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2004年9月28日新闻)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业高速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达13%,养殖产量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位。2001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为4382万吨,养殖产量与捕捞产量的比例为62.22%∶37.78%,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
水产原、良种是国家重要的水产种质资源,是水产养殖业结构调整和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首要物质基础,保护、开发和利用好这些水产原、良种是新阶段水产养殖业发展和良种化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国内外水产养殖品种的发展概况与趋势
1、世界水产养殖品种的演变
19世纪以来,乌克兰育成乌克兰镜鲤、乌克兰鳞鲤,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前苏联育成罗普莎鲤以及后来各加盟共和国育成俄罗斯鲤、波尔鲤、草原鲤等。20世纪60年代,美国育成“超级虹鳟”。20世纪70年代,挪威选育的大西洋鲑,生长速度明显提高,达到5kg的时间由原来的4~5年缩短为2年,饲料系数由3.5降至1左右,其年产量仅30万吨,但超过我国300万吨水产品的产值。可见水产养殖良种在推动世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2、我国的水产养殖品种
我国水产养殖品种的发展经历野生种开发、引进和新品种培育等过程。春秋战国时开始养鲤;唐代以后,“四大家鱼”开始引入池塘养殖,20世纪50年代末人工繁殖技术成功;60年代开发细鳞斜颌鲴进行池塘多品种混养;70年代开发团头鲂、银鲫等野生种养殖;70年代末至90年代进行鲤鱼品种间杂交、鲤鱼新品种选育,培育出丰鲤、荷元鲤等杂交种和选育出建鲤、松浦鲤、荷包红鲤、兴国红鲤、德国镜鲤、德国镜鲤选育系等;90年代末选育出团头鲂浦江1号,经杂种四倍体和由鲤鲫四倍体雄鱼与鲤鱼、白鲫回交,生产出三倍体“湘云鲤”、“湘云鲫”。这些杂交种和新品种曾列入国家重点推广计划,大量应用于生产,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样,引进虹鳟、罗非鱼、鲟鱼、海湾扇贝、太平洋牡蛎等推广养殖后,对增加我国的水产养殖产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另外,牡蛎、栉孔扇贝和鲍鱼等经济贝类的三倍体诱导已获得重要进展;紫菜游离丝状体培养和育苗技术以及叶状体细胞快速繁殖育苗技术,在裙带菜单克隆无性繁殖上获得了生产性的应用;四倍体中国对虾的成功诱导,及得到批量的成体,为培育三倍体中国对虾奠定了基础。人工选育技术的创新以及高新生物技术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带来了高质量和高产量的养殖品种。
3、水产养殖良种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农业、畜牧业的良种化发展进展很快。60年代墨西哥小麦玉米中心研究半矮杆、抗锈病小麦和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的“IRS”超级水稻,使世界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缓解了世界人类增长对粮食的需求。我国自60年代以来大力培育农业和畜牧业优良品种,至今农业品种已更新3~5代,每年审定的新品种几百个;畜牧业已育成新品种60多个,种畜禽更新率平均达到50%(其中鸡100%),基本解决了我国的粮食问题和肉类供应。但是,与世界和我国的农业和畜牧业比较,世界水产养殖良种化还较落后,差距较大。
从世界范围来看,欧洲和前苏联的养殖鲤鱼品种已更换了1~2代,欧洲、美国、日本养殖的虹鳟和鲑鱼基本上是选育品种,三倍体牡蛎已经在法国、美国规模化养殖。
我国目前水产养殖的品种,鲤鱼已更新了1~2代,如:荷包红鲤、兴国红鲤、建鲤、松浦鲤、德国镜鲤选育系、荷包红鲤抗寒品系、湘云鲤;鲫鱼更新了1~2代,如彭泽鲫、松浦银鲫、湘云鲫、异育银鲫、高背鲫、四倍体鲫;海带基本上推广“901”号品种;团头鲂培育出浦江1号。引进种中罗非鱼主要推广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的杂交种奥尼全雄鱼和红罗非鱼;虹鳟以养殖美国优质虹鳟和金鳟为主;贝类养殖以海湾扇贝和太平洋牡蛎为主;虾类以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为主。但是,作为我国主体养殖的“四大家鱼”和名特优鱼虾蟹类,虽然在人工繁殖、池塘驯化养殖等方面作了一些遗传改良,但基本上还是野生种,加之人工繁殖用的亲本数量过少,严格选择不够,长期近亲繁殖,造成种质退化,生长和抗逆性减退,从而严重影响了养殖单产和效益。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水产养殖品种的选育种工作,逐步提高水产养殖生产的良种化。
我国水产养殖生产良种化滞后的原因比较复杂,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一是水产良种选育周期长,风险性大,如白鲢、鲤鱼、鲍鱼等一般3~4年性成熟,选育6代要20年左右。美国的“优质虹鳟”选了23年,前苏联罗普莎鲤的选育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而农作物一年一代甚至两代三代,选育6代只须6年甚至2、3年的时间。二是自然界生存的鱼、虾类野生种的高经济性状(包括生长、抗性和品质等),使得任何野生种的开发利用都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如“四大家鱼”、鲤、鲫鱼、团头鲂、鳜鱼等野生种都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等特点,从自然水域引入池塘不加改良或少加改良(如人工繁殖、饲料等)即可养殖,而农作物、畜禽类的野生种则经济性很差,不能拿来就种(养),必须通过大量的选育工作,育成在产量、品质等与野生种有巨大差别的栽培(养殖)品种,方能满足人类的需要。还有,水域环境的相对稳定性,在客观上降低了良种选育的必要性,等等。但是,正如上面提到,野生种或者引进的良种、培育的品种,在不长的养殖时间里,就会因近亲繁殖或养殖环境而改变其优良种质,导致其生产性能下降,如近几年人工养殖的大黄鱼,原由50多尾亲鱼繁殖育苗的,现在出现了明显的种质退化,如性早熟,生长减慢等;我国现在所有的养殖品种都出现类似现象。
为此,今后十年,我国的水产养殖良种化发展所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必须调整战略,转变观念,明确发展重点,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水产养殖良种化取得新的发展。根据几年来的工作经历,在有关专家的帮助下,笔者提出以下初步的工作建议,供大家参考。
二、水产养殖良种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1、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十五”、“十一五”渔业发展方针及国内外市场发展需求,紧紧围绕我国主要养殖品种、名优品种和出口创汇品种这条主线,依靠遗传学理论和现代生物学技术,进行遗传改良、新品种培育和名优品种的开发,建立水产良种创新体系,推动我国渔业的现代化、水产养殖品种的良种化,以达到增产、增效、增收的目的,使我国由渔业大国向渔业强国转变。
2、发展的目标
通过实施“良种工程”和建立水产良种创新体系,争取在2010年前,遗传改良5~10个种类、开发5~10个野生名优种、培育3~5个养殖新品种。到2010年,水产养殖品种的遗传改良率达到50%,优良品种的覆盖率达到70%,名优品种养殖率达到80%,水产养殖品种的产量比现有品种增产20%以上。再用10年时间,完善并建立与我国水产养殖大国相适应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水产良种繁育体系,使我国水产养殖迈上新的台阶。
3、发展的重点
根据农业部《渔业良种二期发展规划》以及《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区域发展规划》,确定从现在到2010年的水产养殖良种化的重点:
(1)“四大家鱼”和鲤、鲫、鳊鲂是我国的重要养殖品种,约占我国淡水养殖产量70%左右,必须加大品种遗传改良和新品种培育力度。“四大家鱼”要以已建立的国家级原种场为依托,扩大原种的养殖面积。鲤鱼重点发展建鲤、松浦鲤、荷包红鲤和兴国红鲤,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出新的品种;银鲫重点发展方正银鲫、彭泽鲫和异育银鲫;团头鲂重点发展浦江1号和经过遗传改良的团头鲂。
(2)加大出口创汇品种遗传改良的力度。罗非鱼要发展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及其杂交种奥尼全雄鱼,不断提高全雄率,发展红罗非鱼的养殖。大黄鱼要扩大种质来源,加大人工选育,不断提高其优良种质。对虾以扩大SPF对虾和SPF南美白对虾的养殖为主。贝类要加大太平洋牡蛎、海湾扇贝和鲍鱼的选育。河蟹要加大辽河蟹的种质改良,选育优良蟹种的繁殖后代,保持良种种质。使出口创汇品种基本上良种化。
(3)增加名优品种的养殖种类。除鳜鱼、虹鳟、长吻鮠、条纹鲈等外,要继续开发名优品种,如翘嘴红鲌、金鳟、大西洋鲑、大鳞鲑,硬头鳟等新的养殖品种,进行适度的遗传改良。
(4)加大海水鱼养殖品种的开发和遗传改良,新品种选育。已开发的大菱鲆、牙鲆、红鳍东方鲀、大黄鱼、真鲷、石斑鱼、尖吻鲈、军曹鱼等,一方面要解决人工繁殖和苗种的产业化生产;同时要进行遗传改良,选育出新的品种,促进海水养殖品种的良种化。
三、水产养殖生产良种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水产养殖生产良种化发展必须紧紧围绕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国际竞争力,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通过“全国水产良种工程二期建设规划”的实施,进一步推动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利用国债资金,在2003~2010年内,再建立50个以上国家级原良种场和100个省级原良种场,使我国现在的重要养殖品种和一批急需开发的品种纳入国家—省原良种场保护、保存和开发利用规划的范围之内,从而可以进行遗传改良、提纯复壮,和选育出优良新品种,大大提高优良品种覆盖率。
2、充分发挥国家级和省级良种场在提高水产良种覆盖率中的作用。从现在开始,全国养殖的良种苗种必须来自国家和省级原良种场,或者由国家级、省级原良种场提供的原种良种,由苗种场繁育的苗种。不是这样的省级以下良种场或苗种场不得生产和出售苗种。
3、已育成并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批准的品种,要加大推广力度,如鲤鱼要重点推广建鲤、松浦鲤、荷包红鲤、兴国红鲤;鲫鱼要推广方正鲫、松浦鲫、彭泽鲫以及它们与鲤鱼精子生产的异育银鲫;团头鲂重点推广浦江1号和经遗传改良的团头鲂;罗非鱼重点推广奥尼鱼杂交全雄鱼。海水方面重点推广引进种并经遗传改良的海湾扇贝、太平洋牡蛎、栉孔扇贝、SPF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和一些鱼类。
4、组织制定“水产养殖基础生物学和遗传育种”研究计划,应用遗传育种理论和现代生物技术,加快水产新品种的选育与产业化。
5、组织实施国家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良种专项,加大水产良种繁育技术示范和良种推广工作。在重点养殖区域建立水产良种的试验、示范和生产基地。
四、制定、实施水产养殖良种化发展的有关政策
1、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农业部《水产苗种管理办法》、《水产原良种生产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和执法力度,提高全行业的良种意识。
2、落实国家有关原良种生产的减免税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在水产良种选育工作中的作用。同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一系列包括税收在内的优惠政策,从物质和资金上对原、良种的培育、生产和推广给予扶持。
3、制定并颁布《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管理条例》(办法),使管理和检查工作有章可依;对已验收挂牌的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建立检查、报告和奖惩制度。
4、加快实施原良种生产许可证制度。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强对水产原良种场的年检;建立权威性的原良种质量监测机构,健全相应的法规、标准和良种生产规范;实行原、良种的定点试验、示范和生产;坚决取缔无证生产和假冒伪劣的水产苗种。
5、实施良种补贴政策。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应对良种培育、良种生产及良种的推广应用实行补贴政策。以国家产业政策和良种工程投资项目等为调控手段,鼓励原良种场开展良种选育和良种生产,以推动全国的良种生产和运用,有效提高我国水产良种覆盖率。
6、构建行业协会,促进原良种生产企业的自身建设和行业自律,同时加强国内外品种、技术的协作与交流。
7、建立一个全国水产苗种信息发布平台,宣传原良种生产企业形象,推广水产原良种产品和先进的良种繁育技术;通过对全国或区域主要养殖品种的苗种生产、供求数据的汇总、分析,发布全国水产养殖生产形势分析报告,为广大养殖生产者做好养殖品种的结构调整、控制好养殖规模提供参谋,同时,这也是一个社会监督的平台,为行业执法和管理提供依据。
8、加强国内外技术合作与交流。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