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一、渔业经济形势
水产养殖面积稳步扩大,产业规模继续扩大。据渔业部门统计,上半年宁夏全区共落实水产养殖面积25.4万亩,较上年同期增长8%;其中池塘养殖面积达到11.2万亩,增长11%。全区共投放各类鱼种1.24万吨,增长5.6%。上半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14327吨,同比增长25.8%。水产品总产值1.2亿元。
水产品市场活跃。1-6月份,不同品种水产品价格较上年同期有涨有跌。养殖主导品种鲤鱼每斤3.6元,跌1.0元,跌幅27.8%;花白鲢价格基本与上年持平,每斤价格分别为3元和2元;名优水产品价格持续上扬,如:草鱼每市斤6元,同比上涨8.6%;团头鲂8.5元,上涨13.3%;罗非鱼9元,上涨12.5%;黄河鲶30元,上涨20%;鲫鱼5元,增加1.5元,涨幅42.8%。名优水产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市场需求旺盛。
水产苗种需求量增加。今年宁夏全区自繁、外调各类水花苗种7亿尾。鲤鱼3.5亿尾,其中自繁2.5亿尾,外调1亿尾;草鱼、花白鲢、团头鲂、罗非鱼等共3.5亿尾,近3亿尾从广东、湖北、江苏等省区调入,本地自繁5000万尾。
从渔农民收入增幅减缓。上半年,渔用饲料价格有所上涨,鲤鱼饲料每吨2750-2850元,较上年同期上涨100元;鲤鱼鱼种价格较上年每公斤提高1元,草鱼鱼种提高4元,养殖成本增加,加之占养殖总量65%的鲤鱼价格回落,与上年相比,以养殖鲤鱼为主的中小户收入增幅减缓。但以目前价格核算,生产每公斤鲤鱼仍有1.6-2.0元的获利空间,草鲫鱼每公斤获利在4元以上。
二、主要特点
(一)从渔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受去年以来水产品价格的拉动、渔业比较效益的提高和国家惠农政策等综合因素影响,今年广大从渔农民和社会各界加大对渔业的投入,渔业生产积极性持续高涨。表现在:一是一些多年落荒的渔塘全面恢复了养殖生产,养殖规模稳步扩大;二是苗种需求量明显增加,鱼种放养密度继续加大,春季放养期间曾一度出现抢购苗种现象,鱼种价格再创宁夏水产养殖史上新高;三是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再掀新高潮。老池塘改造取得新进展,面积达到3万亩,其中银川市近2万亩,是多年来改造面积最大的一年。
(二)渔业生产结构继续优化。今年,受市场尤其是周边市场需求拉动,宁夏以草鱼为主的优质水产品养殖规模继续扩大。草鱼养殖面积达6.2万亩,较上年增加1.1万亩,增长17.7%;鲫鱼主养面积4550亩,增长5%;团头鲂主、套养面积达3036亩,增长7%;河蟹养殖面积5.6万亩,增长154.5%。生态渔业建设力度加大,以银川市、石嘴山市为重点,“上农下渔”、“以渔改碱”生态渔业养殖技术模式不断完善,示范带动作用更加明显;以沙湖、星海湖、阅海湖、长山湖为重点,发展“以渔养水”生态养殖,促进湿地资源保护与渔业经济协调发展。
(三)质量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一是认真贯彻实施《兽药管理条例》,重点加强规模化养殖基地渔药使用管理,带动全区从渔农民质量安全意识空前提高,一些地方存在的渔药、渔用饲料使用混乱现象得到根本改观。二是加强渔业水域环境监测,如石嘴山市,定期组织技术人员深入辖区养殖场点、“上农下渔”生态渔业基地,开展PH值、溶氧、氨氮等指标监测,指导科学养殖。三是以贺兰、灵武、中卫、平罗、永宁等为重点,全区共建设无公害水产品基地7.4万亩,较上年同期增长15.6%。以基地为依托,大力推进渔业标准化养殖,建立健全生产日志、环境监测、科学用药等规章制度,从源头上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四)渔业科技推广力度加大。今年以来,宁夏各地认真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结合百万农民培训工作,系统地开展了无公害水产品健康养殖、养殖鱼类病害防治、鱼苗鱼种培育、渔用饲料使用、池塘水质调节等先进适用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工作。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包场点、包池塘、包产量,开展养殖技术指导以及苗种、渔药、渔用饲料等物化技术服务,提高养殖质量效益。加强鱼病预测预报工作,上半年全区鱼病测报点达到48个,覆盖13个市县,病害防治率达到90%以上。截止目前,全区共举办各类渔业技术培训班40多期次,培训技术人员、从渔农民2200多人次。
(五)渔业法制建设稳步推进。继续推行养殖证制度建设。截止目前全区共核发养殖证2500本;开展养殖过程中渔药、渔用饲料等投入品的执法检查,引导养殖户科学养殖,合理用药;针对苗种供需矛盾突出,苗种调运主体和调运方式多元化趋势,今年加大苗种鉴评工作力度,按照产地属地原则,由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牵头,各市县密切配合,加强自产和外调苗种的病害检疫,成批量检测各类苗种5.1亿尾,检测率达73%,其中银川市检测外调苗2.8亿尾,占全区外调苗总量的80%,较好地维护了广大从渔农民的经济利益,确保了水产养殖病害控制安全生产。继续组织开展黄河宁夏段休渔工作,自5月份休渔以来,各地认真开展执法检查,收缴非法捕捞网具200多条,有效地遏制了违法捕捞行为。
当前渔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优质鱼类养殖技术,如草鱼病害防治技术、鱼苗鱼种培育技术、渔用饲料使用技术等,不适应快速发展的养殖业的需要。二是自繁鱼苗总量不足,外调苗种质量参差不齐。鱼种尤其是草鱼种供不应求,限制了养殖规模扩张。三是受鱼价上涨因素影响,一些养殖户重产量轻质量的意识有所抬头,在全区大范围推广无公害养殖任务还相当艰巨。四是渔业专业合作社组织整体发展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渔业中介服务组织的管理方式与现代企业的运行机制还有一定差距。针对这些问题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是:一要加强渔业养殖管理和病害预防工作。抓好水产养殖证的核发和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管理工作,做好养殖池塘暴发性鱼病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二要做好各类项目的实施和检查验收工作。重点是该区水产站“三检”中心、国家级良种场、引育种中心、北方铜鱼、淡水鱼科技示范园区、优势水产品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建设以及水产良种体系建设、渔业病害防治及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项目的实施和验收工作。三要抓好水产品流通工作。充分发挥现有水产品运销组织和渔业“中介”组织的“桥梁”作用,加强引导,多方出击,巩固传统市场,大力拓展水产品外销市场。四要深入开展渔业技术培训。结合各类渔业项目的实施和渔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多层次、多形式举办渔业技术培训班,提高渔业技术人员和从渔农民的整体素质。五要加强养殖投入品使用监管工作,认真宣传贯彻新《兽药管理条例》,拟开展一次“全区渔药、渔用饲料使用情况专项执法检查活动”;督促检查全区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编制和养殖证的核发工作;督促检查无公害养殖管理“两项登记、五项基本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
南方渔网编辑:寒星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