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中国是全球人口最稠密的国家而且其国内平均每人对渔产品的消费量亦颇高,另外自1960年代人工繁殖方法问世以来,中国水产养殖特别是白鲢、黑鲢及草鱼等传统内陆养殖的本土种鲤科鱼类产量旋即迅速扩张,爰此,目前中国已是全球最大之水产养殖生产国。
尽管鲤科鱼类产量已占国内淡水养殖产量的50%以上,中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罗非鱼生产国的地位,而这项外来种的热带非洲鱼类也遍布了中国之温带地区。
中国最早于1958年自越南引进莫三比克罗非鱼,而其养殖始自1960年代;不过正如同亚洲各国一般养殖,因罗非鱼过早的性成熟及旺盛繁殖力衍生养殖密度过高等特性而失败,因此在1978年引进尼罗罗非鱼前,中国之罗非鱼养殖系名存实亡。
1978年后,至少还有另外10次罗非鱼引进的记录,大部分都是尼罗罗非鱼的异种以及欧利亚罗非鱼及红尼罗鱼的杂交混种。1984年至2000年间罗非鱼年产量平均以18%的比例攀升(图1),2000年产量超过62万公吨,几乎占全球罗非鱼产量的65%,然而罗非鱼养殖仍落后于传统的鲤科及鲷科鱼类,仅位居中国最重要淡水养殖鱼类的第六位。
产量
中国的罗非鱼养殖都在东南沿海各省,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广东省(25万吨/年)及年产量约为10万吨的福建及广西省,此外海南及山东两省亦是主要的罗非鱼生产地。如大部分偏北的省分一般,山东及辽宁两省之罗非鱼成长期因季节温度变化影响而缩短至4.5个月,而一般从稍大的鱼苗开始养殖约需两年的期间,在南部的热带及亚热带省分,达可上市体型的鱼仅需养殖一年。
山东省
纬度介于北纬34度至38度间之山东省,罗非鱼养殖于平均气温只有13.6℃的黄河流域低洼地区,该地罗非鱼的成长季节为平均气温为21.7℃的5月到9月。在过去15至20年间山东省罗非鱼养殖由鱼塭的混养发展到箱网或水槽的单养及利用发电站残余热能的贮水槽养殖系统。鱼苗的供应大都来自有供应温热水源过冬设备的大规模孵化场及鱼苗繁殖场,或由南部运送过来,一个孵化场每年可生产500百万尾鱼苗。
山东省罗非鱼养殖形式倾向于小型化,平均小于0.5公顷,养殖户每年大约可收成人民币4万元(折合美金4,800元),而罗非鱼通常与中国鲤及鲤鱼混养在同一个鱼塭中,此外几乎所有的养殖罗非鱼都由养殖户直接或由鱼贩批发销售至当地市场消费。
广东省
纬度介于北纬20度至25度亚热带地区的广东省,因年均温为23℃,成为主要的罗非鱼生产省分,每年的成长季节为接近最适罗非鱼成长的平均气温达27.2℃的5月到12月。
主要的养殖方式为平均超过5,000平方公里的泥池放养,而且通常与家畜如鸭、猪或蔬菜产品等混养,此外与中国鲤科鱼类混养亦是常见的养殖型态。
养殖场平均面积均超过3公顷,平均养殖收入超过人民币12.7万元(折合美金15.3千元),鱼市场交易完全由鱼贩主导。在南部省分有些使用当地饲料并采用半集约至集约单养式养殖系统,养殖至上市体型大约为800公克的罗非鱼以用来供应外销市场。
混种罗非鱼
较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特别是较温暖的南部地区,大部分养殖之罗非鱼都是尼罗罗非鱼雌鱼与较耐寒的欧利亚罗非雄鱼之混种,虽然中国声称所有养殖罗非鱼都是尼罗罗非鱼,但联合国农粮组织却认为事实上应该有60至70%的罗非鱼是混种罗非鱼,这种情形的最可能原因应是这种混种罗非鱼能产生较高比例的雄鱼以解决过早的性成熟及避免成长期中发生生殖的情形。
虽然中国所采用的这个杂交混种方法并不是对罗非鱼性别控制最有效率且也未被其它地区广泛地采用,但其它如在养殖上使用荷尔蒙阻力使得其它荷尔蒙性别转变的方案几乎不可行。
混种罗非鱼亦在台湾广泛养殖,其主要原因为其比单养雌、雄性尼罗罗非鱼产量较高,因此可理解混种罗非鱼在南部较受重视之原因并不在于其耐寒性。
未来愿景
尽管罗非鱼产量已远高于其它国家,但中国平均每人分配的罗非鱼产量与消费量比率仍处相对低水准,因此未来因当地需求而引伸产量的扩张确有着相当大的想象空间。这种产量的扩张需更多的本土鱼苗生产,而此可藉由改良品种并使用更集约的养殖系统以减少对少数大型孵化场的依赖,例如年产量6万吨的海南省之罗非鱼苗供应来源似乎未超过5个主要的孵化场。
虽然未来罗非鱼产量的扩充将以供应产地市场为主,但仍可望增加加工处理的数量以供应产地及国内市场。尽管出口市场有限及加工品国际价格相对较低且看似不会回升,但是中国仍有很旺盛的鱼头、鱼皮及内脏等副产品加工市场需求,可增加加工作业的收益。
针对加工及出口市场的罗非鱼养殖方式,可能需采用更集约的渔池或箱网单养型态,特别是在北部地区,周期性产量可能无法扩张至满足出口市场整年的需求,同理,亚洲虽仍存在像日本这样的新市场,但中国的生产成本也不太可能一直维持低水准,以满足亚洲其它热带国家。
结论
中国罗非鱼的产量正处于强而有力的扩张时期,而且看起来还在持续中。据联合国农粮组织统计资料指出,中国已是全球主要的罗非鱼生产国,以往由于当地市场旺盛的需求,使世界之罗非鱼贸易并未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未来集约式养殖型态造成产量的扩增及依循危害分析与重要管制点(HACCP)准则改良的加工处理流程将可能彻底地改变这种现象。
南方渔网编辑:寒星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