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接07年养殖户怎样赚钱 解析水产业发展趋势
3、重视名、特、优品种的养殖
人们说,中收入阶层引领消费市场。中收入阶层以及高收入阶层对名、特、优品种的消费需求必然呈上升势头。名、特、优品种的养殖,技术要求比较高,难度比较大,不是人人都可以进入的。所以搞名、特、优品种的养殖是有前景的。有条件又有能力的养殖户,可以逐步转向名、特、优品种养殖。由于名、特、优品种价格变化大而快,因此一定遵循“口里吃一块,筷子夹一块,眼睛盯一块”的原则,同时养两三个品种,以规避风险。此外,由于养殖品种的口味、风味容易下降,要注意保持产品的原口味、风味。
4、重视出口水产品的养殖
发达国家的水产养殖,总体是呈下降趋势。国外水产品市场是个很大的市场,价格也相对稳定。在有出口渠道的地方,可以走出口渔业的路子。比如:由于海洋鳕鱼资源大幅下降,国际上缺少白肌鱼肉货源,给罗非鱼、斑点叉尾鮰、巴沙鱼等淡水白肌鱼类创造了很大的市场空间,养殖这些鱼有较大的出口市场和较稳定的价格。海南省的罗非鱼养殖就主要是为出口服务的。要注意的是,发达国家对我们出口产品要求比较严格,比我们更关心消费者安全和环境安全,对有害物质含量比我们要求还严格,其检测手段又十分先进,因此,我们生产的出口产品,必须十分注意产品品质,十分注意安全指标的控制,才能适应国外市场的要求。
5、错开水产品的上市季节
有些地方的养殖户早已注意这个问题了,例如:福州市养殖户的草鱼,必须赶在9月份江西鱼大量进入福州市场之前上市,以卖出较好的价格。这是对的。要卖个好的价格,上市时机很重要。一般以选择淡季上市为佳。为了控制上市时机,一是在有鱼料供应的前提下,提前放养或延后放养,以错开上市旺季;二是使用优质优价饲料,缩短养殖周期,提早上市;三是控制投饲量,延后上市,避开低价期。不少养殖户使用这些方法,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以上各项措施,都需要正确判断,用心计算,成功控制。要点是不要追风,不要雷同。在错开上市时机上,如果大家都提早放养或缩短养殖周期,旺季将提前到来;如果大家都延后放养或延迟上市,旺季将延长,这样,低价期将错不开,措施失效。在养殖品种上,如果大家都选用同一品种养殖,这一品种将供过于求,即使是名、特、优品种或出口品种,也将陷入低价状态。主导产品,养的人少了,也将有坚挺的价格。因此,关键是一要有经营头脑,二要有准确的信息。现在,有很多信息渠道,我们要广为收集信息,把情况搞准确,决策才正确,措施才得当,才有好的效果。
三、提高产品质量和创建水产品牌
我们吃食物不一定追求新奇。据说大米有7000年历史,小麦有8000年历史,我们现在还把它们当作主粮。但是,大米有多种品种、品牌,例如贡米、香米、珍珠米等等,还有以产地划分的,如泰米、京西米等等。这些品种、品牌,都有各自的口感和口味,价格也各有差异。我们观察,有些人买米的时候,不是选择价格低的,而是选择口感、口味好的。
水产品也是如此,同一个种类,有许多不同的品种;而同一种鱼之间,常常也会有不同的口感、口味,例如:海鱼中,海洋捕捞的和人工养殖的,口感口味差异很大;淡水鱼,江河、湖泊、捕捞的,水库养殖的,池塘养殖的,口感、口味都有不同。除了种质之外,鱼生活的水体水质、吃的饲料、游动的范围和强度、生长的快慢等,都可能影响到鱼肉的口感和口味。我在海南吃过一种罗非鱼,养殖的池塘水质非常好,全程使用通威饲料,活杀,清水煮,肌肉结实,不加任何调料,都鲜嫩甘甜,很可口。可是,我在某省某地吃过一种罗非鱼,产自养鸭塘,塘水属富营养化污染水质,尽管用调料烹制,口感、口味都差,肌肉疏松,泥腥味重。饲料影响口感、口味也是明显的,例如:用蚕蛹喂的鱼,味淡,肌肉含脂高,肉质松软,蚕蛹喂多了还有蚕蛹味;用棉籽柏配量过大的饲料养的鱼,有异味,严重的带煤油味;用添加了促生长药物的饲料养的鱼,肉质、口感、口味就差,等等。不同水质、饲料养出的鱼,肉质、口感、口味都会有所不同。
目前,市场上有自然产生品牌鱼的趋势。广东市场上有一种鲫鱼叫“西江鲫鱼”,其价格比一般鲫鱼高。阳澄湖大闸蟹比一般中华绒鳌蟹贵很多。广东在草鱼起水前用生蚕豆喂一个月左右,使肌肉纤维变性,这样的草鱼价格比一般的草鱼高很多。
我们通过选择清洁水源和较大水体,控制水质和放养密度,甚至控制生长速度,使用专用饲料,便能控制鱼的品质,生产出肉质、口感、口味有特色的品牌鱼来。变化上述条件,便可能出现不同的品牌鱼。珠江三角洲的群众,以至南洋的原籍广东的移民,喜欢吃生鱼,即生草鱼片。但生吃草鱼最大的隐患是鱼肉中可能有寄生虫卵,生吃可能患寄生虫病。如果能养出一种肌肉结实、鲜嫩、爽口,又没有寄生虫卵,适当生吃又安全无隐患的草鱼,即使价格比较高,也会被广大的消费者接受。
养殖品牌鱼是未来水产养殖发展的方向,尽管培育品牌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方面通威在全国走出了第一步,这几年“通威鱼”在全国受到广大消费者的热烈欢迎就证明了这一点。品牌鱼首先的要求是无公害、安全、健康;其次,注重肉质、口感、口味;第三是要多花色品种。注重质量、讲品质,而不是单纯的数量,是对水产养殖提出的新的要求。针对这一现状,我的建议是:
第一,控制放养密度。“密”是八字精养法之一。但“密”是针对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稀放粗养提出来的,不能解释为越密越好,应该是适当的放养密度。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地方已出现放养密度过大的倾向,甚至有继续加大放养密度的趋势。放养密度过大的结果是水质恶化,溶氧量下降,鱼的摄食量减少,饵料系数高,鱼生长缓慢,生长周期长,产量也不高,还容易发病,养殖效益反而下降,甚至亏损,并且鱼的食肉率低,肉质差,口感、口味也都不好,很难卖出好价钱。我看到有的养殖户的塘,由于密度过大,水温上升到30℃左右,鱼在白天都经常浮头,水发臭,饲料都不能多投,只能吊命,又不能动网捕出一部分,这样养鱼是非常危险的,既没有效益,产品又没有质量。其实,控制放养密度,也能达到高产。例如:海南有许多养殖户池塘单养罗非鱼,亩放1500-2000尾,饲养周期5个多月一点,单季亩产达2000-3000斤,高的达4000多斤,鱼大肉多,肉质鲜美,出口很受欢迎。
第二、控制好水质。用配合饲料养鱼,水质不宜调得过肥。施肥办法养鱼,影响产品质量。有的地方,养殖户在鱼塘上建好鸭棚,无偿提供给养鸭户养鸭,利用鸭粪肥水养罗非鱼。这种塘,水质坏,虽然经营养鱼成本低,但养出的鱼质量很差,口感、口味都不好,也就卖不到好价钱。这种养鱼方法,也是没有什么前途的。
第三,选用好的配合饲料。饲料对肉质影响很大。有些厂生产的配合饲料,营养不全面,原料质量差,甚至添加了违禁药物。这种饲料养的鱼,肉质、口感、口味肯定不佳。
第四,坚决推行无公害养殖。个别的养殖户由于不注意或违规操作,造成一些鱼、虾、蟹中的药物残留超标,给养殖业和广大养殖户带来不小的打击。目前,国内的人们对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检控也越来越严格。而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更高,检测手段更先进,广大养殖户应该看清趋势,不能存侥幸心理,否则最后吃亏的还是我们养殖户自己。关于无公害养殖,农业部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可以供大家遵循或参考。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