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蟹奴危害:
病因与症状:蟹奴(Sacculinasp.)属蔓足类动物,雌雄同体,体柔软而椭圆的囊状,褐色,既无口器,也没有附肢,只有发达的生殖腺及外被的外套膜。蟹奴寄生在蟹的腹部,虫体分蟹奴外体(Sacculina externa)和蟹奴内体(Sacculinainterna)两部分,前者突出在寄主体外,包括柄部及孵育囊,即通常见到的脐间颗粒;后者为分枝状细管,伸入寄主体内,蔓延到蟹体躯干与附肢的肌肉,神经系统和内脏等组织,形成直径1毫米左右的白线状分枝,用以吸取蟹体营养。病蟹虽一般不会引起死亡,但能影响生长和性腺发育,甚至有的蟹到成熟期也看不见精巢和卵巢,凡被感染的蟹均失去生殖能力。寄生在雌蟹的,不能育成膏蟹;寄生在雄蟹的,则使其显得格外瘦弱。感染严重者,蟹肉有特殊味道,不能食用。渔民称这种病蟹为“臭虫蟹”。
防治方法:1.选择苗种的时应把蟹奴剔除掉;2.放养前要严格清池,通常用漂白粉等药物杀灭池内蟹奴;3.经常检查蟹体,发现青蟹被蟹奴寄生,应立即将病蟹取出,并用0.7ppm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比例为5∶2)泼洒全池,进行清除。
蜕壳不遂症:
青蟹的头胸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已出现裂口,但不能蜕去旧壳,而导致蟹的死亡。后期的成蟹常发生此病,严重地影响青蟹养殖的成活率,损失很大。其病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缺氧。青蟹蜕壳时呼吸非常急促,需要特别多的氧气,在水流畅通的地方,每次蜕壳仅10~15分钟。而在静水低溶氧或遇惊扰、强刺激的条件下,就会延长蜕壳时间,甚至蜕壳不遂而死亡;②缺乏钙质、甲壳素、蜕壳素等青蟹蜕壳所必需的物质;③青蟹体质差、离水时间太长和水温等不适宜。实践中发现,在干旱和离水时间较长的青蟹中,发生此病的较多,这可能是旧壳与新体之间水分干涸,造成连之故;④池水盐度高,换水量少,久未蜕壳,而引起蜕壳困难。
防治方法:在蟹池中设法调节最适宜的盐度,加换水量,保持水质新鲜和氧气充足;投放少量石灰;在饵料中添加含钙质丰富的物质,多投喂小型甲壳动物和贝类,对防治青蟹蜕壳不遂有良好的效果。
丝状细菌病:
病因与症状:由发状白丝菌细菌所致的体外感染。受感染的幼体,活动能力减弱,沉入水底久而死亡。
防治方法:此病的发生与水质污浊有关。因此,使用洁净海水育苗和消毒海水等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方法。
适用药物:消毒海水。
鳃虫危害:
病因与症状:鳃虫(Bopyridae),为等足类动物,通常寄生在蟹类的鳃腔内。雌雄体形差异较大,雌性体大,不对称,常怀有大量的卵,使卵袋膨。雄性体细小,对称,常贴附在雌体腹面的卵袋中。鳃虫一旦吸附于宿主体就不甚活动,寄生在蟹的鳃腔者,可使蟹的头胸甲明显膨大隆起,像生了肿瘤一般。其危害主要有:1.不断消耗寄主的营养,使之生长缓慢、消瘦。2.压迫和损伤鳃组织,影响呼吸;3.影响性腺发育,甚至完全萎缩,失去繁殖能力。
防治方法:本病主要发生在蟹种时期,发病率较少,目前唯一的办法是在蟹种放养时剔除病蟹,无其他药物防治方法。
黄斑病:
病因与症状:在青蟹螯足基部和背甲上出现黄色斑点,或在螯足基部分泌出一种黄色粘液,螯足的活动机能减退,进而失去活动和摄食能力,不久即死亡。剖开甲壳检查,在其鳃部可见像辣椒籽般大小的浅褐色异物。发病时间多在水温偏高和雨水较多季节。
防治方法:此病可能是由于投喂变质饵料,及池水盐度降至5‰以下所致。预防的措施是投喂饵料要新鲜,多投活体饵料如蓝蛤等,加强池水盐度、水温的管理。发现病蟹应及时捞出隔离饲养。
红芒病:
病因与症状:青蟹步足基节的肌肉呈红色,使步足流出红色粘液。此病多出现在卵巢发育较成熟的雌蟹(花蟹和膏蟹),实际上是卵巢组织腐烂,未死先臭。
防治方法:其病因是由于内湾海水盐度突然升高,渗透压等生理机能不能适应引起的。因此,预防措施应是控制池水盐度在适宜范围,并注意盐度的相对稳定。一旦发现病蟹,就应分开饲养。如能采取加注淡水等办法,及时调节池水的盐度,其病情可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
白水病:
症状:蟹体消瘦,步足及内脏充满透明或白色液体,肌肉失去弹性,部分出现溃疡。该病在近年出现四季均发,有一定死亡率,对养殖户影响最大的是病蟹离水存活时间较短(3~24小时)商品率低。该病由病毒与病菌感染,再经环境因素突变诱发的流行性疾病。主要预治措施有:1、及时更换新鲜海水;2、定期用生石灰25克/立方米或漂白粉2克/立方米消毒;3、发病期用0.2克/立方米碘制剂和0.3克/立方米溴氯海因交叉使用消毒水体3天;4、饲料每100公斤中添加氟苯尼考50克。
采编:庞迪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