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在刺参育苗过程中存在两大死亡高峰,能否防止和避免这两大死亡高峰的出现是刺参育苗成败的关键。
一、耳状幼体的“烂胃”——第一死亡高峰
“烂胃”主要发生在大耳期,开始往往幼体的胃壁增厚,粗糙,胃的周边界限模糊不清,进而萎缩变形,严重时整个胃溃烂破碎,绝大部分幼体在变态中死亡。预防措施有:①饵料品质不佳、饵料生物老化或被污染、饵料营养单一等都会造成耳状幼体的“烂胃”,所以,在选择饵料生物时一定要选优质饵料,禁止投喂老化、被污染、密度过小、质量低劣的饵料生物,饵料品种最好选择角毛藻和盐藻,也可以搭配一定数量的硅藻,慎重投喂金藻,不用扁藻。②耳状幼体密度过高,容易导致“烂胃”,所以,耳状幼体密度要控制在1个/ml以内,一般维持在0.5个/ml左右。③育苗用水中加入0.5ppm~1.0ppm的EDTA钠盐,可以降低重金属离子的毒性,同时定期清底,以清除池底粪便及死亡个体。
二、稚参“滑板”——第二死亡高峰
稚参“滑板”往往发生在稚参附着40天以内,大多在稚参附着5天~20天时发生,传染性较强,稚参发病较快,数天内死亡率可达100%。稚参在附着基上触手收缩,附着力差,逐渐失去附着在附着基的能力而沉落池底,皮肤逐步溃烂,直至解体,骨片散落。预防措施有:①投放附着基的时机过早过晚都不好,要求在发现池中有樽形幼虫时就立即投放附着基,而投放附着基过晚则幼体附着不均匀,影响稚参的正常摄食和正常发育。②投喂稚参的饵料主要有三大类,即底栖硅藻、鼠尾藻、人工配合饲料和海泥。投喂饵料的质量要好,且投喂量要适宜,投喂海泥前应在海泥中添加2ppm~6ppm的抗菌素和2ppm~6ppm的敌百虫。③稚参附着后要及时倒池。从耳状幼体到稚参附着,培育池利用时间较长,水质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和老化,应尽早倒池,优化水环境。
采集: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