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龟鳖 > 病害防治 > 正文

龟烂尾病的防治

发布时间:2006/1/6 8:06:00  来源:  编辑:南方渔网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龟烂尾病是龟类养殖中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虽然这种病不会造成太高的死亡率,但会影响龟的生长,特别严重的会烂掉尾巴,成了短尾或无尾龟,非常影响日后的销售价格,给养殖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此介绍一下龟烂尾病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供参考。

  一、龟烂尾病的症状

病龟可见尾部溃烂,有的肿胀,严重的整个尾部烂掉,有感染真菌的在水中可见尾部有较粗的白毛球。大多数病龟得病后行动迟缓,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剖解体内除有个别肝略有肿变外,大多无异常反应。病龟愈合可呈两种情况,一是治疗及时,治好后虽留下遗疤会影响以后的销售外观,但不影响个体生长和增重。三是治疗不及时病情控制较晚,不但留下较大的遗疤,且形体消瘦,食欲欠佳,虽不死,但严重影响生长和增重。

    二、龟烂尾病的发病原因

发生烂尾的龟类主要有巴西龟、大鳄龟、鹰嘴龟等性情比较凶残的龟类。特别是在工厂化集约式养殖的环境中发病率最高。发病原因大多因养殖密度过高或规格悬殊的龟混养,龟互相咬伤,也有在装运过程中操作不慎使龟的尾部咬伤、擦伤后感染细菌或真菌所至。

    1、预防

    根据龟烂尾病的发病特点,预防可从下列措施着手。
    ⑴合理放养密度  在工厂化集约养殖时巴西龟的周期养殖密度(即从5克养到500克)以不超过每平方米30史为好。如是采用多次分养的逐级养成法,50克以内最好每平方米不超过120只,50-250克每平方米不超过50只,250-500克每平方米不超过30只。如是室外水泥池养,以每平方米不超过5只为好。大鳄龟一般如养到1000克以上市的话,以每平方米不超过3只为好。此外,不管何种龟,尽量不把个体规格相差悬殊的龟放在同一个池中高密度精养。

    ⑵做好龟体消毒  无论是放养还是分养,放养前龟体应严格消毒。消毒可用3%的盐水浸泡5分钟,也可用2%的盐水加1%的Vc水合剂浸泡10 分钟,效果较好。

    ⑶搞好生态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龟类健康养殖的关键之一,也是预防龟烂尾病的有效措施之一。良好的环境包括室外养殖环境中的空间无敌害生物,如凶猛的鸟类和蛇鼠等。室内空间环境无过浓的异味和惊扰。而水生环境应保持溶氧充足,水质肥度适中,pH在7以上。最好能在池中布置些栖息台。

    ⑷池水定期消毒  池水定期消毒能用效控制龟类烂尾病的发生和发展。消毒可用碘制剂和二氧化氯制剂按产品说明使用。一般最好15-20天消毒一次。

    2、治疗
    发现有病后,除了马上改进控制措施外,应立即用药物治疗,以免疾病发展。具体方法是:①捕出病龟隔离单养,并用万分之一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分钟。②发病池用土霉素每立方米水体10克泼洒治疗。严重的先每立方米水体泼洒7克高锰酸钾,一天后再用土霉素每立方米10克泼洒治疗。       

                                     采集:黄子
                                     

编辑:南方渔网 访问人次:4408 关键字:,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病害防治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