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尼罗罗非鱼是1978年由长江水产研究所首次从尼罗河引进,与我国早年引进的莫桑比克罗非鱼相比,体型较大,生长较快。尼罗罗非鱼体短、背高、体厚而侧扁,呈鲈形。体色为黄棕色,上半部较暗,下半部转亮,呈银白色,喉、胸部为白色;有的个体全身呈黑色。体色随环境的变化而有适应性的改变。体侧有黑色横带9条,分布于背鳍下方7条,尾柄上2条。尾柄上半部和鳃盖后缘有一黑斑。背鳍的边缘为黑色。背鳍和臀鳍上有黑色和白色的斑点。尾鳍终生有明显的垂直黑色条纹8条以上。尾鳍、臀鳍的边缘呈微红色。用于奥尼鱼制种的尼罗罗非鱼一定要是原种。
尼罗罗非鱼临界低温为8.61±0.15℃,致死温度为6.04±0.11℃,临界高温约为40―41℃,最适生长的温度为28―32℃.能耐低氧,在溶氧低于0.7毫克/升的水体中,仍能摄食,水中溶氧为1.6毫克/升时,能生活繁殖;其窒息点为0.07―0.23毫克/升的溶氧量。可在17‰以下的海水中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在PH值4.5―10的水体中生长。
尼罗罗非鱼有互相残食的习性,主要表现在鱼苗期间,大苗吞食小苗的现象比较严重.成鱼遇惊便潜入水底的软泥中,不易捕捞。
编辑:邓洁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