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2004年7月22日新闻)苗种生产是水产养殖的三大关键环节之一,也是一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科技产业。大力发展水产苗种产业是适应水产养殖迅速发展的需要,也是青岛发挥驻青科技优势,加快向水产高技术领域进军的有效途径,对于调整优化渔业产业结构,提高渔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增加
沿海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青岛水产苗种生产现状
近年来,我市非常重视水产苗种生产工作,市政府把苗种生产作为水产养殖的重点,列为渔业结构调整中突出发展的产业,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在会上强调要依托驻青科研力量,加快水产苗种生产的发展,并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不断提高苗种生产的规模和能力,积极建设水产原良种场,有效地促进苗种生产的发展,保证了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当前我市的水产苗种生产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苗种生产能力和产量进一步提高,苗种供求失衡状况大为改观。目前,全市共有水产育苗场117家,比去年增加了47家,总育苗水体10.3万立方米,比去年增加了91%,育苗量近600亿单位,比去年翻了番。育苗能力进一步提高,使多年来我市水产苗种短缺的状况有所改观,部分苗种除能满足本市养殖生产需要外,还销往其他省市,特别是海湾扇贝和淡水鱼,育苗量的50%以上销往外地。
——苗种品种不断增加,并向精品化、高档化发展。随着育苗技术的提高,育苗的种类逐步增多,目前海水育苗的种类主要有海湾扇贝、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南美蓝对虾、梭子蟹、真鲷、大菱鲆、牙鲆、鲍鱼、海参、裙带菜等,淡水品种主要有河蟹、匙吻鲟、澳大利亚罗非鱼、红尼罗罗非鱼、吉富罗非鱼、淡水白鲳、美国大鲫、墨西哥鲫、加州鲈、彩虹鲷、革胡子鲶、方正鲫、淡水黑鲷、镜鲤、罗氏沼虾、建鲤、条鲈、花鲈、淡水鲨鱼等品种。随着名特优养殖业的发展,苗种生产品种逐步向精品化、高档化方向发展。
——苗种生产向规模化生产发展,涌现出一批规模较大的苗种生产基地。近年来,在我市的引导和扶持下,苗种场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全市涌现出了黄岛海水鱼、胶南海湾扇贝、城阳杂色蛤、崂山裙带菜、胶州淡水鱼、平度河蟹、即墨海珍品等一批规模较大的育苗基地,拉动了全市的苗种生产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水产原良种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为了加快水产原良种培育,提高养殖生产的良种覆盖率,我市加快了水产原良种场建设,在国内第一家挂牌成立了水产原良种场——国家级青岛罗非鱼良种场,专门从事多种罗非鱼良种亲本生产,年培育良种亲本5万余尾,并从事淡水白鲳等名优淡水苗种生产,年可培育各类苗种1.5亿尾。正在胶南市琅琊镇投资建设的国家级青岛海湾扇贝良种场,主要包括种质鉴定与遗传改良研究室、苗种培育基地和海上保种基地三部分,该良种场建成后,可向全国各地输送海湾扇贝良种亲贝10—15万公斤和3亿粒优质种苗。
应当说,近几年来我市在水产苗种生产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水产苗种生产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苗种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是全市苗种生产场家的总体水平表现为“散、小、旧、弱”。目前全市大部分育苗场规模比较小、设施陈旧、生产能力较弱,苗种生产数量仍远远不能满足养殖生产快速发展的需要,每年要从外地购入大量苗种。据估算,仅去年我市从外地购进苗种的费用在5亿元以上,今年仍有一半主要养殖品种的苗种需要到外地购买。
二是苗种生产结构不合理。一方面,个别品种生产能力过剩,如海湾扇贝育苗量410亿粒,而本市需求量仅为200亿粒左右,由于今年外地育苗量也很大,供大于求,苗种销售十分困难。另一方面,众多名特优养殖品种苗种紧张,据统计,今年我市一些主要养殖品种的育苗量占需求量的比例分别为:真鲷16%、牙鲆20%、鲍鱼20%、菲律宾蛤30%、梭子蟹45%、中国对虾65%,可以看出这些主要养殖品种的苗种供应仍严重不足。
三是种质退化比较严重。一些养殖对象经过累代养殖,近亲繁殖,逆向选择,品种混杂,导致养殖性能严重衰退,生长减缓,个体小型化,抗逆性减弱,如栉孔扇贝由于种质严重退化,自97年以来经常发生大规模死亡,死亡最严重的97年比96年减产44%,直接经济损失2亿多元。种质问题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
四是良种覆盖率低。目前养殖所采用的苗种,基本上都是未经选育的野生种,对名特优养殖品种的改良工作做得不够,良种覆盖率低已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养殖业的良性发展。
五是苗种生产技术亟待提高。一些品种的技术还不过关,导致了苗种生产的不稳定;一些品种如大菱鲆的育苗技术还不成熟,出苗量少,成活率低,远远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有些名特优品种的育苗技术难关尚未突破,苗种只能来源于捕捞天然苗种,制约了生产的发展。
六是在苗种引进中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科学论证,未能从品种与环境的相互适应性方面来充分考虑,导致引种的最终失败。
七是对苗种生产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苗种质量没有保证,引种的同时却带来新的病害及敌害。
二、青岛水产苗种生产的发展思路及目标任务
进入新世纪,随着人们对水产品多样化、高档化需求的日益增加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水产养殖正在向工业化、规模化、良种化、健康化方向发展,与之相配套的苗种生产必须适应水产养殖的这种发展趋势。为此,在新的发展阶段,青岛市的水产苗种生产应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科技为动力,以法制为保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进一步扩大苗种生产能力,继续改善苗种质量,不断提高良种覆盖率,逐步实现苗种生产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争取到2005年,全市围绕着海水鱼、对虾、扇贝、海参、鲍鱼、杂色蛤、藻类、蟹类等主导品种,形成1000亿单位的苗种生产能力,成为全国重要的水产良种繁育基地,在推动水产养殖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创造出较高的经济效益,把苗种生产培育成渔业的重要支柱产业。
今后,青岛在发展苗种生产方面的重要任务是:
(一)上规模。应尽快改变当前苗种供求失衡的现状,进一步扩大苗种生产能力,在满足本市养殖需要的同时,具备向外地供应苗种的能力,并争取能在几个优势品种上向国外提供优良苗种。
(二)上品种。当前我市的水产苗种生产品种主要有20个左右,仅占自然界品种的少数,有很多品种目前还解决不了育苗问题。要不断加强研究,提高技术水平,攻克更多的水产经济品种的工厂化育苗技术,同时要注重做好引种及推广工作,为水产养殖提供足够的品种,不断丰富人们的菜篮子。
(三)上质量。苗种的质量是养殖生产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据专家预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使用优良苗种一般可增加产量20—30%,所以要重视良种的重要作用,加强良种的开发选育,在品种的遗传改良上下功夫,培育出高质量的优良品种,提高水产养殖的良种覆盖率。
(四)上效益。苗种生产既是与养殖生产相配套的产业,同时也是一个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其投资回报率远高于一般的工业项目,要依托青岛雄厚的科技实力,使我市的苗种生产在规模、品种、质量上占据优势,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成为整个渔业经济中的一个新的支柱产业。
(五)可持续发展。要保护好天然种质资源,防止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恶化造成天然种质资源的破坏,也要防止杂交品种及经生物技术处理后遗传性状改变的品种大量进入天然水体造成天然基因库的污染。要根据养殖需求状况,确定品种间的合理发展布局以及每个品种的适度发展规模,确保苗种生产良性发展。
三、青岛实现苗种生产持续、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高标准的建设或改建一批规模化苗种生产基地,提升水产苗种生产的能力和档次。
关停并转一批规模小、设施陈旧、技术落后的作坊式育苗场,对具有一定实力的育苗基地进行技术改造和规模膨胀,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批技术水平高、专业化程度高、自动化水平高、规模较大的水产育苗场。近期应结合我市第四次水产养殖浪潮发展需要,围绕着名特优新品种,重点建设海湾扇贝、菲律宾蛤仔、海水鱼、海参、鲍鱼、梭子蟹、高健康对虾、淡水名优品种等八大水产苗种生产基地,从根本上改变我市苗种生产场家“散、弱、小、旧”的现状,扩大苗种生产规模,提高苗种生产的现代化水平。
(二)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不断提高水产苗种的质量
苗种生产是科技含量非常高的产业,对科技的依赖程度大,要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争取在育苗对象上实现新的突破,积极开发新的优良品种,做好优良养殖品种的提纯复壮和驯养工作。在应用传统的选育技术的同时,要加快运用克隆技术、多倍体技术、单倍体技术、人工性控技术、转基因技术等现代育种技术,培育高产、抗逆、无特种病原的优质苗种,建设一批水产原良种场,并从国外引进优良品种进行驯化推广。重视引进和应用育种技术方面的新成果,加强与驻青科研单位的联系与合作,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形式,转化一批科研单位的新成果,进一步提高我市水产苗种生产的技术水平,培育出高质量的水产苗种。
(三)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连接,加快苗种生产的产业化进程
要不断提高生产的组织程度,把分散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结合起来,把苗种生产与养殖加工流通结合起来,推进苗种生产产业化进程。一要做好饵料、药物等物资以及亲体的供应,为苗种生产做好产前服务。二要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以此扩大苗种需求,拉动苗种生产的快速发展。三要加快发展各类专业协会、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发展各种形式的购销组织、社区性流通组织,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充分发挥市场带动作用。四要注重品牌经营,着力培育一批苗种生产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以品牌优势带动水产苗种生产的大发展。
(四)加强苗种管理和质量监督,促进苗种生产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尽快制定出台《青岛市水产苗种生产管理条例》,对全市的苗种生产依法管理。制定《青岛市苗种生产发展规划》,对苗种生产在品种、布局、规模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宏观指导全市苗种生产发展。建立青岛市水产苗种生产审定委员会,负责对水产原良种场和苗种场的审定、检查和监督管理工作。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对从事水产苗种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合格的核发《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凭证生产经营。对不合格的企业限期整改。制订水产苗种质量标准,指导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建立苗品质量检验队伍和质量检验制度,加强苗种质量监测,苗种出售要凭质量检验合格证。加强水产引种工作的管理,对外购的苗种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和病害检疫力度,合格后方可用于养殖生产,防止病害传播。
(五)加大扶持和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苗种生产投入较高,其发展单靠个别企业或个人的力量很难在短时间内发展起来,尤其在其起步阶段,发挥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作用十分重要。要在用地、用海、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单位或个人发展苗种生产。挑选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具备一定规模的苗种生产项目作为扶持重点,从市农业科技风险投资金中拿出3000万——5000万元,投资到这些项目中。做好招商引资的基础工作,全面掌握本地的资源、环境、水质、地质地貌等基础资料。逐步改善投资环境,从机制、创业条件、生活条件等多方面查找问题,努力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多渠道获取信息,多部门争取项目,多措施吸引外资。重视内资的利用,积极吸纳非渔资本投资发展苗种生产。
采集:黄子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