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临近年关,贝类价格涨了三成、新鲜“偏口”卖出了历史最高价,市民感叹海鲜越来越贵了,海鲜商贩却少了以往的笑容——
昨天是孙女士父亲70岁的生日,一大早,她就兴冲冲地赶到附近的环海农贸城准备买些海鲜。挨个摊位一问,好家伙!好一点的母螃蟹60块/斤,“偏口”已经卖到了30块/斤,连飞蛤也涨到了6块钱/斤。最后,孙女士只得拎回两条“偏口”、五只螃蟹和一些小虾,看着手里这些“金贵”的鱼虾蟹,孙女士不由地感慨:这海鲜赶上镶金边了。
价贵 鲜货海产价飙升
一直以来,以蛤、蛏子、蚬子、扇贝为主的贝类产品都是烟台鲜货海产的“宠儿”,以其价廉味美的优势占据着鲜货海产销售的半壁江山。不过,如果现在走进市区大大小小的水产品市场,你会发现,一向价格低廉的贝类价格一路走高。
目前,烟台五区的饭店、宾馆、酒店、食堂消费的海产品中,有85%来自环海农贸城,最近几天,这里贝类海产的价格上涨了整整三成,即使是对于价格相对低廉的贝类而言,三成的上涨率也足够可观。
拿蛤中的大飞蛤来说,净蛤正常价格一般为每斤达到3—5元,现在的价格为每斤6元起价。正常情况下,蛏子的价格和飞蛤差不多,但目前蛏子已经涨到了每斤7、8元钱,因为上市量比较少,蛏子一上市就遭到“哄抢”,即便是这个价格也不一定能抢到手。
鱼类是水产中大类的,更是涨势惊人。半个月前,新鲜“偏口”的价格是每斤20元,这几天每斤已经涨到30到35元,环海农贸城海港路农贸市场管理所王所长说,新鲜“偏口”的这个价钱已是好多年来的最高价。在一些小市场里,平常日子品种繁多的贝类如今大多芳踪难觅,即使是在环海农贸城这样的大市场里,三天前就没有扇贝的踪影了。
缺货 冻品海产唱主角
吃海鲜,吃的就是个“鲜”。不过在目前市场上,这“鲜”也不是那么容易吃到的。一斤左右的“小嘴”烹调后刚好能盛满家用的鱼盘,是市民很喜欢购买的鱼类,然而在目前的水产市场上,不仅鲜货“小嘴”少有,其价格也已经卖到了每斤34元。其实不止是“小嘴”,比目鱼类的其他品种如“偏口”、“牙片”、“长脖”等,也几乎难见鲜货的影子,摆在摊位上出售的多是冻货。
尽管目前鲜货奇缺,但让逛市场的老百姓感觉“海鲜也不少”。业内人士解释说,原因在于冻货撑起了门面。冻虾、冻刀鱼、冻鲅鱼、冻扇贝丁儿……品种繁多的冻品上升成“主力军”,占据了海产市场的大部分阵地。
一般情况下,环海农贸城里海产品日均销售量为8万斤左右,最近几天可达10万—12万斤。从往年的情况看,鲜货的销售占绝对的“大头”,但今年的市场上,从大约20天前开始,鲜货和冻货日均销售量的比例已经达到了1:1,这个持平的比例是十分罕见的。
除了冻货,淡水鱼、养殖海产也在对市场的缺口进行着补充。和野生的相比,养殖海产的口感稍逊一筹,但价格也会相对便宜。野生刀鱼是20元左右一斤,不过其身影已经“罕见”,从南方过来的养殖刀鱼是目前的主角,每斤在15元左右。和刀鱼一样,黄花、螃蟹等海产,如今也是养殖的在大行其道。
有价无货 供求矛盾是主要原因
在红利水产市场里,一位来自福山的水产批发业户有些无奈地告诉记者,节前的生意“不好做”。
尽管海产的价格一路飙升,可渔民和商贩却乐不起来。一位商贩告诉记者:价格不是主要问题,有没有货才是关键问题。
据业内人士介绍,烟台鲜货海产的来源大概有三个渠道。作为贝类、梭子蟹、对虾、海蜇等海产品的主要产地,莱州湾是近海捕捞的主要阵地。烟台周边如莱阳、八角、牟平等码头上,会定期固定地有外地的渔船到此卸货。此外,像青岛城阳这样的大型水产品批发市场也是不少商贩的主要进货地。
从去年年底开始,持续数日的大风降温降雪天气,直接导致了莱州湾的近海结冰,作为最主要的扇贝养殖区,这场冰冻给准备在捕捞期大干一气的渔民迎头一击。直到目前,很多贝类尤其是近海贝类的生产还都没有恢复,海里的笼收不上来,还要搭上时间、人工和渔船本身的成本损失。据不完全统计,靠莱州湾近海捕捞的渔民至少要承受30%的损失。
不仅如此,从大环境看,长期的过度捕捞使得海洋资源日渐枯竭,尽管休渔已经实行了好几年,但海洋生态的恢复却相当缓慢,面对无鱼可捕的现状,渔民的饭自然不会好吃。一边是资源的短缺,一边却是捕鱼成本的不断提高,渔船、柴油、冰块、笼子、人工……这些成本搭出去后能“捕”回多少收入?渔民的心里没有数。
目前的大型市场上,很多商贩往往是主打某一类水产,然后兼顾其他,这个“主打产品”断了档,日子都不好过了。近海捕捞“没戏”了,商贩们也不会空等,适当地补充些本地或南方的养殖海产,也就成为不少商贩的选择。
编辑:邓洁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