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1)饵料及投喂:育苗用的饵料基本上和其他海产鱼类的育苗一样:轮虫、卤虫幼体和成体、鱼肉。桡足类、糠虾是很好的饵料,如果来源充足,应该使用。仔鱼孵出后约7天开始摄食,仔鱼有一较大的卵黄囊,在卵黄囊完全吸收前开始摄食,因此应在此之前开始投饵。假睛东方魨和牙鲆不同,后者有经历倒悬然后水平游泳的过程,前者一孵出,始终就是水平游动,所以不能单凭游动方式来判断是否开始摄食。轮虫投喂密度要求每毫2个以上。图5是供参考的饵料系列投喂顺序:孵化7周日到21周日投喂轮虫。11周日起兼投卤虫幼体。27周日可以投少量绞碎的鱼肉。鱼苗这时对鱼肉不能大块的吞食,但对整条的玉筋鱼悬在水体中能被啄食只剩下骨头。如有条件,喂鱼肉时可以投卤虫成体或糠虾等个体较大的饵料。投喂次数每天4次,上下午各2次。育苗正值春夏,白天渐长,第一次投喂,尽量天亮不久就投喂,减缓鱼苗因饥饿而相互残杀。最后一次尽量在天黑前喂饱。
(2)育苗密度:育苗的密度跟养殖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换水量大,饵料充足,密度可增大。这里提的数定是目前一般的育苗水平。假睛东方魨自相残杀比较严重,密度要比其他鱼小些才好。初孵仔鱼密度每立方水体可放5000-10000尾;全长10-15毫米,放1500-2000尾;20-25毫米,1000尾;30-35毫米,600-800尾;40-50毫米,400-500尾。
(3)防止自相残杀:假睛东方魨等魨类自相残杀较许多其他鱼类严重。鱼苗长到体长约4毫米时就互相咬伤。咬的部位多数是尾鳍和胸鳍。被咬的鱼苗可以挣脱,但鳍已被咬破,所以5毫米以上的鱼苗,有许多鳍残缺不全。随着鱼苗长大,相互咬伤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到了体长约为40毫米时,不仅咬伤鳍,甚至把其他鱼苗的尾部整个咬掉,造成死亡。目前还没有完全可以防止自相残杀的措施,只能减少残杀。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要保持鳍的完整无缺还是一个难题。以下是减少自相残杀的办法:
①及时将不同大小的个体分池饲养。分养有利于较小个体的生长,减少致死的残害。
②投饵充足。饥饿要造成鱼进食的强烈欲望,相互咬伤就越剧烈。使鱼吃饱,可减少相互咬伤,但还做不到完全不咬,有人认为喜欢咬是魨的生理特性。在养殖过程中,网箱被咬破、充气管被咬断的事时而发生。
③适当地减少密度可减少相互咬伤的机会。
④采取将牙剪断的办法。这方法适合较大的鱼苗。四个月的鱼苗可采取这种措施。魨的牙和颌骨相连,不能拔,只能剪断。剪断后还会生长。剪牙工具可用骨钳。这种办法也是起减缓的作用。
编辑:庞琪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