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一、主要特点
1.南美白对虾继续扩增,传统品种受到冲击
由于南美白对虾为新型养殖品种,有较好的价格与市场,且生长快、病害相对少、适宜淡化养殖等,很快就成为我省近年水产养殖中的热点,对传统品种如斑节对虾、罗氏沼虾构成较大冲击。
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全省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达到1.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0%,其中仅湛江市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就发展到0.9万公顷。一方面,一些以前主养斑节对虾的地区,改养南美白对虾;另—方面,由于南美白对虾淡化健康养殖技术的推广,许多地区由传统品种罗氏沼虾改养或新养南美白对虾,致使2001年全省罗氏沼虾养殖产量从2000年的4.5万吨减至3.6万吨。
2. 一条虾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产业化发展
对虾养殖为农村经济注入巨大活力,在一些地区,已经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手段。如徐闻县和安镇2001年养虾产值达770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2%,全镇人均收入的32%来自养虾收入。2001年,湛江市养虾产量3.8万吨,产值
12.3亿元,这一巨型蛋糕拉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如种苗、饲料、渔药、流通加工、运输、建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如湛江的流通企业,2001年增至3000多家,广西50%、海南60%的对虾都集中到湛江销售(霞山对虾批发市场年成交额就达40亿元),可以说湛江已成为名符其实的南亚热带对虾养殖、加工、流通的区域性中心。
3.机遇与挑战共存
虾蟹养殖业在我省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制约了虾蟹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影响了渔业增效,渔农增收。一是经营模式分散,产业化水平较低,缺乏统一规划,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或生态破坏;二是种苗、种质退化严重,使养殖周期延长;三是健康养殖水平参差不齐,病害时有发生,养殖过程中用药依赖性较强,存在食品安全的隐患;四是产量增加,出口受阻,对虾蟹产品的价格压力较大,比较效益下降等。
2002年,虽然国内市场出现区域性饱和,出口市场又受“氯霉素残留”等技术壁垒的阻碍,但从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来看,对虾需求仍末饱和,在技术与成本上,我国对虾养殖业仍然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对虾养殖的前景依然比较乐观。
二、措施与对策
1.加强宏观规为控养殖规模
要因地制宜抓紧制订虾蟹发展总体规划,加强养殖容量管理,合理调整布局,治理污染,抓好以核发养殖证为核心的综合管理工作,综合、科学评估虾蟹产品的市场(本地、国内、全球)容量,做好本地消费和加工出口两大市场的预测,围绕供求关系的变化,适度、适时调整养殖规模,保持稳定发展。
2.开展良种建设,规范育苗生产
加快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良种建设,引进优质原种,建立适合我国养殖条件和环境、不带病毒、生长迅速、抗逆性和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系。
加强种苗生产管理。对虾苗生产场的硬、软件进行考核发证,凭证生产。育苗选择良种亲虾,避免近亲繁殖,拟订育苗生产操作规程,加强对育苗生产的监督管理。培育、优选适宜于淡水池塘养殖的淡化虾苗,方便虾农直接放养。
开展种苗质量检测。亲本、虾苗实行检疫、检测制度,未经检疫、检测合格的亲虾不得用于繁殖,虾苗不得销售,严格防范种苗流通过程中的疾病传播。
3.推广健康养殖,实施过程监控
选用优质种苗,降低放养密度,科学调控水质,投喂优质饲料,应用快速诊断技术等,预防虾蟹病害的发生;加强养殖过程质量管理与监控,严格限制抗生素和其它化学药物的使用,确保养殖水域的适养性和出塘产品的质量安全,从生产源头上保证虾蟹产品质量,实现无公害生产。
4.培植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
努力培植和扶持对虾养殖龙头企业,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把千家万户起来,实现生产一体化、规模化条件的地方,可引导农户自愿的原则,以塘经营权向
养殖经营技术水平高的能手和企业流转,提高农户抵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与技术风险的能力,解决分散经营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