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河蟹在天然环境中抗病能力较强,但在池塘集约化养殖的情况下,因养殖密度大,活动范围受限制,加之饲养管理方法的缺陷,容易导致蟹病发生。尤其在河蟹幼体培育过程中,在天然海水中有多种蚤状幼体的敌害生物,如菱形海发藻、聚缩虫、水蜈蚣、华镖鳋等。如因过滤不严,敌害生物进人育苗池,将严重影响育苗成活率。目前发现的河蟹病害主要有下列几种:
1.细菌性疾病
病原:由弧菌寄生在蟹体内引起的。
病状:病蟹腹部、腹肢腐烂或肛门红肿,引起河蟹拒食,逐步昏迷死亡。
防治:用0.2克/米3富氯全池泼洒或用1.5%蟹健康添加到饵料中,投喂5-7天,均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2.纤毛虫病
病原:由聚缩虫、累枝虫等寄生蟹体而造成。
病状:当这些寄生虫大量寄生蟹体时,会严重影响河蟹的摄食、生长和呼吸,最终导致死亡。
防治:用0.4克/米3鱼虫清2号全池泼洒;或用5-30克/米3福尔马林药液全池泼洒,可得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3.蟹奴虫病
病原:由蟹奴虫寄生在河蟹体内所致。
4.肺吸虫病
病原:肺吸虫,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
病状:肺吸虫一生有3个宿主;淡水川卷螺是它的第1中间宿主,是肺吸虫尾拗寄生的寄主;河蟹是它的第2中间宿主,当肺吸虫的尾蚴侵人河蟹体后,形成囊蚴,人或猫、狗、猪等生食了带囊蚴的河蟹,囊蚴在体内发育成肺吸虫,进行有性繁殖。
防治:不用新鲜粪便直接泼洒人蟹池;消灭蟹池内及其
周围的淡水川卷螺。
5.菱形海发藻病
病原:菱形海发藻细胞被胶状物质连成星状或锯齿状群体,在条件适宜时,会在蚤状幼体上迅速繁殖。
病状:凡被严重附生的蚤状幼体,不断挣扎扭动腹部,力图摆脱而消耗很大体力,再加上不能正常摄食导致死亡。
防治:目前尚无良药,只能采取加强换水,适当控制光照,提高水温,促使幼体变态等间接预防措施。
6.聚缩虫
病原:聚缩虫的分枝群体附着于蚤状幼体上。
病状:该病使幼体失去平衡漂浮于水面,若大量附生可致幼体死亡。
防治:可用5-12.5克/米3(立方米) 福尔马林溶液浸浴2小时;或用0.4克/米3鱼虫清2号全池均匀泼洒。
7.华镖鳋
病原:华镖鳋。
病状:是由于华镖鳋大量繁殖,导致华镖鳋与蚤状幼体争饵料、争氧气、争水体空间,还可败坏水质,严重干扰蚤状幼体的正常生长。
防治:在幼体放养前彻底清池消毒外,池塘进水时,必须用多层筛绢网袋过滤,中间一层采用孔目50微米的密筛绢,可有效地阻止华镖鳋的六肢幼体及卵进人育苗池。
8.摇蚊幼虫
病原:摇蚊幼虫。
病状:摇蚊幼虫在河蟹幼体培育池中大量繁殖,并咬食河蟹蚤状幼体,对河蟹蚤状幼体存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防治:在清塘时,选用福尔马林杀灭摇蚊幼虫。
9.水蜈蚣
病原:水蜈蚣,水蜈蚣是龙虱的幼体。
病状:水蜈蚣对河蟹各期幼体危害都很大。一条水蜈蚣在4小时内能残杀28只第四期蚤状幼体。
防治:防治水蜈蚣,除做到彻底清塘以外,对于培育池中出现的水蜈蚣和龙虱,可采用手操网捕捉杀灭。
采集:黄子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