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鳗鲡赤鳍病是鳗鲡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使养殖业者倍感头痛的一种疾病,其原因是该病具有传染速度快、复发率相当高,并容易并发其它细菌性疾病等特点,给养殖业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几年来的防治经验介绍如下: 病原体:嗜水气单胞菌。 主要症状:病鳗臀鳍、胸鳍发红,躯干部和头部的腹侧皮肤具有出血点和出血斑,严重时全面发红,甚至躯干背部和背鳍也呈红色。病鱼不吃食,肠内无食物,并且拌有黄色或乳白色带血的粘液状物。鳃贫血,呈淡红色,并具有出血点。病鱼常独游,靠近池壁静止不动,或紧靠池塘边甚至爬上池边用皮肤呼吸。有的病鱼头部朝上,无力地竖游。病鱼大多在几天内死亡。 病因:主要经过肠道感染。带菌鳗鲡是主要传染源。嗜水气单胞菌是条件致病菌,能存在于富含有机物的水及底泥中,在养鳗池中广泛存在。当水质恶化、水温剧变、捕捞、搬运后鱼体受伤,造成鱼体抵抗力下降,或越冬后期鱼体抵抗力下降,造成肠壁上皮细胞发生退化性变化、脱落、崩解,这些崩解物为嗜水气单胞菌提供良好的营养,水中病原菌又较多,因而容易暴发该病。 预防: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优良水质,增强鱼体抵抗力; 2.在运输或捕捞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3.在发病季节,全池泼洒生石灰15—20ppm,每月1—2次,使池水的pH值保持在8左右; 4.发病季节,经常对食场周围用漂白粉进行消毒。 治疗:目前,对鳗鲡赤鳍病的治疗,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可选用下列任意一种方法。 外用药:1.全池泼洒优氯净或漂粉精(含有效氯60%)0·5—0·6ppm; 2.全池泼洒漂白粉(含有效氯30%)1·0—1·2ppm; 3.全池泼洒呋喃唑酮(痢特灵),使池水0·2—0·5ppm,连续2 —3次; 4.全池泼洒阿莫西林0·5ppm或红霉素1·0ppm,保持12小时后换水,第二天全池泼洒二氧化氯1·0—1·5ppm。 内服药:1. 每100公斤鳗鱼每天用呋喃唑酮1—3克,拌在配合饲料中,分两次投喂,连续投喂7—10天; 2. 每100公斤鳗鱼每天用磺胺六甲氧嘧啶或磺胺—2,6—二甲氧嘧啶15—20克,拌饲,分两次投喂,连续投喂7—10天; 3. 每100公斤鳗鱼每天用氯霉素或四环素1·5—2·0克,拌在配合饲料中,分两次投喂,连续投喂7—10天; 4. 每100公斤鳗鱼每天用阿莫西林1·0—1·5克,拌在配合饲料中,分两次投喂,连续投喂7—10天。
南方渔网编辑:陈如燕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