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湖州在线:昨天,在太湖南岸,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湖州市农业局联合举行了南太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仪式,启动南太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新一轮活动。本次增殖放流活动由太湖渔管会办公室安排20万元资金,放流花鲢、白鲢和白鱼数量约50万尾左右。
据浙江淡水水产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叶金云介绍,用同位素测定花白鲢消化情况表明,每增长1公斤体重约能消耗40至50公斤藻类,天然情况下可从水中取出25至35克氮、3至9克磷和220克有机物。通过生态系统食物链功能,增殖放流鱼类大量滤食湖中藻类,将有机营养物质转化成水产品并通过捕捞形式带出湖区,减轻水体氮、磷等营养负荷。
“现在放下去的50克左右重的鱼苗,到秋季捕捞时就能长到1.5公斤左右了。”看着一船船、一筐筐活蹦乱跳的鱼苗跳入湖水中,吴兴区环渚乡塘甸水产村渔民钱凤林开心地对记者说:“放流鱼苗是政府为我们渔民做的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这几年通过放流,鱼明显捕得多了,鱼就是钞票。”
据市农业部门负责人介绍,去年,首个南太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点的成立和放流工作的实施,使南太湖资源增殖工作有了一个良好开端,江浙两省渔业部门共计投入放流资金50余万元,南太湖渔业资源得到了初步恢复。下一步将结合南太湖水域环境整治和防藻工程的实施,在常规性放流的基础上,适时调整品种结构,优化放流模式,加大放流力度,实现放流社会效益最优化。
南方渔网编辑:陈如燕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海洋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