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南方渔网讯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资源可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根据国家海洋局公布的《海域使用公报》显示,现在我国探明的渔业用海面积163万公顷,已经确权开发的6 3万公顷。
国务院于2003年5月公布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快发展养殖业,养护和合理利用近海渔业资源。海水养殖业要合理布局,改变传统的养殖方式,提高集约化和现代化水平,因地制宜发展滩涂、浅海养殖,逐步向深水水域推进,形成一批大型名特优新养殖基地。并把辽东半岛海洋经济区确定为海珍品养殖重点区域。在我国海珍品养殖区域中,山东、辽宁开发面积最大,分别达到23万公顷和19万公顷,相对全国来说,北方冷水的海珍品味道鲜美、营养更为丰富。
海珍品主要包括海参、鲍鱼、扇贝、海胆等。这些品种多数是我国北方沿海的土著品种,也有像虾夷扇贝这样的引进品种,还有一些在养殖过程中与国外同类优质品种杂交的品种,如皱纹盘鲍。这些海珍品品种由于经济价值较高、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主要分布在辽宁、山东、河北等地。
海参是我国传统品种,有经济价值的有20多种。主要品种是梅花参、刺参等,其中以刺参最为名贵。刺参养殖在我国北方沿海形成了一股热潮。主要养殖方式包括围堰养殖、虾池养殖和底播养殖。据统计,2003年我国海参总产量5万吨,其中刺参产量3万吨,主要集中在山东和大连。在所有养殖刺参中,底播养殖的方式由于更加接近自然生长方式,刺参品质最佳,但是受到养殖条件的限制,底播面积较小,养殖周期也比其它方式更长,一般需要3年以上。据专家统计,2003年我国底播刺参产量1000吨,主要集中在辽宁省长海县和山东省长岛县。
扇贝在我国的养殖历史很长,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经济价值较高。国内扇贝主要品种包括原有的栉孔扇贝和从美国、日本引进的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主要分布在黄海北部,山东、辽宁沿海,全国适合养殖海域2000万亩。目前已经开发养殖海域1000万亩(含浮筏养殖面积),2003年产量达到70万吨,其中海湾扇贝产量大约56万吨,栉孔扇贝产量大约10万吨,虾夷扇贝产量大约4万吨。目前国内扇贝养殖技术日益成熟,主要养殖方式有两种,一是浮筏养殖,二是底播增殖。随着扇贝育苗技术的不断进展,规模化、产业化扇贝养殖成为可能。以虾夷扇贝为例,自20世纪80年代初从日本引进以来,经过近20年的养殖实验和推广,人工育苗、底播增养殖和采捕技术已经全面成熟,目前已经在黄海北部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养殖,其中以大连长海养殖规模最大,近10年来创造出了数十亿元的产值,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统计2003年,底播虾夷扇贝产量达到2万吨左右,占整个虾夷扇贝产量的50%。
当前国产鲜活扇贝主要以国内销售为主,需求量大约80万吨,主要销售城市是上海、广州、福州、宁波、深圳、大连等沿海城市和北京、哈尔滨、武汉等内陆主要大中城市。海外市场主要以加工产品为主,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韩国及香港、台湾地区。扇贝产品易加工、味道鲜美、价格适宜,将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西部大开发步伐的加快,中国内陆地区海产品需求量将会大幅度增长。同时,中国加入WTO以后,欧盟市场将会逐渐开放,扇贝出口将会有很大增长。未来3~5年,国内市场扇贝需求量将达到100万吨,出口量将达到50万吨,距现有产量还有50万吨的缺口。根据未来扇贝的主要销售市场情况,销售形态将以加工产品为主,尤其是精深加工产品、休闲旅游食品以及配套加工产品。
鲍鱼在海珍品中一直备受青睐,自古以来就被列为海八珍之一,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目前在我国,鲍鱼主要品种是皱纹盘鲍和杂色鲍(又称九孔鲍),其中皱纹盘鲍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明显高于杂色鲍。
近年来,以大连水产研究所赵洪恩所长为代表的皱纹盘鲍杂交育苗技术的成熟,为鲍鱼养殖插上了翅膀,国家级鲍鱼原种场设在大连。就皱纹盘鲍养殖的方式而言,大体可以分为:底播增殖、围堰养殖、浮筏养殖、工厂化养殖。在多数地区出于苗种育成需要,采取了集中方式结合的形式,近年来还出现了北鲍南养等新的方式。按照目前国内皱纹盘鲍苗种产量情况和养殖成活率,专家估计2003年国内鲍鱼总产量大约3000吨,其中皱纹盘鲍产量2000吨。在皱纹盘鲍养殖中,规模最大的是以青岛地区为代表的围堰养殖,年产量大约1000吨,山东荣成和大连等地浮筏养殖产量大约600吨,以大连长海为代表的底播养殖产量大约400吨。
国内水产专家认为,目前制约我国海珍品养殖的主要问题是:
一、适宜养殖海域不足,现有海域利用率不高。海珍品养殖对海域水质条件要求很高,一般应达到国家清洁海域标准,水温、底质条件也很苛刻。目前的养殖模式仍以浮筏、围堰为主,海底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像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以底播增殖为主的生态养殖企业还很少。
二、病害防治技术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是环境因素影响,海珍品养殖的产量一直不很稳定,一些品种如九孔鲍、栉孔扇贝等死亡较为严重,这与养殖方式也有一定关系。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病害防治领域的研究滞后于生产实践。
三、体制和机制落后,企业难以做强做大。目前我国海珍品养殖企业多数为个体私营和村镇集体经济体制,有限的资金量难以适应海珍品养殖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难以投入资金开展研究和市场拓展,规模难以做大,一些企业甚至连苗种费都难以承受。
针对我国海珍品养殖的现状,有关专家认为主要出路在体制的创新和科技的进步。一是推广股份制加集约化的海洋开发模式,加快海水养殖企业的改制步伐。如山东好当家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二是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现有科研院所要转变观念,走向市场,与企业形成战略伙伴关系,为海水养殖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三是海水养殖模式要向健康、生态型发展,推广底播、放流等方式,养殖海域要逐步向深海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