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一、败血症的主要症状 各年龄的鲤鱼都能患此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越冬期患病多是饲养季节被感染,入越冬池前即能检查到以内脏器官出血为主要症状的病鱼。在越冬中南方鲤死亡率高达100%。 鲤鱼败血症的症状有三种类型。
(1)内脏出血型(称败血症):属于隐蔽型的败血症,患鱼外观健康无异常,以内脏出血为主。8月份检查当年2-3月龄的幼鲤,即能检查到。解剖时,用剪刀从肛门沿腹部向前剪,剪到腹鳍处,体腔内即涌出血液(健康鱼即使剪破内脏也不出血)。病鱼内脏有淤血斑或出血,个别鱼一个鳔大,另一鳔室萎缩,两鳔室相接处的下方有淤血,有鳔变异症状的患鱼可占检查患鱼的20%,过去称为鳔炎症。病鱼人越冬池后,12月份即可见到死鱼,但多数发生在翌年的2-3月份。病鱼贴冰层缓慢活动,失去平衡或侧翻,打冰眼取出病鱼,外观正常,需解剖才能诊断。
(2)肠炎型:主要表现为肛门发红、肛门附近皮肤发红,解剖观察可见到肠道充血。多发生在6-8月。即过去常称的肠炎病。
(3)体表出血型(称出血性败血症):以体表和内脏出血发炎为主要特点。多见于3--5月,6月也可见到。 病鱼鳍基部充血发红,肛门红肿。有的病鱼体表(尤其体侧和腹部)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指压不褪色。严重者眼球外突,鳃丝肿胀,附有较多粘液,肛门红肿外突。检查刚死的病鱼,可见内脏器官广泛出血,腹腔内有带血液体。特别是鳔下侧有炎症、有充血、出血或淤血斑(即过去常说的鳔炎症),肠道内积有带血色的粘液物质。也有的病鱼体表渗血,形似竖鳞病,腹部膨大有积水,有人称之赤皮竖鳞病。
二、病原体致病条件 根据资料:嗜水气单胞菌具有特殊的功能,它完全依靠氨作为氮的来源,当氨含量高时它就迅速繁殖。并在2--30摄氏度的水温下都可繁殖。它平时以腐生状态存在于鱼的皮肤、肠道、水体和池底。虽然感染,但不致病。当外界氨浓度很高时,鱼体内氨排泄速度会放慢或出现逆转,导致血液中氢含量升高,引起氨中毒。由于鱼新陈代谢紊乱,组织分解代谢物增加而导致内源氮增加,从而使氨量增加。许多机械作用也可以导致内源氨含量的增加。部分组织的缺氧和鳃损伤减低了鱼体抵抗力,为致病菌侵入打开了方便之门,侵入鱼体的致病菌在环境恶劣到一定程度时,病原由感染部位进入血液,并在其中繁殖、增强毒力,从而导致败血症。
三、败血症的防治 鲤鱼和草鱼一样,都喜欢清水,以井水、泉水越冬最佳,老水越冬和冰下放氮肥,对鲤鱼越冬不利。老水含有机物、病原体多,由于冬季严寒漫长,日照又短,冰下水体中浮游植物产生的那点氧,还供不上本身的消耗。推广清水越冬,可避免冰下施氮肥加剧败血症患鱼的死亡情况发生。
我省有相当数量的渔场建立在沼泽或沟谷湿地,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易涝受渍,地温低于农业种植地。从设计、施工来看,缺乏全面考虑,多数没有排注水干渠,水质调控困难,鱼池也多为不排水或半排水池塘。由于代谢物累积,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池底淤泥又是水中总氢氮的一个重要来源,不但引起水质恶化,而且病原菌在池底土壤中从秋一直到明春,成为病原菌再侵染的染源,病原菌的重复、扩大侵染可能造成恶性循环,因而清除淤泥、彻底治理鱼池注排水工程,争取改善水质的主动权,是预防和控制败血症发生的主要途径。
1.坚持做好清塘和鱼种消毒,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发生败血症的池塘水中氨氮和亚酸盐都偏高,因此鱼池的清塘消毒工作十分重要。加强鱼池、水源和病死鱼的管理是杜绝鱼病蔓延的重要措施。清除鱼池中的杂草、残饵,定期食场消毒,不乱丢病死鱼,在发病季节适当地注加清水,都是鱼病预防不可忽视的工作。
2.在饲养季节发生该病时,把病鱼转入水质清瘦或流动的池水中,病情即可停缓。如搬运不方便,可及时进行水体交换和投喂药饵。无水源或排水困难的鱼池,在饲养季节要经常泼洒生石灰水,定期投喂土霉素(每公斤鱼50毫克)和消炎 灵或鱼康做为预防性治疗。
3.以鲤鱼为主的越冬池,用机井水越冬。封冰前用晶体敌百虫l毫克/升杀死轮虫等耗氧的浮游动物。冰下可增施磷肥,适时加注新水。越冬池禁止施硫酸铜,败血症患鱼对硫酸铜极为敏感。
南方渔网编辑:黄子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