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南方渔网讯 今年以来,全国渔业系统以促进渔民增收为中心,着力提高渔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突出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渔业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发展。据统计,1-6月份全国水产品总产量1960.3万吨,同比增加5.45%。其中海水养殖产量494.4万吨,同比增长7.74%;淡水养殖788.5万吨,增长6.32%;海洋捕捞592.6万吨,同比增长2.05%;淡水捕捞84.8万吨,同比增长9.05%。上半年,全国水产品出口量103.5万吨,同比增长11.7%;出口额29.5亿美元,同比增长25.4%。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渔业仍是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势产业。各地政府将渔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新亮点,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许多地方还出台了扶持政策。各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思路,明确目标,工作早布置,措施早落实。广大渔(农)民发展渔业生产的积极性高涨,投入进一步增加。
二是水产养殖业规模继续扩大。各地立足本地优势,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安全水产养殖业。水产养殖业规模继续扩大,面积达到652万公顷,同比增加3.3%,尤其是海水养殖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养殖面积112.8万公顷,同比增加12.2%。稻田养鱼、池塘养鱼、水库养殖进一步规范,流水养鱼、集约化养殖、江河船体网箱养殖等规模继续扩大,深海抗风浪网箱增势迅猛,仅山东省上半年就新增400多个。名优、特有鱼类养殖面积大幅增加,四川省新增名特优养殖面积7000公顷,占新增养殖面积的70%,云南省新增名特优养殖面积1040公顷,同比增加81%,占新增养殖面积的43%。
三是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各地狠抓池塘精养、稻鱼工程、名优养殖及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努力提高渔(农)民的科技和质量安全意识。继续开展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和无公害水产品认定、认证工作,深入开展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活动,从源头控制水产品药物残留。利用国债资金支持的各省级“三合一”检验检测中心建设陆续建成投入使用,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得到进一步加强。上半年,各地新认定无公害水产品产地799个,是去年全年的4倍。462个水产品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在农业部组织的5城市农产品例行监测中,水产品连续3次检测合格率100%。
四是水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渔业产业化步伐加快。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各地加大力度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水产品加工业呈现突破发展态势。各种渔业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也蓬勃发展,成为组织渔民、企业连接市场的重要纽带。渔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湖北省上半年水产加工投入近1亿元,水产加工企业技改5家,新建5家,完成加工量5万吨,产值3亿元。辽宁省水产品加工增势强劲,上半年全省新上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水产品加工项目19个,投资额近10亿元。同时,各地加强对渔业龙头企业的引导扶持,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如江西省瑞金市红都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不但带动了瑞金市鳗鱼养殖业的发展,还辐射到了周边地区。
五是水产品价格上扬,拉动渔民收入增加。受禽流感疫情以及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今年上半年水产品价格一改过去数年持续下跌的趋势,平均价格涨幅超过15%,部分品种(鲢鱼、草鱼等常规品种)价格涨幅在50%以上,并且出现个别品种供不应求的局面。扣除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渔民收入仍有较大增长。江西省上半年渔民人均增收300元,是2003年全年增量的2倍,渔业为全省农民人均增收33元。四川省上半年全省农民从水产上人均增收8.5元,完成全年目标的85%。
六是水产品出口创汇持续增长。据海关统计,今年1-6月份,我国水产品出口量、出口额分别为103.5万吨和29.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7%和25.4%;进口量、进口额分别为124.1万吨和13.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4%和24.1%,实现贸易顺差16.2亿美元,同比增加25.6%。出口主要品种为对虾和鳗鱼,出口市场除了传统的日、韩、美、欧四大市场外,对东盟水产品出口明显增加,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达5.2万吨、950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3%和50%。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