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正确的诊断鱼病和用有效的药物是治好鱼病的前提,而缺乏适当的施药方法,就会影响药效,甚至造成池鱼药物中毒的严重事故,实际生产中,必须选用正确的用药方法,使药物充分发挥效能,同时避免或减少药物对鱼体的有害影响。
一、用药浓度的灵活性
常用药物剂量的选择,应在药物的安全浓度范围内,选择对病原体有效的最低剂量。
(一)针对不同的水温和水质,用药浓度应灵活变化,如我场一鱼池水深1.2米,面积1854平方米,由于水质较肥,曾每667平方米用块状生石灰50千克,大大高于平时用药剂量,一般来说,低温和水质较肥时,药量应适量提高,反之则适当减少。
(二)对不同的鱼类和不同的规格,用药剂量也应不同,如敌百虫对鲤科鱼类常用浓度0.5ppm很安全,而该浓度用于鲈鱼、鳜鱼、淡水白鲳则会引起死亡。
二、用药总量的准确性
在了解用药对象,确定用药浓度的基础上,计算某一塘口用药的总量,应根据内服法和泼洒法分别确定。
(一)泼洒法治疗
首先要正确丈量水的体积;即先测出鱼池的平均深度h(至少要测3-5点),再根据鱼池的不同形状,测出色池的面积S:新开池塘S=S1+S2+S1*S2/3(S1=水面面积,S2=池底面积);多年未整修鱼池S可近似用S1代替。水体体积V=S*h。
(二)内服法治疗
根据发病鱼的生活习性,选用浮性饵料或沉性饵料做成药饵,两种药饵的剂量基本没变化,不同之处是主料,浮性饵料是米糠和麸皮,沉性饵料是菜饼粉或豆饼粉,同时要把同池的杂食性鱼类如鲤、鲫、鳊、罗非鱼等重量计算在内。
三、用药方法的正确性
(一)泼洒药物治疗鱼病时,应先喂食后泼药,禁止边喂药边投喂,对不易溶解的药物应先充分溶解,而后全池均匀泼洒,目的避免鱼“误食”。
(二)泼洒的时间应在晴天上午9时或下午4时,避免中午阳光直射时施用,夏季泼洒药物一般在下午4时以后。
(三)泼洒的位置应从上风处逐步向下风处泼洒。
(四)内服药物时,应先停喂1天,而后投喂,病鱼恢复健康后,投饵量一般为正常量的50-60%。
四、鱼类病原体的抗药性
在选用鱼药时,宜采用几种药物交替使用或混用的方法来避免或延缓病原体产生抗药性。
五、发病的周期性
在调查鱼病时,应根据鱼病发生的周期性来分析和判断病因,在鱼病防治中,积极贯彻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针,对确保养殖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