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2003年砀山县城关镇东关渔场一口主养云斑鮰池塘暴发出血病。通过我们积极治疗,病情完全得到控制。笔者现将防治情况小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该发病池塘面积2.5亩,水深1.2~1.5米,池底淤泥平均25厘米,以地下并和环城河作水源。5月6日放养54尾/千克云斑鮰鱼种7500尾,搭配花白鲢及武昌鱼。全程投喂鲤鱼全价颗粒饲料,粗蛋白30%~33%。8月8日早晨病发并死鱼。
二、发病症状
发病期间病鱼表现以下综合症状。部分病鱼离群独游,行动缓慢,呆滞无力,对外界刺激无反应;体表充血,轻重不一,各鳍条、头部、眼部、口腔、鳃盖严重充血;眼球大都突出,部分眼球脱落,有的头顶、肛门前出现严重溃疡;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突,挤压腹部,有大量血水流出;解剖观察,腹腔大量积水,肌肉严重充血,内脏变异,肠内无物且充血。花白鲢头部、鳃盖充血严重,武昌鱼胸鳍后体两侧出血较重,且鳃丝腐烂色变浅。至中期发现跑进池塘内的野杂鱼、鳝鱼皆被感染,并出现死亡。
三、病因分析
综合分析,此次出血病大暴发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鱼种放养不当 由于特殊原因,该塘搭配的花白鲢鱼种密度过稀,武昌鱼密度过大,且因向其他塘转移鲤鱼种时,暂挂于该塘的鲤鱼种网箱损坏,使箱内存放的1000余尾大规格鲤鱼种跑进池塘,致使塘内鱼种结构不合理。
2.池塘消毒不当 该塘原为家鱼苗种培育塘,淤泥厚,未能清整便投放云斑鮰鱼种,并且鱼体未经消毒。
3.水质管理不当 该塘最高水位1.5米,平时在1.3米,水位较浅。据笔者统计,该塘自鱼种放养至病发的3个月间,仅注换水5次,6月下旬至7月下旬注水次数更少,导致水质恶化,蓝藻大量繁殖,透明度一直在15~25厘米,溶氧状况差,没用生石灰消毒改良过水体。
4.天气阴雨连绵 2003年我县遇到历史上罕见的涝灾,6~8月阴雨不断,持续时间长,水质状况差,鱼浮头次数增加,期间增氧机启动不甚合理,鱼始终处于不良水环境中。
5.饲料变质不新鲜 由于长期阴雨,鱼摄食下降,梅雨期存放的饲料发生霉变,这一时期共投喂了约20天的变质饲料,造成鱼营养不良,抗病力下降。
四、治疗过程
从8月8日死鱼至9月1日治愈,全程25天。8月8日用20克/立方米生石灰泼洒;第二天用1克/立方米漂白粉泼洒,连用2天,同时拌药饵投喂,用法为:每500千克饲料加入土霉素2千克、磺胺1千克、Vc 0.2千克,连续6天;8月16日起再泼漂白粉;8月21日用0.3克/立方米溴氯海因泼洒,隔天一次,同时连续用氟哌酸拌饵投喂;26日用0.2克/立方米活力氯泼洒一次,28日泼一次硫酸铜;治疗期间共换水4次。
五、疗效分析
本次鱼病全程共死鱼1600余尾,死亡率21%,除鲤鱼之外,其它鱼皆感染。第一个疗程效果明显,死鱼从每天50~60尾减少到17尾;第二疗程效果甚差,15日出现反弹,至21日死亡达到高峰,从每天的40~50尾猛增至200余尾,说明已产生很强的耐药性,而且此疗程换水频繁且量大,造成病鱼环境不安静,鱼体产生应激反应,反而加重了病情;第三个疗程疗效十分好,从21日到26日,换用外泼溴氯海因粉,内服氟哌酸后,每日死鱼十分稳定,基本都在70~80尾;为避免再产生耐药性,从26日起,又换用活力氯,至31日每日死鱼从15尾减少到8~9尾,9月1日死鱼2尾,9月2日痊愈,此疗程没有再注换水。
六、建议防治措施
综合笔者近年来对云斑鮰细菌性出血病的防治经验,建议应采取以下综合防治措施。
1.完善消毒措施 要彻底清塘,减少池塘淤泥,鱼种投放时要进行严格消毒,并定期用生石灰、氯制剂、溴制剂等消毒水体。
2.合理搭配放养鱼种 主养云斑鮰除合理放养外,搭配品种应以花白鲢为主,最好不搭配其它吃食性鱼类。
3.加强水质调控 尤其在养殖中后期,水位不能低于1.5米,以2米为好,要定期换注新水,保持水体透明度在30厘米以上,发病期间尽量减少注换水次数。
4.投喂新鲜饲料 坚持“四定”投饲,杜绝投喂变质饲料,饲料粗蛋白高于33%为好。
5.做好药物预防 每半月至20天用药物预防一次。外泼:生石灰20克/立方米、溴氯海因0.2克/立方米、氯杀灵0.15克/立方米;内服:土霉素、氟哌酸、大蒜素、三黄粉交替拌饵投喂。
6.多种药物交替使用治疗 从本次治疗看,单一药物治疗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尤其对暴发性出血病,要合理选择多种药物,采取内服外泼同时进行。一旦发生出血病宜采取:0.3克/立方米溴氯海因,连用2次,之后用0.3克/立方米活力氯或氯杀灵泼洒一次;同时内服药饵,每500千克鱼用鱼血宁1千克或25克氟哌酸连续交替投喂3~5天。
采集: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