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本网2003/9/29讯 今年以来,全国渔业系统坚持"一手抓抗击非典,一手抓经济发展",围绕结构调整和渔民增收的中心任务,主攻养殖,紧缩捕捞,扩大远洋,深化加工,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着力抓好关键环节,在面临非典疫情等不利情况下,渔业和渔区经济仍保持稳步发展的态势。据统计,1-6月,全国水产品总产量1859万吨,同比增加3.85%,其中海水养殖产量459万吨 ,增长6.54%;淡水养殖742万吨,增长7.84%;海洋捕捞581万吨,同比下降2.95%;淡水捕捞78万吨,增长6.08%。上半年全国水产品出口92.8万吨、23.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1%和16.3%,实现顺差12.9亿美元,同比增加29%。
(一)水产养殖业掀起新一轮发展热潮。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继续推进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的要求,各地纷纷制定水产发展中长期规划,将水产养殖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渔农民增收的重点来抓。1-6月,全国养殖面积增加达665万公顷,同比增长3%;淡水苗种产量增加41%,投放量增加9%;水产养殖产量达到1201万吨,同比增长7%。
(二)渔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渔业发展行动计划》和《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各地加快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养殖业、休闲渔业和水产品加工业,渔业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海洋捕捞继续实现负增长,远洋渔业发展加快,外派渔船增多,上半年全国远洋渔业总产量46万吨,总产值31.5亿元。
(三)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经过"氯霉素"事件和非典疫情,渔业行业的质量安全意识空前提高,各地基本上实行了水产品生产全过程安全管理,部分地区还实行了市场准入制度。上半年制修订了一批水产种质标准和技术标准,加快了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的建设,水产品药残抽检力度进一步加强。在农业部第一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中,有84个水产品通过认证,占申报水产品总数的73%。
(四)水产品出口总体呈现增长势头,进口保持平稳。据海关统计,1-6月份,我国水产品出口量、出口额分别为92.8万吨和23.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1%和16.3%;进口量、进口额分别为107.6万吨和10.7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8.4%和上升0.8%。其中,1-3月份出口增速逐渐放缓;4月份,受"非典"疫情的影响出口出现大幅负增长,出口额同比下降了26.1%;进入5-6月份,出口形势出现明显好转,6月份出口额同比增长22.7%。
(五)渔业科技服务力度加大。各地结合"农业科技年"活动,围绕渔业结构调整、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等,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服务活动。江苏省积极稳妥地推进渔技推广体系改革,建立以渔技推广机构为主体,专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大户为补充的渔技社会化服务体系;江西省以水产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为主线,重点推广了河蟹、黄颡鱼等10个新品种和无公害养殖等10项新技术;湖北省采取上下联动多种形式送科技下乡,深受渔民欢迎。
(六)积极地应对非典疫情的影响。非典疫情对苗种销售、水产品流通、内外贸易、招商引资、休闲渔业等影响较大。疫情发生后,我部下发了《关于加强渔业生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通知》和《渔业行业非典型肺炎防治预案》,指导各地在做好"非典"防治工作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将"非典"对渔业的影响降至最小。各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转换工作方式,结合本地实际采取多种措施降低"非典"对渔业的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