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南方渔网讯 日前,从福建东山国检局获悉:今年1月~8月,东山县海捕水产品出口量达4.02万吨,消耗原料达6.1万吨,占同期该县海洋捕捞量的60.4%;出口值374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5.2%。其出口量、出口值约占福建省出口海捕类水产品的30%,名列全省县级首位。这是东山县积极参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打造优质食品供应基地取得的成果。
东山是福建重点渔区,年海捕水产品16万吨,但捕获的大多数水产品是小杂鱼、虾类、螃蟹类,经济价值不高。要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必须在精深加工下功夫,让小鱼虾走出国门,畅游国际市场。为此,近年来,东山县政府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密切协作,落实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引导支持“东兴”“海魁”“顺发”“新福”等30多家重点企业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按国际规范标准扩建、技改生产车间,引进添置现代化先进设备,壮大企业规模,全面提高员工素质,提升了企业的档次、质量,取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绿卡”和“通行证”。小鱼、虾、螃蟹被成功地研究开发成冷藏罐头、常温水产品罐头、即食调味海产小食品等四大系列、260多种精美的小包装,成了国际市场的新宠,畅销欧美、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并打入沃尔玛、麦得隆等知名超市。精深加工小鱼、虾、蟹身价倍增。过去,东山盛产的“胶力鼓”鱼,市场上才卖每公斤1.5元;石蟹只卖一二元钱1公斤;每公斤贻贝卖不上1元钱。现在,企业对“胶力鼓”鱼进行去头剔刺除骨,然后制成鱼片或鱼丸等10多种鱼制品,供出口外销,每公斤达20元。一只小小螃蟹加工成蟹腿、蟹块、蟹肉等6种产品,横行美国市场,身价比原来提高近十倍,1吨蟹肉出口值达7000多美元。加工成蟹肉罐头出口,1公斤可达120多元,且产品供不应求。
东山县和东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海洋与渔业局、环保局等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建立健全以“安全、卫生、优质”为核心的各项管理制度,宣传发动群众,抓好码头、港口、渔船、海域、养殖场、供水、供冰等外部环境卫生的整治等工作,确保出口水产品万无一失。尤其是在“硝烟四起”的国际贸易技术性壁垒“战事”中,东山海捕水产品实现了出口“零”退货,在全国实属罕见。据了解,过去水产品销售多是粗加工的半成品,现在水产品精深加工发展迅速,小鱼、虾、蟹等出口水产品利用原料精、档次高,原料消耗量越来越大,出口1吨水产品的平均原料消耗量从1999年的1.5吨上升到2003年的1.8吨,东山出口水产品实际原料消耗量从1999年的约9000多吨,发展到2003年的8.7万吨,增长了8.7倍,已占东山海捕水产品16万吨年产量的一半以上。近5年来,东山海捕水产品出口量增长了7倍,从1999年的6216吨发展到2003年的48297吨,增长了近7倍,年均增长60%。
全县水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龙头伸向国际市场;龙尾摆向农渔村千家万户,把农渔民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农渔民的收入。全县水产加工企业安置城乡劳力就业2万多人,每个劳力月收入七八百元以上。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