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大黄鱼系石首鱼科,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因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而享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美味佳肴。
八十年代以前人们食用大黄鱼主要靠天然采捕,但是由于多年的酷鱼滥捕,大黄鱼的自然资源几近濒临枯褐,一时间大黄鱼的价格一跃而上到几百元/斤。从此这条大黄鱼引起沿海政府部门及养殖户的极大关注。1985年福建省率先作出建立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的决定,与此同时,组织高科技人员进行大黄鱼人工繁殖及增养殖技术的研究,于1986年突破了人工育苗技术,1987年实现了大黄鱼全人工育苗,摆脱了依赖海上捕捞亲鱼的局面,使获得众多亲鱼进行大批量人工育苗成为可能。1995年又进一步研究掌握了集约化人工养殖技术。养殖的生长速度从幼鱼培育到350g以上的商品鱼由原来的2年半缩短到现在的18个月,甚至一周年就可达到上市的规格。而且养殖的成活率也在随着时间推移逐步上升。因在这样良好的技术支撑和明显的经济效益驱动下,96年之后,大黄鱼养殖产业得到迅速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福建省全省1999年大黄鱼养殖达99019个网箱,土池养殖7890亩,养殖产量20862吨,是全省海水鱼养殖量的53.6%,创产值10亿元以上,在2000年海水养殖大黄鱼数量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竟达30多万个网箱,土地养殖近万亩,初步形成了产业化生产规模。
只有把握市场,水产养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养殖规模优势不等于市场优势,只有化生产规模为市场规模优势才能真正持久,目前发展中的大黄鱼养殖更为突出。随着养殖规模的逐年扩大和养殖数量逐年增加大黄鱼的价格也逐年下降,95年1斤以上的大黄鱼市场价200~250元/kg;98年则下降到170元/kg,故今年闽东的大黄鱼养殖已失去了当年的发展势头。
今年以来,我国最大的大黄鱼网箱养殖基地闽东不少养殖户已开始退出海面,坚持下来的不少人也惶惶不安,担心血本无归,不敢增加投入,且随时准备改换门庭,今年大黄鱼养殖面临困境主要体现在:①网箱布局不合理;②日常管理不规范;③病害防治体系不健全;④苗种质量下降;⑤市场疲软价格下跌。
其它大黄鱼养殖是一项科技含量高、高效益、高风险、高投入的事业,有关部门必须正确引导帮助做好细致的可行性调查,防止盲目发展,发展适销对路的水产养殖品种,并及时调整养殖结构和生产规模,才能使大黄鱼养殖处于不败之地。
南方渔网编辑:裴冰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