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从今天召开的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工作会议上获悉,2005年,青岛市渔业主要经济指标位居15个副省级城市前二位,水产品出口创汇位居国内城市首位。
2005年,青岛市积极调整优化渔业结构,加快科技应用步伐,努力转变渔业增长方式,推动全市渔业由产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全年完成水产品总产量127.3万吨,水产品产值88.8亿元,渔业经济总产值215.5亿元。
新型高效渔业持续增长。以深海抗风浪网箱养鱼、高标准池塘养海参和工厂化养鱼为代表的新型高效渔业持续增长,全年新发展深海抗风浪网箱510个,总数达到860个,保持全国北方地区领先地位;新发展高标准池塘养海参8500亩,总面积达到2.3万亩,比上年增长59%;新上工厂化养殖面积13万平方米,总面积达到5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1%。规划建设了青岛市海珍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和青岛市生态工程化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增殖放流规模继续扩大,共放流中国对虾5900万尾、日本对虾3300万尾、海蛰1200万只、梭子蟹300万只,实现放流品种、放流数量和放流海域的新突破,完成回捕中国对虾700吨,日本对虾100吨,海蜇1000吨,梭子蟹90吨,投入产出比达到1:10以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水产苗种生产质量实现新提高。全面推行苗种生产许可证制度,为104家生产单位依法办理了苗种生产许可证。继续改进育苗生产条件,重点推进育苗设施的维修和改造,全市有150多家水产苗种场投入生产,总育苗水体15万多立方米,总育苗量超过200亿单位。围绕提高育苗企业素质,加快水产良种体系建设,年内认定6家省级水产原良种场。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苗种生产结构,年内增加了海参苗种生产规模,全市新增海参育苗企业20余家,总数达到50余家,完成育苗50亿头;扩大了以大菱鲆、牙鲆为代表的海水鱼苗种培育,育苗量达到1500多万尾。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累计完成投资1.6亿元,形成养殖和育苗水体4.3万平方米,年可达到育苗100亿尾能力,带动辐射养殖区面积达到8万亩。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投资4110万元的青岛市第一家中心渔港-积米崖中心渔港全面动工建设。投资560万元建造的3条渔政执法船顺利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实施了渔船海上作业安全工程,按照市政府补助1/3,区市政府补助1/3,渔民自筹1/3资金的办法,扶持全市60马力以上渔船配备单边带电台,共安装配备第一批次单边带电台765套、岸台9套,渔民海上作业自救互救能力得到提升。
渔业科技服务到船入户。坚持科技兴渔的指导思想,不断强化公益性服务职能。进一步加大新品种引进力度,日本红海参、大西洋牙鲆等育苗研究获得成功,三文鱼、红鳍东方豚、鲟鱼等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试验也取得明显成效,漠斑牙鲆、半滑舌鳎等新优品种养殖形成规模。采取多种形式及时为广大渔民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开通了渔业科技咨询热线,开展了送科技下乡活动,启动了渔业科技入户工程,构建起新型渔业科技推广网络。认真实施渔民科技培训计划,全年举办培训班35期,对3000余名渔业劳动力进行了实用技术培训,有885人获得职业鉴定证书,渔民从业技能明显提高。
水产品质量管理进一步加强。顺利通过欧盟对青岛市双壳贝类质量控制检查,为欧盟恢复进口我国双壳贝类产品提供了条件。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的三站合一实验室建设全面完成,取得省级计量资质认证。制定实施了工厂化养虾、工厂化养鱼等10个地方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标准,规范了水产养殖技术操作规程。积极抓好水产品安全质量抽检,全年组织抽检贝类样品120个、鱼类样品70个、虾类样品40个,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积极推进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及产品认证推荐工作,年内新组织认定11个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认证10个无公害水产品。
水产品出口增势明显。为促进水产品的出口贸易,全年组织48家水产企业参加全国农产品交易会和青岛国际农产品展示交易会。针对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及时组织了汇率调整对青岛市水产品出口影响的调研,指导企业加强管理,保证全市水产品出口稳定增长。2005年,全市出口水产品38.68万吨,创汇额10.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8%和22.4%,稳占全市农产品出口半壁江山,占全国水产品出口的15%。
依法治渔步入规范化轨道。实施了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全市发证率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加强渔船年审,严厉查处三无渔船,渔船年审率达到100%。积极实施减船转产工程,顺利拆解渔民自愿报废捕捞渔船169艘,压减渔船功率6523千瓦。全年全市共出动渔政船344航次,航程1.1万海里,查处违规渔船2400余艘,有效维护了海上生产秩序。精心组织了伏季休渔管理工作,开展海陆联合执法检查,确保了良好的休渔秩序。首次对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水生野生动植物行为进行许可审核,全市20多家单位依法办理了许可证。认真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了《青岛市海洋渔业重特大事故抢险救援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海上安全救助二级通信网络,全市海上渔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明显提升。
编辑:王宇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