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一、气泡病
病鱼体表鳍条及鳃丝上附有许多小气泡,有的肠内含数量较多的白色气泡,鱼体失去平衡,在水面打转,难以下沉。此病多发生在龟苗点腰后下塘10天内。
防治方法:清水下塘,逐步肥水:注意水质,不使浮游植物繁殖过量:发生气泡病时,应立即加注新水,能治愈此病。
二、车轮虫病
车轮虫病是最常见的鱼病之一。病负体表或鳃部受到病原体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组织遭受严重破坏,病鱼消瘦,游动缓慢,间隔性侧游,呼吸困难,常群游于池边,似粘细菌引起的“白头白嘴病”。
此病主要发生在乌仔到夏花阶段,一般在面积小、水浅、放养密度大的鱼池最容易发生此病。流行季节为5~8月,高峰期为6-7月。
防治方法:鱼苗到乌仔阶段,如果密度较大应及早分塘。施肥应少量多次,并经充分发酵,切忌一次性卜足肥料。此病发生时,应首先外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剂量分别为1毫克/升0.4毫克/升隔天用1.2-1.5毫克/升漂白粉泼洒一次。
三、粘孢子虫病
孢子虫中的粘孢子虫在我国淡水负中发现的种类很多,约有200余种,不同的种类可—致鱼类在不同的部位发生不同的疾病。
粘孢子虫可侵袭银鲫的皮肤,引起肤孢子虫病,侵袭鳃部发生鳃病。前者表现为周身布满肉眼可见的、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灰白色的瘤状胞囊,因其皮肤被破坏,鱼食欲降低,活动失常,鱼体消瘦。后者因其鳃部被大量的孢子虫寄生,破坏鳃组织,病鱼表现为离群独游,长时间浮于水面,在天气恶劣、水体缺氧时能引起大批量死亡,此病发病率高,是严重制约鱼种产量和效益的—大瓶颈。
粘孢子虫病多发生于银鲫,其他鱼类发病较少。多态粘体虫寄生在银鲫,多发生于春夏之交鱼苗孵化出之后。发病银鲫规格大多在250克/尾以上,感染率达100%,发病率10%左右,一般很少死亡,但感染严重的银鲫在冬季常常死亡。吸鱼粘体虫对异育银鲫的感染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从乌仔到鱼种均有发生,影响最重的是银鲫夏花阶段,鳃病主要影响鱼种阶段,时间为每年的6月份到11月份。
1.预防方法:彻底清塘,采用石灰125千克/亩清塘,杀灭淤泥中的孢子。冬片放养前用500毫克厅,-高锰酸钾浸洗30分钟,能杀灭60%~70%的孢子。根据粘孢子虫的生物学特性,杀灭营养体比杀灭孢子容易,因为孢子具有坚韧的角质外壳,药物不易透入。在粘体虫营养
体发生、繁殖季节(每年5—9月),除定期用鱼虫灭2B对池塘、工具进行消毒外,在饲料中添加孢虫杀1号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严格检疫龟苗种,以防其携带病原体。
2.治疗方法
(1)肤孢子虫病 在培育夏花阶段,用阿维菌素类或菊酯类等杀虫药物,全池泼洒2—3次,用量比使用说明书上上眼剂量增加20%左才;,间隔时间2—3天。夏花分塘时,用敌百虫和食盐合剂药浴5~8分钟,原则上视鱼的耐受能力而定,病情严重时用90%晶体敌百虫1毫克/升全池泼洒。
(2)鳃孢子虫病 预防为主,以阿维菌素类、菊酯类、内烷酸铜等杀虫类药物交替使用,使用剂量比使用说明书上上限剂量增加20%左右,并且后一次比前一次略有增加,间隔时间10天左右。病情严重时,应选择晴好天气,以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敌百虫(90%)全池泼洒,剂量分别为巧0.8—1毫克/升、0.7毫克/升、1毫克/升。
虽然异育银鲫的发病,相对其它养殖鱼类来说还比较少,但往往是暴发性的,危害大,不可忽视。在药物防治同时,加强日常管理,积极做好生态预防,进行健康养殖,可有效避免养殖风险,取得良好经济收益。
南方渔网编辑:胡珊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