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我区在发展对虾养殖业过程中,传统的依靠纳潮大排大灌的养殖方式已经淘汰,靠增加高位池又受到林地保护和农田保护的制约,而大量的建于八十年代的虾塘,由于塘底淤积,养殖条件越来越差,生产水平低下。怎样利用高位池养殖对虾新技术去改造旧虾塘,是我们水产养殖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用地膜改造旧虾塘高产养殖技术,是我区目前较为成功的尝试,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2001年,我们选择我局在东筒镇的奄里养虾场进行试验,该场建于1985年,总面积185亩,用于改造试验的面积60亩,6口塘,平均每口塘面积10亩,总投入9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入60万元,流动资金投入30万元。试养一造,总投苗600万尾,收获南美白对虾6.78万斤,总产值94.92万元,总利润38万元。平均亩产1130斤,亩产值15820元,亩利润6328元,试验结果表明,用地膜改造旧虾塘生产养殖技术是成功的,可行的,值得大力推广。
一、改造办法
1、用地膜改造:用190g/m2质量的黑色地膜,用人工热合机粘合,将整个虾塘、包括塘底、塘边、堤面进行全封粘合,整个虾塘是一块防渗、防漏的大地膜,塘底回填10cm厚的沙,塘边用150cm×20cm×5cm的水-泥条每隔2米压实,堤面回铺10cm厚的泥沙做路面。
2、进水系统改造:在进水沟,进行六层的沙、石、木炭过滤,在最底层铺10cm厚的粗沙,第二层铺100m厚的碎石,第三层铺设100m厚的木炭,第四层铺10cm厚的碎石,第五层铺10cm厚的木炭,第六层铺10cm厚的粗沙,经过六层,将海水进行彻底过滤。
3、增养机配置:按照高位池养殖技术要求,配置的增养机达到每亩一部,每塘分别有车叶式增养机6部和潜式增养机4部,以达到多层次增养效果。
4、排污系统改造,由于旧虾塘的涵闸均建于塘边,无法达到中间排污的技术要求,因而:每塘增设一部4时潜式吸水泵,以达到中间排污的效果。
5、配备一口深井,由于该场海区盐度较高,南美白对虾适应盐度较广,用渐进式淡化养殖有利于预防弧菌病的发生,故打一口120M深的井水,经化验达到渔业水质要求。
6、设立蓄水塘一个,同样铺设地膜,防止水源污染,该塘因地制宜面设,面积16亩,用途是用于海水,贮蓄或海水、淡水混合调节作用。
二、养殖技术要点
1、树立科学养虾的新观念,配备充足简便的检测仪器,如显微镜、海水比重计、PH值测试仪等等,每天从每塘至少取2条虾进行显微镜观察,每天检测一、二次水质理化因子,特别要从塘底取水样进行检测,为养殖技术提供决策依据。
2、水质控制:这是高位池对虾养殖技术的关键,要将此技术引入旧塘改造中,怎样获得高产,必须将水质控制放在第一位,主要措施有:①抽取过滤海水;②投放有益活菌生物净化剂,如“西菲莉”等;③调节海水或淡水进水量;④施放底质洁净剂,如“底净”等;⑤加强排污管理,每日定期抽水排污;⑥施放药物杀死一部分过度繁殖的藻类,如当水色浓度过大时,全池拨洒二氧化氯。
3、合理投料:高密度高产养殖投料量的确定是决定对虾生长建设的决定因素,一定要按照湛江市海洋与水产局编的《对虾健康养殖技术》的要求进行测估塘中对虾数量进行投料,灵活调节。
4、增氧措施:按照对虾生长速度、水质、天气变化调节增氧措施,一般投苗20天后,可适当开动二部增养机,以后逐渐增加,后期保证达到4mS几以土:溶氧量的增养效果。
5、药物防病:立足预防为主,根据水质检测,对虾显微镜观察得出的结论, 以及周围养殖病灾,定期施放澳类碘类药物,预防对虾的细菌感染,养殖后期由于水质较淡,易发纤毛虫疾病,定期如每周施一次纤虫净等药物。
南方渔网编辑:庞琪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