积累,肝脏的营养快转变为蟹黄的时期,蟹黄越多,体重增加越大,味道越纯正。前期时间指放养后的即五月上旬为前期,水温上升开始摄食至第二次蜕壳前。中期是指五月中旬至八月上旬,后期是指八月下旬至起捕。
  
  精饵是指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或颗粒饵料中的动物蛋白占28%—30%。粗饵是指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动植物性饵料相结合。
  
  ①饵料种类 成蟹养殖的饵料种类来源广而杂,有条件的地方,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条件较差的地方,植物性饵料为主,高密度精养池的养殖,以人工配做的颗粒饵料为主。
植物性饵料:水中的轮叶黑藻、马莱眼紫菜、苦草、水花生,陆地的青草、南瓜、西瓜皮、蔬菜等,谷物中有小麦、玉米、芝麻、花生饼、豆饼等。

  动物性饵料:以鲜活的螺、蚌贝类最佳,还有小鱼、虾、蚕蛹、猪血、畜禽内脏等。

  人工配合饵料:配合饲料的面市与生产是人工精养河蟹的必然趋势,真正的配合饵料是针对河蟹的必需营养,科学的配合而成,具有营养全面,适口性强、易贮存、保管、运输、使用方便等优点,并且配合饵料还可跟据各河蟹生长不同阶段做成不同系列饵料,在饵料中还可添加药物和蜕壳素,起到防病和促生长的效果。

  ②全年饵料人工的投喂量 河蟹是变温动物,温度适中时,摄食量大,温度低时,摄食量小,前期气温低,个体小,投喂精饵为主,投喂全年饵料量的20%—30%,主要以全价的人工饵料或小杂鱼投喂。中期高温季节,以水草、麦子等植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占30%—40%,植物性饵料占60-70%,后期催肥时期,营养需求量加大,在30%—50%的投饵中,以动物饵料为主,促使肝脏快速转化为蟹黄,而达性成熟,并由黄蟹在生殖洄游之前,蜕最后一次壳,成为绿蟹,此时,蜕壳后的个体,体重增加幅度达30%—40%。

  ③日投饵量次 水温低,个体小,则投饵量少,但比例相对而言增大,日投饵量按体重的15%—20%计算;水温高,吃食量大,体重大时,按体重的8%—10%计算,但具体投饵量,还要根据当时的天气正常否作参考,其方法及量次如下:

  水温在10℃以下时,每3天投喂一次;水温15℃左右时,每天投喂2次,上午10:00投一次,晚上投一次;水温18—20℃时,每天按3次,9:00、下午4:00、晚上19:00—22:00;水温28℃时,每天晚上投喂一次,水温30℃以上一般停止投饵,或晚间24:00—1:00投喂一次,以上每次投喂量按总投喂量计算。

  ④投饵方法及注意事项 河蟹是底层爬行吃食,一般不需专门搭食台,把饵料投放在二台坡上,按“四定”“四看”投饵法,四定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四看,看天气、看水质、看季节、看河蟹吃食情况。河蟹相互争食情况较重,饵料投喂尽可能多一点,起初投食时,可采取全池泼洒,以后逐步向二台坡集中投喂,这样可以集中处理饵料台的残剩饵料及被污染的底泥。

  5.水质管理要求

  精养池塘的水质管理特别重要,稍不注意,水体立即会失去平衡,导致水质恶化,聚缩虫,纤毛虫等原生动物大量生长,弧菌、气单胞菌、病毒等有害病菌大量繁殖,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大量发生,藻类繁殖旺盛,水的透明度降低,pH值高低不平衡,这将使池水的水质瞬间恶化,大大影响河蟹的生长:
  ①浅水放种逐渐加水 初放苗种阶段,水位以40—50厘米为好,随着水温升高,水位逐渐加深,一般4月底水加深至50厘米,5月加至80厘米,6月上旬加足水深, 并水草开始复盖水面。
  ②及时换水,水质保持新鲜 精养池塘水位加足后,正是高温季节到来之时,由于投饵量加大,河蟹体重增大,水质变化快,则换水需不断进行,一般6月之后,池水最高水深0.8—1米时,每5—7天换一次水,每天换1/5—1/7;如池水深0.6—0.8米时,每3—4天换一次,每次换1/4—1/3。 
  ③及时检测水中理化因子,使河蟹保持生长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 水中影响河蟹生长的主要因子有盐度、酸碱度、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这些因子超标准将会影响河蟹生长。
盐度:沿海边,水中含盐度较高,但蟹苗能适应,而“扣蟹”在这样的盐度(5‰以上)中生长不快,并且极易达到性成熟,因此要及时换去含盐度较高的水,使水中含盐量不超过1—3‰,越接近秋冬天,水中含盐量越少,否则会导致河蟹的交配、产仔而死亡。

  酸碱度(pH值):水中的酸碱度高低对河蟹的生长有影响,河蟹喜欢生长在偏碱性的水中,即pH值在7—9之间。pH值低于6.0时,对河蟹壳中的钙的生成有影响,不但不能正常蜕壳,甚至长成软壳蟹。因而夏季在5—7天测定一次pH值,如pH值低时,应及时的施放40—50ppm石灰水,可使池水中pH值保持偏碱性,对河蟹生长很有好处。测试pH值的方法有用仪器也有用简易的pH试纸测试。医药公司及化试商店有购,按照说明书即可。

  氨氮:是河蟹在水中的排泄物及残饵所产生的一种物质,含量高,会使河蟹中毒,一般正常氨氮含量以0.2—0.5毫克/升为宜,超过1.5—2.0毫克/升时,就会影响河蟹的生长,冬季长时间不换水,夏季投饵量大,极易导至氨氮含量增加,藻类生长,水色变浓,透明度减小,如及时换水或用百奥高效水质净化剂2—5ppm等药物防治,则不会发生氨氮中毒。

  硫化氢:硫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当夏天大量投饵,以及池中有机质多,池底淤泥深时,极易产生硫化氢,尤其在天气闷热,雷雨之前、刮风、水质很肥时更易发生。解决办法,一是勤换水,二是用净化剂或沸石粉防治即行。

  6.日常管理 精养池塘,每日的管理制度要严密,不能马虎从事。

  第一要坚持早、中、晚巡塘制。
  早晨巡塘:4至5点时,一看河蟹有无爬到水草或岸上,如爬上水草或岸边,说明水中含氧不足,但稍一惊动或太阳出来后自动下水,说明水质尚正常,需当天晚上安排进排一次水。二看晚上投喂的饵料是否吃完,根据饵料剩余情况考虑饵料增减量次。三看河蟹蜕壳情况:河蟹一般在天亮之前蜕壳,如蜕壳多,说明生长正常。
  中午巡塘:主要测定水质及水温、观察水位下降情况,池边有无敌害吃剩的蟹壳或肢体等,池埂有无漏洞、防逃设施有无破损。一旦发现,立即采取措施。
  晚上巡塘:主要观察河蟹在二台坡吃食及活动情况。如发现河蟹所投饵料诱力不强,或饵料放到口中又放开,说明饵料质量不好;如发现河蟹在池边停留,用手捕捉容易,说明河蟹有可能生病,需集中防治疾病。

  养殖方式:
  
  一、围网养殖

  围网养殖是近几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养蟹方式,它是根据以前长江下游湖泊内自然养成的大规格河蟹为依据的养殖方式。

  1.围网养殖区的选择
  
  ⑴水源 水质清新无任何工业废水污染,有明显深水与浅水区相连,水流不易过大。
  ⑵天然饵料资源丰富 有丰富的螺丝、蚬子、水草、底栖生物等。
  ⑶底质良好 围网区底质土为壤土,底部平坦无坑塘、无石块和钢土。

  2.围网养殖区的建设 养蟹区选择好以后,围网材料的选择和工艺建设,就显得重要,工艺建设的好坏,材料选购是否牢固等,是成败之关键。目前围网材料是选用3×3聚乙烯网片作材料,网目分为1厘米和2厘米两种,用双层网组成,网高3—4米,靠里面一层网片为小目网片,外一层为大网目的网片。网的上下部装钢绳,下网内侧铺设1.5米宽的网片为敷网,沿敷设网片向下,用直径15—18厘米的网笼,内装满1.5厘米大小的石子。做成石笼,此石笼沿网围内侧与第二层网片外侧围一圈石笼。潜水员下水踩实入土中,用锚固定。围网区的网片用长3米以上直径12—15厘米的木头作支柱桩,每12米打一根,在12米支柱桩之内,每3—4米再用一根同样长的直径10—12厘米的毛竹插入土中30—40厘米深,作网片的挂桩。网区形状以长方形为好,长的方向对准水流流向,网的上部露出水面1—1.5米,上端缝制40厘米高用尼龙薄膜,做成如飞檐或“厂”字型,作防逃网。每块养蟹区的面积大小,根据水的水源与水流速而定,流速大,高低水位差大,则建围面积宜小,反之则大。一般以精养为主的围网面积10—15亩为好,粗养面积按50—100亩一块。

  3.蟹种放养 目前围网养殖的形式有单养、混养,一般以单养为主适当搭配放养与河蟹无矛盾的鱼类品种。如花鲢、白鲢等鱼类。

  (1)蟹种放养量 根据养殖技术水平,蟹种规格大小和围区的生态环境条件好坏而定,一般如不投人工精饲,每亩可放规格50—80只/斤的蟹种300只左右、青虾母本2斤、花鲢30尾、白鲢70尾。如投人工饵料每亩可放400—500只蟹种,搭配花鲢50尾、白鲢130尾、青虾母本3斤,这样河蟹规格可达每只3两以上,亩产河蟹30—80公斤,产鱼100斤—150公斤,青虾10—30公斤。
  (2)河蟹蟹种放养时间 以12月和第二年的2—3月份为好,放养时,蟹种和鱼种都需要消毒,防止带病菌进入养殖区。

  4、饲养管理 围网养殖河蟹,虽然选择的环境条件好,天然饵料丰富,但由于面积大,制约的因素较多,因而要想获得养殖高产高效,就必须从强化管理入手。
  
  (1)人工饵料投喂 湖泊围网养殖一般粗养不投人工饵料,平时主要利用围网区内的天然饵料即行,如果是精养方式,需在适当的时候就得投喂人工饵料,否则围区内的水草及贝类等资源被吃尽,会影响下一年的生产,所以,在河蟹生长旺盛季节大量吃草时,需每天投喂一次精饵,投喂时间晚上7:00以后,投喂量为体重的3%或者大量投放新活螺蛳补充区内的库存量;如无精饵和贝类时,可投放陆地生长的禾本科草类。
  (2)水草的保护和移栽 围网区的沉水性水草最好是占总区的80%,它不仅是栖息、蜕壳、生长、隐蔽的场所,也是天然饵料之一,因而围网区内,要始终保持一定量水草资源,水草不足要及时补充,以保持生态平衡,如移栽小草以轮叶黑藻、苦草、金鱼草等,如水草不好,需采取措施更换。
  (3)围网网片的检查与维修 网片区的防逃,是一项重要工作,平时要定期检查围网设施,潜水员在大水汛期和河蟹性成熟期需每天下水一次,沿网的周围检查一遍,平时每隔3—5天检查一次。发现小洞小眼需立即修补。
  (4)暴雨及洪水季节防止泛池 暴雨及洪水突然使围区水深超过3.5米以上时,底层水温高于表面温度,深水区氧量急速减少,大量的鱼、虾蟹集群于池底,水草吸不到阳光死亡,这将会造成河蟹大批死亡。为此,暴雨来临之前搅动水体,放栖息物、及时施药等,可减少损失。

  二、稻田成蟹养殖

  稻田成蟹养殖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能够取得稻、蟹双丰收。稻田养殖成蟹的技术要点如下:

  1.养蟹稻田的选择与土方工程建设
  
  (1)选择靠近水源、水质良好、没有工业废水污染、进排水比较方便的田块,土质以粘壤土为好。
  (2)稻田土方工程建设 按照稻与蟹两者有益的关系建造,统筹规划,合理设计,科学施工。一般设计有环沟、田间沟和暂养池三部分。环沟是养蟹的主要场所,是沿着田埂周围开挖的水面,沟宽2—3米,沟深0.8—1米;一般10—20亩一片的稻田以开成水面为总田面积的25—30%,另外还需有田间沟,又称洼沟,在田块中央以井字形式出现,作为河蟹爬进稻田觅食,隐蔽用,面积大小可视整个田块大小而定,沟宽1—2米,沟深0.4—0.6米,与环沟相通。
  (3)暂养池沟 主要用于稻田栽插之前蟹种集中暂养时用、也可用培育Ⅴ期幼蟹(子母塘)或商品成蟹暂养池。开挖形式及位置,以在田块的一头,开成长10—15米宽3—5米,深0.8—1米的池塘与田块相通。

  2.防逃设施 稻田成蟹养殖的防逃设施很重要,由于稻秧田中有很多敌害生物如鼠、蛇、青蛙、鸟类等藏于田中,要注意防犯,具体设施与“扣蟹”的方法、材料相同,按照设计建造即可。

  3、稻秧栽插与蟹种的放养
  
  稻秧栽插与蟹种的放养,是稻田养殖工程的两大主要工作。
  
  ⑴稻秧的选择与栽插时间 稻秧以选择高杆、抗倒伏、抗病能力强、耐肥、产量高的品种,秧苗插栽为浅水移栽宽行密植法,株行距为16.5×16.2厘米。时间为5月底-6月初为好。
  ⑵蟹种放养时间 蟹种放养时间,在稻秧插栽反青之后方能放入,但稻秧一般在6月初才能栽完反青,这时天气热,蟹种不易运输,所以先把需放养的蟹种采购放入环沟或暂养池中暂养,待秧苗反青,加深水位后,让蟹种进入稻田。

  蟹种放养量:蟹种规格50—80只/斤,每亩按350—450只,亩产可达25—30公斤。水源条件好的多放,但不要超过500只/亩。另外在环沟中,还可适当放入泥鳅和青虾等。

  4.饲养管理

  ⑴水质水位控制 稻田养殖成蟹,属于小水体高密度、稻蟹兼顾、技术性强的项目。稍不注意双方遭到损失,科学管理好则双丰收,这主要把水放第一位,既要考虑蟹的需要,又要照顾到稻的生长习性,在炎热的夏天,气温很高稻田需要暴晒及干湿时,则环沟的水位下降,但进水与排水必须相当,进入沟里的水质清新、氧气充足才行。平时稻田水位,随着稻生长速度,而不断加深水位,则使蟹种可在大水体中觅食生活。稻田换水要及时,换水量以每天10—20%为宜。
  ⑵饵料 稻田养蟹的人工饵料投喂量,一般少于池塘精养饵料,因稻田中央每一棵稻株内,都生长有不少的底栖生物,是蟹的好饵料,同时所有沟内及田里投放螺蛳及小蚬子作蟹的饵料。在天然的饵料不足的情况下,须补充人工饵料,投喂人工饵料与培育扣蟹投饵方法相反,以白天投喂为好。白天蟹种大部分集中于沟内,晚上爬到稻田摄食。人工饵料,以颗粒及螺蛳、蚬子肉为主,螺蚬肉绞碎后,一定要经过清洗后才能投放、投放量以投后2小时内吃完为好,过早吃完下次要增加,吃不完,下次减少一些,一定要控制饵料量,宜少不宜多,以保持水质不恶化。

  5、稻田养蟹的捕捞与暂养

  稻田养蟹的捕捞方法,以先捕捞后割稻为宜,否则人在田中割稻,易把蟹踩死踩伤,其方法:

  一是蟹笼捕捞:在环沟和所有中心沟内部都放上地笼,将捕捞的蟹投放于暂养塘中。

  二是退水捕捞:将稻田里的水位下降,使河蟹随水退于沟中,至上岸生殖洄游时,在埂边,晚上集中捕捞。

  三、庭院养殖

  农村家庭的家前屋后,一般都有沟塘,一是作为防火防水灾用,现在有这样沟塘的人家都用做养鱼,目前南方农村大部分人家都用做养殖河蟹了。通过调查,养殖效果很好特别用来暂养促肥黄蟹,效果十分明显,现介绍养殖方法:

  1.池子改造与建设

  (1)面积 0.5—3亩
  (2)水源 有河水来源更好,如没有,可利用深井水,现在农户都有自挖的井。
  (3)池深 1.2—1.5米
  (4)池坡比 1∶1.5
  (5)池中有自排水口,池子四周有排水沟防夏天雷雨季节能将多余积水排出。
  (6)在池中的三面搭架栽种丝瓜、南瓜、葡萄等,防夏天太阳直晒。
  (7)池子中栽种水草,以沉性、浮性水草相配合为好。
  (8)因地制宜,建简易防逃墙。

  2.蟹种放养
 
  (1)扣蟹放养 蟹种以大规格为宜,50—80只/斤,每亩放600—650只。
  (2)黄蟹放养(暂养) 300—400只/亩。
  (3)池子消毒 在放养蟹之前要除去污泥,用药和石灰消毒。
  (4)进水 放养前5—10天进水40厘米,如放养螃蟹,需把水进足。

  3.饵料投喂

  以动物饵料或人工投喂制成的湿性饵料,做饵料时,加入微量元素和粘合剂,每隔12天添加一次药物,防止病害发生,“扣蟹”投喂量以体重计算,春天按8%,一天投两次,夏天按15%,一天投喂三次,10月份按8%、一天两次,起捕前5%、一天投喂一次。每天投饵时,晚上占60%,白天40%。

  4.水的管理

  水位由原来40厘米,至5月底加足水位,有条件时,用水泵从井里经常进水,井水不宜大排大灌,高温时进水量,每次1/10左右。

  5.起捕上市前15天,用精饵促肥,用螺蛳或含蛋白质38%以上的颗粒饵料,促肥时间不宜太长。一般20天为好。

  6.捕捞

  可以边养殖边上市,市场行情好,可随时上市,也可作较长时间暂养,等机会好转立即出售。

  7.注意事项

  防高温无水源换水时,一遇天旱又无井水提供,此时需防暴晒导致的池水温度过高,而影响河蟹生存。防暴雨,夏天雷暴雨过大,防止漫池河蟹外逃。勿用大量井水一次灌排,如急需,可先把水抽至一个塘中,2天后再使用为好。防鼠、防猫、防农药误入。

  庭院养殖河蟹是农村中简单易行的,个体农户投资小、效益高的经济养殖项目,有条件的家庭都可以一试。

  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近几年来,随着河蟹养殖事业不断发展,面积不断扩大,病害发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现根据河蟹在繁殖、生长过程中发生的疾病特征介绍如下,
  
  一、 几种疾病的特征及病原体

  (一)河蟹繁殖期间的几种疾病特征

  1.抱籽亲蟹的掉卵 抱籽亲蟹在升温催熟过程中发育的卵不断掉落,有时亲蟹自食其卵,这使抱卵率大受损失,这是水环境因子中的pH值及重金属离子污染和水温等引起。自食是因缺乏适口的饵料及微量元素钙和维生素C引起的。

  2.蚤状幼体向1—2期变态时,幼体不能开口进食,发生第一次大量死亡,这主要是引用的老化水,投喂的藻类也不适口,并有部分蚤状幼体变态畸形等引起死亡。

  3.蚤状幼体向4—5期变态时,发生第二次大批死亡。这主要池底残饵增多,霉菌快速生长,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发生,pH值升高,原生动物中的聚缩虫、纤毛虫生长增快,这引起死亡。

  4.蚤状5期变大眼,变态不过来,第三次死亡,这时细菌中的弧菌、气单胞菌大量发生,这是超标使用抗菌素,产生抗药性,以及饵料质量不佳等导致死亡。

  5.大眼幼体第3—4天淡化过程中死亡,主要是用饵料不适,细菌肠炎发生,对快速淡化水不适应,有的使用深井水不经过暴晒增氧等措施直接使用而引起死亡。

  6.大眼幼体出售前的大批死亡,这主要是不少单位为提高产量大量使用大型卤虫和淡水冷冻水蚤及人工加工的配合饲料不当等引起的死亡。

  (二)幼蟹(豆蟹)Ⅰ—Ⅴ期时,爬上岸不下水症:目前发病死亡率最高的是1期蜕皮后向2期幼蟹过度时,在水中不吃食,爬上岸边及水草上不下水,如泼下水后,便会立即死于水中,现在已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死亡率高达95%,经调查这主要是鳃丝感染细菌性疾病,蜕皮时未蜕下鳃丝旧皮,另外鳃丝长有纤毛虫、pH值忽高忽低、淡化速度过快等因素,造成1期幼蟹生病而死亡。

  (三)黑壳病 病蟹壳呈灰黑色,坚硬钙化、不吃食、爬上岸边的无水处撑起十足、腹部悬空、不吐泡沫、蜕不下壳。用小刀敲背壳,能打出一个空洞,空洞不外流体液,内已长出新的软壳。初患病时,病蟹爬上岸边离水面10—20厘米处停立,一有动静立即逃回水中。患病严重时则行动呆滞,不能逃回水中,不久便死于岸边。这种病大部分发生在夏天高温季节的精养池塘中,在进食量大,生长旺盛时,饵料中营养不全,缺乏钙及维生素C造成外壳钙化,内部新壳形成缺钙,不正常蜕壳而死亡。

  (四)原生动物引起长毛病 水质呈富营养化,水不能流动,相对静止,有机质多,水透明度小于25厘米,某些水草死亡腐烂,纤毛虫,聚缩虫等原生动物以有性与无性繁殖同时进行大量繁衍,吸附在蟹的甲壳、口器等全身上下,结果使全身长成厚厚的一层毛状物,污泥及泥土微粒覆盖于毛状物上,整个蟹呈灰黄色或土灰色,用手摸其壳,表层很滑,污物很难刮除。此时池水水色呈乳白色,蟹吃不了食,栖息于进水口或流水处,严重时不能及时蜕壳,结果染病而死亡。

  (五)黑鳃、藻类鳃、烂鳃病 得病蟹的鳃丝发黑、发暗,鳃丝上长满藻类和原生动物,在水中失去呼吸能力,病蟹爬上岸及水草上,使整个身体暴露于空气中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时间一长,体中失水,口器无泡沫吐出,严重时蟹放入水中后,会立即死亡;轻度时蟹下水后,又立即爬上岸或水草上。这病因主要是发生在高温季节的夏天,河蟹活动力强,池底中有机质泛起,使水质变坏,大量的有害生物生长繁殖,致使河蟹生病。如不及时治病会造成大量死亡。

  (六)环腿病 又称“抖抖”病或痉挛病:该病是近二年大面积发生的最严重疾病,发病特征是十足环起不能伸展,并发出阵阵抖动,病蟹整个身体不能动弹、无丝毫爬动能力,不久就死亡。该病发病率高,死亡速度快,经二年调查,发病时间从6月至10月,其中以7—8月两月最高,死亡率有的池塘和大型湖泊达80%。现初步诊断,是由病毒、细菌、肝脏病并发引起的。

  (七)肝脏病 该病死亡率很高,经初步统计,死亡率仅次于环腿病,其特征是:肝脏呈灰色如臭豆腐样、有的呈黄色如坏鸡蛋黄样;有的呈深黄色如橙色、肝脏消失、肝脏分解呈豆渣样,镜检呈油滴等等现象。得病后有的能坚持5—10天慢慢死亡,有的两小时急性死亡,初步查明吃了发霉的饲料及池底底质污染而引起的。该病需提前预防,经过初步试验,用内服百奥A型添加剂与慢速池底灭毒王相配合使用,有一定疗效。

  (八)蟹壳透明、蟹脐水肿、肛门外翻发红病症 染该病的河蟹蟹壳,起初发黄,并有许多白色 褐色斑块,迎阳光观察时,蟹壳边缘黄而透明,蟹脐黄而呈乳白色,肠道无粪便,肛门外翻发红,轻压肠道有粘稠透明液体流出。不吃食,行动迟缓,常栖息于水边,无逃避能力。剥开壳,体内无食物,消瘦无肉,并伴有腹水存在,发病蟹大部分死于靠岸边浅水处。这主要是弧菌和气单胞菌所引起的疾病。

  (九)蟹奴、寄生虫引起的蟹脐蜕落,蟹肉发臭症 染病的河蟹腹脐甲壳水肿,蟹奴寄生虫似蛆一般堆积在腹脐与背甲连接处,吸收河蟹腹中的营养,使腹张开不能复原盖合,病蟹不吃食,不生长,切肢再生能力丧失而死亡。

  (十)成熟个体小型化 在很多精养池塘中,发现很多当年培育的扣蟹,规格在15—20只/斤的河蟹中,雌雄个体能交配达性成熟,这种个体蟹继续饲养不但死亡率高,同时经济效益极低。这是因为大部分品种不适应当地环境,或水中含盐度较高,或饲料不足或池水过浅积温高,夏天水草少无栖息场所引起的。

  二、发生疾病的主要根原

  1.池塘条件差 不少养蟹专业户利用旧鱼池养蟹,这种池底腐殖质多,硫化氢含量高,清池消毒不彻底,进排水不配套,这种池塘若不改造,养殖河蟹易发病。

  2.水质较差,水源不好 不少精养池塘无天然水源,而使用水其水质也很差,很少有新鲜水换入,加上平时大量投饵,水质偏酸,容氧量低,造成水质恶化,大量有害细菌及原生动物滋长,使河蟹患病不蜕壳。

  3.南北的品种交错养殖 各种水系的品种在全国市场到处流动出售,各品种对不同水系的地理环境及特点适应性较差,改变了生态环境,引起了各种疾病发生,如早熟、上岸不下水、个体差异显著等都表现出来。

  4.扣蟹种蟹捕捞后暂养时间太长 从去冬今春数月内高密度贮蓄等待出售,以及出售地点长短不等,大部分辽蟹与长江水系蟹交错出售养殖,使蟹种严重受伤,一般表面看不出,实际脚尖处被擦破发黑,待4—5月份水温升高时细菌等病原菌感染,有时不能蜕壳,有的成为败血症,死亡率多达90%以上。

  5.水草及隐蔽物不足 河蟹养殖池中,应该有40—50%的水草或隐蔽物覆盖水面,平时饵料不足时,水草可作为辅助饵料,蜕壳时可作为蜕壳场所和防敌场所,特别在炎热的南方,池水较浅,水温会急速上升,河蟹长时间处在高温水中(水温28℃以上时),会提早成熟。为此在广东、福建一带,如果河蟹养殖按其生理生态、管理得当时,生长期长,饲养一年,应该个体长得又大又好。可根据调查结果,养殖者成功不多,早熟和黑壳病、长毛病很多。如进行科学管理,河蟹就长得很好。

  6.饵料投喂不科学 河蟹养殖,饵料是关键,在养殖过程中,要严格把饵料质量关,按前期精、中期粗、后期精为原则。如果人工饵料中营养不全,缺少钙质,长期投喂会使河蟹得软壳病或甲壳钙化成空洞,如缺少维生素C,河蟹会生黑鳃病。如饵料投喂不足,河蟹不但自相残杀,而且小蟹长时间吃不到饵料变成懒蟹,但是饵料投喂量过大,残剩过多,会使水质败坏,生态失衡使蟹生病。所以饵料的品种、质量等是否科学,会直接影响河蟹的生长和脱壳。目前不少养殖专业户简单地以糠皮、饼类投喂,或有时又投喂大量小杂鱼、烂虾等结果生病频繁,这都是不科学的。

  7.防病治病不及时,用药不对症 目前大部分养蟹专业户,对河蟹的防病治病不重视,总认为养蟹的技术性不强,凭一两年的养殖经验就大面积养殖,河蟹有病不防治,严重时才四处求治与购药,病入膏肓哪能一治就好,所以平时病害防治不能放松。

  三、河蟹疾病的基本防治方法

  河蟹的疾病,目前发现的已不下十多种,死亡率高,发病面积大,发病季节与时间无规律,贯穿养殖全过程,对于如何预防以上疾病的发生和正确使用药物是很重要的。

  1.建议要想养殖河蟹和已经养殖河蟹的专业户,首先懂得河蟹养殖知识,弄清河蟹的一些生理生态特征做到科学养殖。

  2.防重于治:目前养殖面积不断扩大,病害也越来越多,要把握“一消毒,二防病,三治疗”的原则,对精养池塘不管新开挖或是鱼池改造的池,必须要清池消毒,特别是已养过的池塘,每年争取清除污泥一次,用消毒剂如百奥速康型的药物或含氯类型药物先消毒,再用生石灰150公斤/亩泼洒一次,以调节泥土中的pH值和有关理化因子;当发病季节接近或水质不好时,随时做好换水和药物预防,平时可在10—15天内用预防药物一个疗程,如百奥速康B1型防原生动物“长毛病”、真菌、霉菌的发生。百奥B型防治细菌性疾病如肠炎等,使水中临界菌值保持105之内。在投喂的饵料中,每10—15天投3天的百奥水产复合添加剂。或蜕壳素及百奥止抖王,对蜕壳不成和环腿病有预防作用。另外市场上有好多类型的药,可以针对采购使用。把防病要放在首要地位。

  3.明确病因,对症下药 对于已生病的河蟹,要查明并尽可能弄清病因,如细菌性病原菌中,以弧菌、气单胞菌影响最大,不但会发生肠炎、烂鳃、还会形成败血症、甲壳溶解等症状,用百奥速康B型就能治疗,如目前环腿病的发生,初步认为是球状病毒引起,但每一个河蟹的神经中都带有该病原,那么发病是在何种环境之下爆发的,这要从河蟹的基本环境、饵料、水温控制等方面来防止。用百奥A型和百奥止抖王投喂,起到保护肝脏,抑制细菌进入体内,用B型外用药调控水质则效果很好,有的专业户几年来未发生过一次环腿病,而左右养殖户都陆续发生该病。这说明平时防止很重要。水中的原生动物大量生长,寄生虫普遍发生,这主要是水质富营养化,水的流动停止。此时,河蟹除上面两种病发生外,还可能发生并发症,如铁壳蟹、烂眼病、长毛病等都会发生,其根源是水质变坏,河蟹不能在此环境中正常生长蜕壳,所以控制好水质,是诸因子中的主要因子,而影响水质的主要因子又是河蟹本身排泄物、残饵、有机物等,针对这些因子可用百奥水质净化剂去除排泄物的污染,用B1型防霉制剂控制残饵和有机物败坏。平时掌握有害原生动植物的生长特点和时间,随时进行防与治,这样就能保证河蟹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蜕壳生长,目前防治药物很多,希望有选择的采购与使用,江苏百奥水产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几十种产品,经过使用试验,对不同疾病,使用不同药物效果比较明显,如河蟹育苗中的蚤状、大眼幼体阶段的病害及1—5期幼蟹上岸不下水时期,可使用速康苗用B及B1型各2.5ppm,高效水质净化剂3-5ppm每3-5天用一次,能使育苗和幼蟹阶段安全度过病害关。成蟹养殖过程中,专用的速康B与B1、复合添加剂、蜕壳素、止抖王、肠炎灵等效果都比较明显,大家可以试一试。

  4.另外对pH值的问题,在河蟹养殖中影响比较大,过高,过低对养殖都有影响。在淡水中,pH值一般偏低,所以常测量掌握水的pH值很重要。特别在使用药物时,要了解药物的性质,如酸性药物,在碱性水中使用,效果交差,则使用药量就适当增加,反之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使用效果就很好;所以在使用酸性药物时,不能立即使用石灰水,到第四天后,再使用生石灰调节水质效果就很理想。

  另外向大家说明使用生石灰的问题,不少人都认为平时每亩用生石灰40—60公斤,全池泼洒,能专门治病、消毒,这种说法不全面,一般用30—40ppm生石灰泼洒池中,只能使水的pH升高一些,比如原pH是6.5—6.8,用此量的生石灰泼洒后,只能在短时间内提高pH值至7.2—7.4之间,一个星期后又恢复原状。但如果原pH值在8.5—9.0之间使用此量泼洒,有时还会使河蟹死亡,但这是在河蟹及鱼类不存在,才能使用。希望用石灰的概念要清楚。
                                        采集:黄倩
编辑:南方渔网 访问人次:4500 关键字:河蟹,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病害防治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