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防治河鱼病是越冬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河养殖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几年来,在河规模化养殖越冬中发生病害日益严重,经常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几年的养殖经验,就目前河养殖越冬中常见的几种病害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肠炎病
1.1病原与症状病原为肠点状气单胞菌。患病鱼食欲减退,甚至不摄食,肛门出现微红。发病后期,肛门红肿并伴有炎症,解剖可见肠壁充血发炎,部分肠管呈现紫红色。鱼体常离群缓慢独游,体色发黑,腹部向上浮于水面,不久死亡。有的发病河还有腹水及肝脏病变,且肠炎病常和烂鳃病并发。
1.2发病原因主要与饵料有关。
1.3预防方法要严格进行清塘消毒、水体消毒、鱼体消毒,投喂要坚持定时、定量、定点、定质的原则,加强日常管理,保持良好水质;定期投喂土霉素和大蒜素,在饵料中添加土霉素1~2g/kg饵料和大蒜素2~3g/kg饵料。
1.4治疗方法可采用0.4~0.5mg/L盐酸土霉素全池泼洒,连用2~3d。
2 烂鳃病
2.1病原与症状病原为柱状纤维粘细菌,患病鱼游动缓慢,初期体色发黑,随着病情的加剧体色逐渐变白,烂鳃严重时鱼体呼吸困难,打开鳃盖可见鳃丝粘液增多,鳃丝常呈灰白色,并经常黏附淤泥和其他杂物碎片,鳃丝末端腐烂,鳃丝蜷曲。
2.2预防方法经常检测水质,定期换水、吸污,保持水质清新;定期用漂白粉进行水体消毒。
2.3治疗方法可采用0.3~0.5mg/L盐酸土霉素全池泼洒。
3水霉病
3.1病原与症状病原为水霉菌,被感染的河初期症状为体色逐步变浅,常见尾鳍、臀鳍、背鳍有点状出血,后期不摄食,鱼体沿池边狂游,创伤部位开始出现棉絮状物,严重时甚至遍布全身,死亡率高。此病易感染有创伤的河,并在20℃以下呈现高发状态。
3.2预防方法经常清除池底污物,并注意水体消毒,经常换水以保持水质清新;在河鱼分池、运输等生产操作中注意勿使鱼体受伤。
3.3治疗方法鱼体在受伤后,可在伤处涂抹10%高锰酸钾溶液;用浓度为800mg/L的食盐与小苏打(碳酸氢钠)合剂(1∶1)全池泼洒。
4河出血症
4.1病原与症状病原为弹状病毒,患病鱼少摄食或不摄食,有时在池边或水底静卧,表皮呈斑点状出血,有的重病鱼体表现为特异性狂躁乱奔,解剖可见病鱼肠内无食物,肠壁有时轻微充血,肝脏肿大呈粉红色或点状、斑块状出血,胆囊肿大,胆汁呈淡黄色,脾脏充血肿大,有腹水。此病主要危害体重在400g左右的河,死亡率高。
4.2预防方法定期使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投喂饵料的适口性要好,且无霉变;发现病鱼应及时捞出销毁,防止鱼群感染。
4.3治疗方法全池泼洒二氧化氯0.2mg/L;或全池泼洒盐酸土霉素0.5~0.8mg/L;每100kg体重的河每天用大黄、黄苓、黄柏、板兰根各0.5kg制成合剂,再加0.5kg食盐拌饵投喂,连喂7d,可以抑制病情的发展。
5小瓜虫病
5.1病原与症状病原为多子小瓜虫,患病鱼体表现为反应迟钝,体色发黑,体表有白色粘膜,游动异常,常常白肚皮侧转或在池边池底摩擦,食欲不振。小瓜虫主要寄生于河的躯干、皮肤及鳃瓣上,肉眼可见白色小点状囊泡,尤其是河的鼻腔出现2团粘液性附着物,严重时鼻腔可被小瓜虫蛀通。镜检可以发现病鱼鳃组织粘液增多,虫体周围的鳃片上皮细胞增生、肿胀坏死。此病感染性强,病情扩散迅速,部分池塘发病率可达80%以上,经常引起大批死亡。
5.2预防方法在发病高峰期,可使用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以控制池水的有机物含量,缓解小瓜虫的暴发。
5.3治疗方法通过控温养殖,将水温上升到30℃左右,2~3d后小瓜虫可自行脱落。
6斜管虫病
6.1病原与症状病原为鲤斜管虫,少量鱼体感染斜管虫时鱼群摄食正常,大量鱼体鳃丝寄生斜管虫时摄食量急剧下降,甚至不摄食,并活动在水体中上层或停留在池壁,整个鱼群散乱,鱼体漂浮于水面,行为呆滞,体表分泌大量粘液,临死时沉在池底翻白或竖立于水面,呼吸急促。剪开鳃盖,可见鳃腔内有污物,鳃丝肿胀而几乎占据了整个鳃腔,鳃丝表面粗糙而不光滑,颜色呈暗红色,鳃丝末端有破损,发白。镜检可发现大量沿鳃丝边缘活动的椭圆形斜管虫活体。此病在水源水温12~20℃时或在连续阴雨天气时发病率高,并通过水媒介快速传播。该病主要危害幼鱼,感染率高。
6.2防治方法全池泼洒30mg/L福尔马林,低水位浸浴鱼体4~5h后,加注新水10~20cm,第二天泼洒0.8~1.0mg/L盐酸土霉素1次。
7异钩虫
7.1病原与症状这种虫在鱼苗期主要寄生在鱼鳃部的浅层,随着鱼体的增大,虫体也随之长大,并且逐渐进入鱼体的深层乃至鱼的咽喉,影响鱼的呼吸,使鱼的食量下降,严重时造成鱼的死亡。
7.2治疗方法用10%的硫酸二氯酚按每kg鱼体每天3~5g拌食投喂,连喂5d。如果买不到该药品,也可用农药二溴磷(或乙酰甲胺磷)按1mg/L将鱼体浸泡0.5~2h,如按0.3~0.5mg/L,则需浸泡10~12h。甲苯嘧唑1mg/L,全池泼洒。这种病大多数都是从日本引进鱼苗时携带的,所以在引进、购买鱼苗时要慎重。
编辑:王宇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