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一、渔业生产发展情况
1、发展历程及特点:
1980-1989年,解决吃鱼难;养捕并举,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率先实施市场化改革。
1990-2000年,解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提高效益;以养为主,品种结构调查,名特优品种数量增加、产量增长。
2001-至今,提高渔民收入;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养殖、控制捕捞,经济增长方式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出口。
2、主要成绩:
1990年水产品总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并保持至今。2004年水产品总产量4900万吨,约占世界总量的38%,养殖产量3209万吨,约占世界的70%。
世界人均水产品占有量18公斤,中国人均水产品占有量38公斤。
养殖方式齐全,养殖品种多样,技术配套成熟。养、捕比例65%:35%。
2002年起连续3年水产品出口额位居世界第一。
3、存在的主要问题:
资源衰退
水域环境污染
从业人员素质低,质量安全隐患多
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低
渔民增收难度大
对策措施:
坚持不懈地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产业发展能力
坚持不懈地抓好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奠定产业可持续发展基础
努力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推进渔业产业化进程,增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坚持不懈地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高产品竞争力
努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增加渔民收入
二、水产品国际贸易情况
1、水产品出口发展历程:
1985年以前出口较少
从1986年起水产品出口持续发展
1994-1997年出现第一次发展高峰
自2000年以来持续快速发展。2002年出口额超过泰国跃居世界第一位(FAO数据)
早期出口增长是养殖对虾拉动,第一次高峰是养殖鳗鱼的异军突起,2000年以来则是来进料加工、养殖产品和捕捞产品全面发展
2、水产品出口特点:
国际市场特别集中。出口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出口日本、韩国、美国、欧盟和香港5大市场85%-90%。东盟、加拿大、俄罗斯正在成为新兴市场。
出口产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和个别内陆省份。
来进料加工和养殖产品加工是出口支柱。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高。水产品出口占农产品出口总额30%;国际贸易顺差37亿美元。
出口品种结构有待优化。初级冷冻品占63%;深加工品出口占37%。
受技术壁垒、反倾销措施影响较大。
3、2004年水产品出口情况:
进出口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达到540万吨、102.1亿美元;
其中出口量242万吨,出口额69.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和27%;
进口量298万吨,进口额32.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8%和30%。
实现贸易顺差37.4亿美元,同比增长24%。
水产品出口继续位居农产品出口首位,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0%。
4、贸易方式:
一般贸易出口占水产品出口总额的58%,来进料加工出口占水产品出口总额的37%,其它贸易方式占5%。
一般贸易出口量148万吨,出口额40.7亿美元,同比增长13%和24%;
加工贸易出口量80万吨、25.9亿美元,同比增长18%和33%。
5、出口品种:
初级冷冻水产品占出口总额的62.4%,深加工品占37.6%。
一般贸易的主要品种为鳗鱼、对虾、罗非鱼、大黄鱼等养殖名优水产品;
加工贸易的主要品种为来进料加工鱼片。
珍珠出口达1.2亿美元,同比增长86%。
6、出口市场:
日本、韩国、美国和欧盟仍是我国水产品主要目标市场,但所占份额已由2001年的88%降至2004年的79%。
2004年由于美国对虾反倾销制裁,我对美的出口有所下降,韩国再次上升为第二大市场。
对欧盟出口增长速度超过30%,但主要是来进料加工产品再出口。
新兴市场包括东盟、俄罗斯、中东地区、南美地区等。
7、出口省份:
山东、广东、辽宁、浙江和福建五个沿海省占我国水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92%。其中山东省占31%,主要是来进料加工鱼片和贝类出口;广东省依靠对虾、罗非鱼等优势养殖水产品的出口继续位居第二。
内陆水产品出口的前三名分别为江西、湖北和吉林。其中,江西省依靠烤鳗加工出口,推动了本省的水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湖北和吉林的主要出口品种分别是淡水小龙虾和干鳕鱼加工。
8、2004年水产品进口情况
2004年,进口水产品298万吨。
扣除来进料加工原料130万吨和鱼粉112万吨,我国实际进口供居民食用的水产品56万吨,比2003年增加8万吨。
主要进口品种为冻带鱼7万吨、冻北极甜虾3万吨、冻鲱鱼2万吨、冻庸鲽鱼1万吨以及其他冻鱼4万吨、尤鱼3.6万吨。
远洋自捕鱼运回79万吨。
进出口价格:
2004年出口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2878美元,同比上涨10.3%。
除冰鲜鱼综合价格下跌10.6%外,其他水产品价格均出现上涨。其中活鱼和头足类产品价格涨幅较大,同比上涨了37.7%和16.6%;甲壳类产品价格涨幅最小,仅上扬2.6%。
进口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1085美元,比上年上涨1.8%。其中鱼粉平均进口价格678美元,上涨4.87%;来进料加工原料进口价格上涨0.7%;供国内食用的进口水产品价格下跌4.3%。
9、2005年上半年出口情况:
1-6月份进出口贸易总额55.2亿美元,贸易总量290万吨。其中:
出口量118万吨,出口额3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3.7%和20.8%
进口量173万吨,进口额19.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9.1%和44.7%。
实现贸易顺差16.8亿美元,同比增长3%。
三、今后发展趋势
目标:可持续发展,增加渔民收入。
模式: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主要措施:
控制捕捞强度,渔民转产转业,增殖资源。
发展养殖业,优势区域布局,支撑和保障体系建设,标准化、产业化,提高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
扩大出口,开拓国际市场,提高组织化程度,减少和正确处理国际贸易纠纷。(农业部渔业局 丁晓明)
南方渔网编辑:裴冰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