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当鳗苗在关岛附近海域孵化出来后,它们便随着洋流向几千公里外的河口漂流。飘流的鳗苗依靠对海水含盐量变化的敏感,辨知哪里是江河与大海交界的地方。到了江河海口,就溯流而上勇往直前。此时的它们因为幼小透明,所以又被称为鳗线、玻璃鳗,俗称白仔。
鳗苗捕捞
利用白仔一到入海口就游入江河的特性,人们在这里张网捕捞它们。由于鳗鱼人工育苗技术至今未能突破,因而采集天然鳗苗是当前鳗鱼养殖的苗种来源。鳗苗(白仔)点数后装进双层尼龙袋,每袋装3,000—5, 000尾,充满氧气,一箱装两袋,用冰袋控制水温,然后运往各地培苗场。长途运输水温控制在5℃—8℃,短途运输水温控制在10℃—12℃,水的盐度7‰—10‰,运输时间最好不超过 20小时。
鳗苗培育
鳗苗培育包括从白仔经养殖30—50天后,体色由半透明转黑、体重增加8—12倍变为黑仔,和将规格500—800尾/公斤的黑仔饲养至规格为50-100尾/公斤鳗种的过程。
水蚯蚓处理
由于鳗苗培育中必不可少的活体开口饵料是水蚯蚓,因而水蚯蚓的培养和消毒尤为重要。以前此过程做的不完善,使得鳗苗极易出现寄生虫和真菌类病害,而使用违禁药物(如孔雀石绿等)进行防治,导致最终商品鳗鱼的药残。现在检验标准提高,特别是日本《肯定列表》的出台,使得很多业界人士认识到了从源头杜绝药残的重要性,对水蚯蚓的处理相当严格。水蚯蚓培养或暂养过程中的压爬技术就是一例。
压爬是指用每平方厘米130-361的筛绢网盖在水蚯蚓上面。水蚯蚓为了趋光,就从细孔钻出来,集中在筛绢网上面,赃物就被隔离开。压爬处理最好进行5遍以上。
拿水蚯蚓喂白仔,投喂前要再用盐度5‰—10‰的食盐水及高聚碘、二氧化氯充气浸泡、清洗。处理后虽然样子变黑一点,没有原先那么鲜艳,但已经相当干净。水蚯蚓是白仔特别喜欢吃的活体饵料,所以抢食非常厉害。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口与投饵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不要短时间内快速提高投饵量,此阶段采用散投饲料比定点投饵效果好。
筛选与分池
用水蚯蚓喂了25—35天后,日本鳗鲡达到每公斤500—800尾的黑仔阶段,就可以改喂配合饲料。鳗鱼配合饲料可分为粉状和浮性两大类,粉状饲料加适量的水充分搅拌,形成具有强粘弹性块状,投在水中不易溶散,利于鳗苗抢食。
鳗苗经过30—50天的驯养,体重增加8—12倍,还在一个培苗池毕竟觉得拥挤,并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必须分池,进行大小筛选,稀疏分养。整个养殖过程中要进行3—5次的选别。选别有利于鳗苗大小均匀,避免体形小的鳗苗抢不到饲料吃,出现两极分化。
成鳗养殖
当鳗苗长到每公斤10—50尾左右时,就可以进行筛选入塘养殖。选别前应停食一天,选别池与养殖池的水温要保持相近。每次过筛的鳗鱼不应太多,筛选并过秤后通过导管流入相应的养殖池塘。选别后,同一池塘鳗鱼大小一致,抢食一致,没有以大欺小的现象,利于生长。
养殖场选址
养殖场最好建在交通方便,电力充足,气候稳定的地方。一年最好有6个月时间气温在15℃—32℃之间。养殖池塘主要有水泥池和土池两种。鱼塘的环境除了要有水源、交通、电力、气候等条件的考量外,周围还不能有畜禽养殖场,不能靠进医院、化工厂、垃圾场等污染源。职工生活区必须和养殖区分开,避免生活污水污染池塘水质。一般职工宿舍、食堂、药品厂、饲料房都要单独设置,养鳗场无论规模大小,常用的水质病害检测仪器都要备齐。
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
水质对鳗鱼养殖至关重要,养鳗先“养水”。时刻维持鳗鱼生活生长的水环境的生态系统平衡及稳定是养水的终极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应该保持养殖水体中有充足的溶氧,维持有益菌相和藻相稳定,有利于有害物质的转化分解,将有机物的代谢途径导向稳定而良性的循环。鳗鱼养殖场的水源应充足、不受污染、与旱不涸。水源的水质理化要求主要包括色、臭、味、pH值、悬浮物质、生化需氧量、总大肠菌群、重金属、农药等指标,各项指标以满足渔业水质标准要求。水源进入鱼池,必须预作处理,防止进水时混入杂物和病源。
养殖最好的水环境是“肥、活、嫩、爽”。适量的浮游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可增加水的溶氧量。保持水质清爽是养殖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要定期做好水质
检测。每10—15天,就要用微生态制剂和水质改良剂调节水质,保持稳定的生态环境。
鳗鱼摄食和排泄都在水里,每日排污必不可少。精养池每天排污1—2次,再投饲料2小时后进行,每次排水10—20厘米。土池养植一个月换水2—4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0%左右。池塘的增氧机必须能够长时间工作,在保证水体溶氧量的情况下,根据不同季节调节鱼塘水位高低。适合鳗鱼养殖的应该是嫩绿色水质,及时进行调节水质,保证鳗鱼对水质的生态要求。水质调节比投喂饲料还重要,一天,几天甚至几个月断粮都经得起,但哪怕几分钟发生水质问题也会威胁鳗鱼的生命。
水质调节是用物理调节和化学调节的办法,保证鱼塘用水清新,溶氧量足够。夏季每日都要加水,加水量是池水的5%—10%。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时,应加大换水量,增加增氧机开动时间。泼洒微生物制剂和适当的放养鲢鳙青鱼等鱼类,可以控制浮游生物,清除池底残饵,防止水质变坏。
养水先养泥
“新塘旺三年”对于养殖户来说是人所共知的,但并不明白为什么?这就是连作障碍。长期以来养殖户只关注水质管理,忽视了池塘底泥的管理,致使鱼塘老化导致水质污染和病害。“养鱼先养水,养水先养泥”,保持池塘底泥的自然净化能力极为重要,池塘修复的关键是对土壤变量进行量化,科学而合理修复,包括:干塘、晒塘;对土壤加微生物修复;种植植物修复,特别是有重金属污染的池塘可以种植特定的植物降低重金属含量;用1300℃的高温对池塘进行热处理。每公顷泼洒生石灰土,500公斤到2,250公斤,能够起到良好的消毒和改良池塘底质效果,当然最有效的方法是将池塘的底泥铲除一层。
投喂饲料“四定”
养殖工作要完善,日常工作也要讲科学重管理,应该从凭经验到科学养殖转型。投喂前饲料加1.3—1.5倍的水,3%—5%的油脂,经搅拌机调拌成柔软而膨胀的,粘性强、不易流散的团块状。喂养鳗鱼一定要做到“四定”:定质,饲料品质要符合规定的标准;定量,投饲控制在鳗鱼15分钟吃完,具体投喂量根据不同阶段按比例投喂;定时,土池养植一天投喂两次,一般在黎明前和太阳下山之后;定位,固定在饲料台上投食。
防重于治的用药策略
如何用药确实是一件大事,养殖过程必须按照规定,准确掌握药品的使用方法和停药期,只要对症下药,中草药防病已相当有效。鳗鱼保健工作相当重要,禁用的药哪怕有很少的残留也使得鳗鱼的身价大跌,甚至无法销售。为了使鳗鱼不得病,最好采用健康养殖。
鳗鱼的病害分为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疾病两种。由病毒、真菌、细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叫生物性疾病。由机械损伤、营养不良、水质中毒、缺氧和药物中毒引起的叫非生物性疾病。当前防治研究的重点是对养殖业危害最大的生物性疾病。诊断疾病要从宿主、病因和环境条件三个方面人手。通过体表检测,解剖鱼体寻找病源;通过观察鳗鱼活动、摄食情况以及分析底质、水质成份,了解病情发生发展的过程。当有鱼出现问题时,应捞起来进行检测。在研究工作不断深入,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鳗鱼的病害已经在科学家的掌握之中,治疗技术也相当成熟。现在论养鱼本事的高低,已经不再是看会不会用药,而是看能否做到不用药,少用药,这就是健康养殖。
活鳗销售
广东省工商联鳗鱼业商会检测中心是省内为数不多能进行硝基呋喃类检测的地方。
鳗鱼出池前应进行安全质量检查,应符合活鳗鲡安全技术的要求规定方可收货。考虑到出口地日本的因素,(日本在鳗鱼养殖过程中只使用6种药品)国内很多养殖场在鳗鱼养殖中用药种类繁多,特别是复方配伍药品中含有多种药物 成分。造成药物残留的主要原因一是违规用药,二是使用添加剂不当。当前影响养殖对象、导致药残的主要有:抗生素、磺胺类、喹诺酮、硝基呋喃类、激素等。
日本新颁布的《肯定列表》要检测涉及水产养殖的化合物和药物多达116种,谁也不知道出口的鳗鱼会被检测哪种药物,使得现在几乎所有的烤鳗厂都已经停止了生产。活鳗出口在5月29号之前还是沿用以前的检验标准,因而还保持着出口。据了解,广东省工商联鳗鱼业商会检测中心使用液质联用检测仪(LC/MS)对硝基呋喃类进行检测,会员以成本价收费。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
于鳗鱼样品中孔雀石绿检测的收费是1400元/样,恩诺沙星等800元/样。
当然,这里面还存在鳗鱼取样的问题。每个鱼塘会根据需要抓取6—18条鳗鱼进行检测,每条鳗鱼按20元算的话,一个鱼塘就要120—360元!大型养殖场这个开支就更多了。如果一个样品同时检测多个项目的话,养殖者的生产成本势必还要增加。
所以,对于养殖者来说,准确把握,认真应对,按规定用药,注意药物成份,做好使用记录,遵守休药期限是相当重要的。如恩诺沙星的残留期长达12个月以上,绝对不能使用;鳗鱼氟苯尼考休药期应该从7天延长至14天。研究表明,孔雀石绿的背景污染会导致鳗鱼的鱼体污染,已经被污染的池塘一定要将池底的泥沙清除至硬底,并添加新土后才能使用。
吊水销售
鳗鱼收获捕捞前要停食1—2天。刚从池里捞上来的鳗鱼需要在冰昏池里冷浸一下,并且冲集氧气,以保证运输的安全。
鳗鱼吊水分流水暂养和淋水暂养两种。不论活鳗出口还是加工烤鳗都要吊水1—2天。经过吊水,鳗鱼连肚子里的东西都排泄光了,这使得鳗鱼从里到外干干净净。包装过程中加水使鳗鱼像平时一样生活;加冰使鳗鱼处于“冰昏”状态;充氧保证水中含有足够的溶解氧。这样,合格鳗鱼就能“游”出国门了。
南方渔网编辑:裴冰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