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南方渔网讯 今年以来,宁夏渔业经济工作紧紧围绕“渔业增效、从渔农民增收、水产品竞争力增强”这一主线,狠抓《宁夏渔业发展行动计划》、《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发展规划》的落实,加强养殖管理和渔业法制建设,生态渔业开发力度加大,渔业区域化布局稳步推进,无公害养殖全面展开,全区渔业经济走出多年徘徊局面,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主要表现在: ——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产业规模扩大。据渔业部门统计,目前全区共落实各类水产养殖面积接近24万亩,较上年同期增长20%,加上银川市、石嘴山市新开发的水面,预计年底全区养殖水面可达25万亩左右。水产品产量由于受上年黄河限水和水产品价格低糜的影响,压塘越冬鱼减少,上半年全区水产品产量11386吨,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受水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因素的影响,水产品总产值达到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 ——水产品市场活跃,购销两旺,从渔农民收入显著增加。1—6月份,宁夏区水产品价格同全国一样,水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呈现出传统大宗水产品价格涨幅高于名优产品,如鲤鱼价格每市斤同比增加3.0元,涨幅100 %,草鱼同比增加3.5元,涨幅88%,鲫鱼同比增加1.5元,涨幅25%,团头鲂同比增加3.5元,涨幅58%。花白鲢同比增加1.5元,涨幅70%,黄河鲶、罗非鱼等名优水产品价格平均涨幅60%左右,达到历史最高价格水平,扣除养殖成本增加因素,预计可拉动全年渔农民收入增长30%左右。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受水产品价格连续6年来下跌和去年全区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的双重影响,水产品市场价格形成了一定的上涨空间和强烈跟涨;第二禽流感疫情发生后,水产品消费量明显增加,推动价格上涨;第三市场供求偏紧,导致价格上涨;第四由于饲料、鱼种价格上升养殖成本增加,推动了水产品价格走高。但自6月下旬以来,水产品价格有所回落,目前价格水平仍高于上年同期40%左右,预测下半年价格仍有涨跌波动,综合市场、养殖、消费等因素分析,水产品价格仍将维持一个较高的价格水平,水产养殖仍有较大的获利空间。 ——优势水产品区域化布局稳步推进,产业优势更加突出。银北草鱼河蟹产业带、银川鲫鲂鱼产业带和银南黄河鲤黄河鲶产业带初具规模。全区共落实草鱼养殖2.1万亩,较上年增长30%;河蟹2.2万亩,增长10%;鲫鱼4347亩,增长12%;团头鲂2838亩,增长5%;黄河鲤1.4万亩,增长20%;黄河鲶、大口鲶套养3000亩,增长5%。 ——无公害养殖取得新进展。以贺兰、平罗、灵武、中卫等市县为重点的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取得较快进展,面积继续扩大。全区共建立不同规模的无公害养殖基地6.4万亩,较上年增长25%,其中已通过产地认证的5000多亩,实现该区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零的突破。 ——生态渔业建设力度加大。今年全区共建设“以渔改碱”生态渔业基地38743亩,较上年增长22%;发展湖泊湿地大水面“以渔养水”生态渔业20000多亩,增长10%。大水面生态养殖渔业成为全区渔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上半年,全区渔业经济工作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生态渔业开发建设力度加大。今年以来,受水产品价格持续上涨、渔业用水得到恢复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广大从渔农民渔业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从渔农民对渔业投入明显增加,全区从南到北群众自发改造老化池塘和开发养殖水面的力度加大。各地政府部门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科技支撑,推动低洼盐碱荒地“以渔改碱”和湖泊湿地“以渔养水”生态渔业建设取得新进展。石嘴山市在全面普查、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引进和吸收山东“上农下渔”养殖模式,因地制宜地与该区“以渔改碱”技术组装配套,探索适合银北地区生态渔业发展的技术新模式,在惠农、隆湖、平罗等建设“以渔改碱、上农下渔”标准化、规范化生态渔业示范基地近3000亩,池塘养殖草鱼、鲫鱼、团头鲂等名优水产品,台田种植油葵、牧畜、酸膜菠菜、枸杞等耐旱、耐盐等经济作物和饲草,形成鱼—粮、鱼—饲、鱼—林、鱼—经等渔农林综合经营的生态渔业发展模式,使昔日农林牧无法利用的不毛之地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丰富了全区生态渔业的发展内涵,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率,增加了农民收入。银川市继续对生态养殖渔业基地开发建设给予每亩100元的补助,通过政府财政支持,引导集体和个人联合投资,加大了以渔改碱生态渔业建设力度,目前全市已完成6000多亩,占全年计划面积10000亩的60%。从上半年全区渔业发展看,全区渔业开发建设已跳出以往单纯依靠资源消耗为主的外延扩张单一模式,渔业开发更加注重内涵科技型建设,把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作为基本依托,坚持“外延式开发与内涵式开发结合,市场开发和资源开发并重”,走出了一条渔业开发与资源保护并重的渔业发展新路子。 二是渔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上半年,全区各级水产部门按照自治区《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加大渔业结构调整力度,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重点建设银北草鱼河蟹产业带、银川鲫鲂鱼产业带和银南黄河鲤黄河鲶产业带,不断扩大草鱼、河蟹、鲫鱼、团头鲂、黄河鲶、黄河鲤等名优及地方特色水产品规模生产,渔业生产结构继续优化,区域化布局更加突出。同时,各地以渔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大力发展特色渔业,培育渔业经济新亮点。银川市在巩固传统名优水产品基地,加强渔业开发的基础上,结合“塞上湖城”建设,因地制宜地把水产养殖和休闲、垂钓有机地结合起来,发展“城郊型游钓渔业”,重点配套建设广勤养殖基地、宏坤养殖基地,使这些养殖基地垂钓、休闲功能进一步完善,扩大了渔产业发展的内涵。吴忠市、中卫市在充分挖掘现有渔业基地生产潜力的同时,依托青铜峡库区、金沙湾和中宁长山湖等旅游基地发展“旅游观光渔业”。石嘴山市以低洼盐碱地改造、围垦精养和大水面河蟹围拦养殖为龙头,发展以草鱼、河蟹为主导产品的“绿色渔业”。 三是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得到强化。按照“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要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无公害食品渔药残留限量》、《无公害食品渔药使用准则》、《无公害食品渔用饲料安全限量》、《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等行业标准,强化产地环境和渔业投入品的监控和管理,渔业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空前提高,全区一些地方存在的渔药、渔用饲料使用混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组织制定了鲤鱼、草鱼、鲫鱼、团头鲂等主要养殖品种无公害养殖技术规范。其中《无公害草鱼 产地环境条件》已由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以贺兰、灵武、中卫、平罗、永宁等为重点的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取得较快进展,面积继续扩大;按照农业部《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在重点养殖场点建立了饲料、渔药等渔业投入品使用监管制度、水域环境监测制度、生产日志制度,从制度上和源头上保障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引导各类水产养殖企业积极申报无公害水产品、绿色水产品资格认证。实现了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零的突破。 四是渔业支撑与保障体系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上半年,完成了“自治区水产站国家级水产良种场”项目建设,并进行了试运行,“宁夏水产引育种中心”项目开始全面实施。这些项目建设将为提高全区水产苗种繁育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扩大水产良种覆盖面奠定了基础。
同时,上半年还完成了“自治区渔业病害防治、渔业环境监测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三检中心”项目建设,并向农业部组织申报了渔业市级站配套建设和县级病防中心建设项目,力争形成系统完备、手段先进的渔业质量安全检测和保障体系。今年全区自繁各类水花鱼苗3.2亿尾,苗种自给率达到42%,高于两个百分点完成年度计划指标。 五是渔业科技推广力度加大。围绕新一轮渔业开发、优势水产品区域化布局、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加强渔业科技与推广工作。自治区水产所承担的“黄河鲶工厂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课题在亲本培育、催产孵化、苗种二级培育等技术环节取得重要突破,为该区优势水产品区域化布局规划的实施和传统经济鱼类的规模化养殖奠定了技术基础;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围绕优势水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制定了主要品种养殖技术规范和优势水产品养殖配套技术方案,各地因地制宜地加大推广和实施力度,以鱼苗鱼种培育、渔用饲料使用、池塘水质调节、养殖管理、病害预防等为核心内容的无公害养殖技术体系不断完善,“以渔改碱”、“上农下渔”生态渔业技术示范推广面积稳步扩大。同时,围绕项目推广,各地多层次、多形式、开展了渔业技术培训。 六是渔业管理和渔政执法工作取得新进展。
今年以来,全面推行水产养殖证制度,加快养殖水面确权为特征的渔业基本管理制度进一步得到落实。到目前为止,全区已完成2800户从渔农民养殖水面的登记普查,养殖水面13.5万亩,占养殖总面积的76.7%。已核发养殖证680多本。其中:银川市西夏区、吴忠市利通区、中卫市等发证率达到70%以上。上半年,结合水产养殖证制度实施,加强对养殖过程中渔药、渔用饲料等投入品的使用监管,从源头上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水产苗种生产经营管理,由自治区水产站牵头,银川市水产推广部门参加,开展了外调苗种检疫工作,维护了养殖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水产苗种场的普查工作,基本摸清了该区水产苗种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在全区推行苗种生产行业准入制度作好了前期准备。按照《宁夏实施〈渔业法〉办法》和自治区人民政府2003年发布的《关于在黄河宁夏段进行休渔的通告》,沿黄各市县多种形式地开展了《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宁夏实施〈渔业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的集中宣传活动,制定了黄河宁夏段休渔工作实施方案,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加大了黄河休渔执法力度,黄河休渔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使黄河休渔工作步入实质执法阶段。自5月份休渔以来,各地对电、毒、炸鱼等行为予以严厉打击。石嘴山市渔政部门和银川市渔政部门配合公安部门开展了较大规模的渔业联合执法大检查活动,收缴非法捕捞网具350多条,有效地遏制了违法捕捞行为,黄河休渔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总体来看,今年以来宁夏区渔业经济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措施得力,开局良好。但从整个渔业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来看,还存在着许多方面的不足。当前该区渔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一是由于近几年来水产品市场价格持续低糜,渔业获利能力减弱,群众对渔业投入不足,渔业基础设施老化,单位养殖水面生产能力下降。二是苗种生产仍然滞后于产业发展,仍然是产业发展的瓶颈,自繁苗种严重不足,苗种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尤其是今年,随着水产品市场形式的好转,养殖规模的扩大,苗种大战现象进一步凸现。三是今年渔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水产养殖成本加大,给渔业增收带来一定影响。四是渔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整体发展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渔业发展缺乏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动,现有的“龙头企业”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差,公司+渔户+基地的运行机制还未有效地建立起来。这些问题还有待于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逐步解决。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