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预防“颤抖病”应从清除病源,营造良好的养殖生态条件着手,主要措施有:
1、清整池塘:利用秋冬空闲季节进行蟹池清淤,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用量分别为每亩150kg和10kg。消毒后抽干池水,晒池2~3个月,以求消灭病原。
2、放种时选择硬壳体健、活力好的蟹种,不放附肢僵直、中空、软壳、活力差的带病蟹种。蟹种下塘时最好逐只检查,剔除病蟹。
3、保护、种植水草:在保护好现有优质水草的同时,清除聚草、轮生杂草等低植水草,回地制宜种植轮叶黑藻、苦草等优质水草,并采取蟹种中间培育、推迟放种时间、降低放养密度等措施,创造水草快速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有条件的地方,要象养鱼那样捞草喂蟹。
4、移植螺狮:螺狮能净化蟹池底质,防止病原滋生,还是河蟹喜食的活饵料,只重4克以上的河蟹即能觅食中等规格的活螺狮。目前,养蟹池普遍缺乏螺狮,必须人工移植。螺狮的放养最好在其繁殖前(清明前)一次投足,亩放500~600kg,并适当投喂麦麸等饲料,促使其正常生长和繁殖,在养殖中后期要经常检查螺狮存量,发现不足要及时补充,保持蟹池的螺狮存量不低于每亩100kg。
5、加强饲养管理:需做好水质调控和饲料投喂等工作,做到勤换水、多换水,保持水质清新。饲料投喂要改一天一次为早、晚各一次,不喂腐烂变质饲料,准确把握投饲量,以吃饱吃尽为原则。
6、实施综合养殖:“颤抖病”发病严重的塘口以及由精养鱼池改为养蟹的塘口,在水草资源未丰富充足前不宜进行河蟹精养,这类塘口可以在做好清淤、消毒、种草等工作的基础上,实施河蟹、青虾混养。亩放蟹种15O只左右,青虾苗1.5万尾,把提高成活率,养大蟹作为主攻方向,力争亩产成蟹10~15kg,青虾20~25kg。这种半精养的综合养殖方式可以促进蟹池生态条件的改善,具有投资小、病害少、效益稳定的优点。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