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内新闻 > 养殖新闻 > 综合养殖 > 品种介绍 > 淡水品种 > 正文

长吻鮠

发布时间:2006/12/1 17:08:00  来源:  编辑:谢雪琴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长吻鮠(Leiocassislongirostris),又名江团、肥坨、鮠鱼,是鲶形目鮠科鮠属中个体最大的经济鱼类。一般个体重1.3—3公斤,最大个体可达13公斤。长吻鮠是我国江河中的重要经济鱼类,因其肉嫩味美,又无细刺和体鳞,被视作淡水鱼中的珍品,尤其是那肥厚硕大的鳔,干制成“鱼肚”,是享誉中外的名菜。由于该鱼的天然资源日渐减少,广大消费者只闻其名,未尝其味,即或偶见于市,也因价格昂贵而不敢问津。最近四川省水产研究所经过多年的努力,完成了“长吻鮠移养驯化及养殖技术”研究课题。长吻鮠养殖成功为养殖业增添了一个名优品种。 

  一、生物学特性。

  ㈠形态特征

  长吻鮠背鳍6—7;臀鳍条14—18,鳃耙外侧11—18。吻锥形,向前显著突出。口下位,新月形,唇肥厚。眼小,须4对,均较短。上下颌上均具数行利齿。头顶或多或少裸露,肩骨显著突出。背鳍刺后缘有锯齿。脂鳍肥厚。尾叉形。体色灰白,各鳍灰黑。

  ㈡生活习性

  长吻鮠苗种喜阴,好集群,常栖息于人工设置的卵石穴缝中。平时生活于池底,夜间在水体中上层活动。该鱼利用发达的触须寻找和猎取食物,争食性强。初步测定其耗氧为0.23mg/kg·h,与家鱼苗种差别不大,氧阈(窒息点)为1.52mg/l,近似白鲢,而高于其他常养鱼类。长吻鮠生存温度为0℃—38℃,24℃—28℃为适温,生长较快,20℃以下摄食减少,生长转慢。

  ㈢食性及相关器官的发育

  长吻鮠口下位,为典型的底层温和性肉食鱼类,幼鱼期以水生昆虫为食,长大后则喜食小鱼虾,可在一般鱼塘中进行单养或混养,饲料除用水生昆虫幼体、下杂鱼、虾等,也可用人工配合饲料,粗蛋白以42%左右为好。刚孵出的仔鱼以卵黄囊为营养。4天后卵黄囊由大变小,此时仔鱼一面吸收卵黄,一面摄取外界食物,处于混合营养阶段。7天后卵黄囊消失,完全摄取外界食物为营养。据解剖观察,全长5厘米以内的鱼苗食物组成中出现率依次是水蚯蚓、摇蚊幼虫、枝角类、桡足类和其他水生昆虫幼虫;全长5—20厘米的鱼种阶段则依次为水蚯蚓、陆生蚯蚓、枝角类和桡足类等。在增投配合饲料的鱼池,无论鱼苗、鱼种均摄取一定数量的配合饲料。长吻(鱼危)苗种一般在水温24—27℃时摄食力强,通常仅需15分种即可食饱。长吻鮠苗种的上下颌均具有细齿。全长2.5厘米时,鳃耙为疣状突起,以后逐渐增长。

  ㈣生长特性

  长吻鮠苗种在全长10厘米以下时,体长的增长率比体重的增长率大。10厘米以上时,体重的增长率大于体长增长率。池塘人工培育的苗种生长较快,有的当年鱼种可达130克以上,与江河野生苗种相比快50%以上。

  ㈤繁殖特性

  长吻鮠通常4龄成熟。产卵季节为4—6月。产卵场为急流滩下两流水处和流态复杂的河曲地段。每尾鱼怀卵量1.7—14.8万粒。粘性卵。

  ㈥水温要求

  长吻鮠属温水性鱼类,对水温的要求与家鱼相似。水温在24—28℃时,生长快;水温降到20℃以下时,生长减慢,摄食量相应降低。冬季及初春,虽不停食,但摄食量少。也不再生长,越冬后体重还略有下降。当年鱼苗到鱼种仅3—4个月的生长期,体重达到100克左右,其中一半重量是在适温的30天内增长的,日增重1.7克左右。照此计算,我国广东、海南等省如能进行流水饲养,当年鱼就可能达到上市规格(0.25—0.5公斤/尾),而其他一些省份如能利用工厂余热水或温泉水控温在24—28℃范围进行饲养亦能达到上市规格。

  二、人工繁殖

  长吻鮠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四川境内的岷江、沱江、嘉陵江产量较高,并在上述江段内产卵繁殖。近年来,长江中上游水利枢纽设置,影响了长吻鮠的洄游,资源补充量减少,使天然产量日趋下降,针对上述情况,为了挽救这一种名贵鱼类,1986年—1989年,上海水产大学等单位对长江口长吻进行了亲鱼蓄养和人工繁殖的研究,并取得成功。

  ㈠亲鱼的来源与蓄养
 
  试验用亲鱼是从宝山区石洞口电厂附近,上下约20公里范围内的长江江段(水深15米左右),用底拖网捕获。所获亲鱼放在大塑料水盆中,经汽车运输半小时到达试验基地;入池前,用三磺软膏涂沫伤口,肌肉注射抗菌药物,以预防病菌感染。

  从1986年开始,将先后收集到的长吻鮠亲鱼蓄养在面积为4.08亩,水深2.5米的鱼池内。饲养过程中经常注入新水,并用增氧机增氧。投喂的饲料有泥鳅、小杂鱼、水蚯蚓、颗粒饲料等。蓄养时间多为半年以上,最短的仅十余天。

  ㈡人工催熟与催产

  在临近产卵前一个月,先对雌、雄亲鱼注射LRH—A50微克/尾以催熟。

  性成熟的长吻鮠,雌性后腹柔软、膨大,泌尿生殖突较短,在0.5厘米以下;注射催情药物后,泌尿生殖突显得更短。雄性亲鱼体细长,尾部尤为明显,其泌尿生殖突长约1.5厘米;受催情药物影响更长,可达2.0厘米左右。

  1989年5月29日至31日进行催情产卵,采用鲤鱼垂体(CPG)+LRH—A混合液注射。第一次注射LRH—A50微克/尾;经48小时,第二次注射剂量为CPG3毫克+LRH—A50微克/千克鱼;间隔24小时,注射第三针,剂量为CPG2.24毫克+LRH—A60微克/千克鱼。由于雄鱼的性成熟度较差,故注射剂量与雌鱼相同。

  ㈢孵化

  孵化方式采用流水孵化和静水孵化两种方式。流水孵化方法之一,是将粘附受精卵的棕榈片悬挂在孵化桶内孵化;其二是将受精卵经过脱粘处理后再放入孵化桶内孵化。室内静水孵化也分两种处理方法,一是采用小网箱充气,二是用培养皿孵化。胚胎发育至原肠中期计算受精率。孵化期间,水的溶氧量为4.1—9.4毫克/升,pH8.4,水温22—24℃。 

  三、养殖技术

  ㈠苗种培育

  1、鱼苗培育 孵出的仔鱼,一般7天后分养。四川省水产研究所1981年—1983年共培育出全长4.3—7.6厘米,体重1.0—3.0克的鱼苗6.3万多尾。其中1981年因鱼苗用水未经过滤,混进大量敌害生物,仅获苗700多尾。1982年修建了过滤设备,鱼苗成活率大大提高,高的达90%以上。1983年利用同一鱼池进行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共育出鱼苗2.5万多尾。水蚯蚓(鲜体)饲料系数为2.07—3.96。经测验培育池溶氧量4.0—5.38mg/L,pH值7.0—7.6,总硬度5.83—6.73(度),有机物耗氧量为3.52—4.32mg/L,水温24—28.5℃。

  ⑴放养密度:几年的试验初步表明,放养密度是影响鱼苗生长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生长速度因放养密度不同而大有差别。一般说来,生长速度与放养密度成反比关系。根据现有技术水平和条件,鱼苗阶段在一定的放养密度范围内,生长速度比较快,密度过高,鱼苗体弱多病,生长迟缓。

  ⑵饲料投喂:仔鱼孵出4天后投喂熟蛋黄,5—6天开始投喂部分小蚯蚓,7天后全投水蚯蚓。鱼苗期日投食3次(上午、下午和晚上),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10%。

  ⑶日常管理:水泥池内常保持微流水,泥底池不定期注入新水,水位随鱼体增大而逐渐加深,并定期预防鱼病和排污。

  2、鱼种培育 当鱼苗经过约一个月培育,生长至3—5厘米时,即可分池进行鱼种培育。

  ⑴鱼种培育池:面积2—4亩,水深1.5米,放养前进行清淤消毒,一个星期后通过试水,证明药效消失后才进行放养。

  ⑵放养密度:对当年鱼的生长速度,几年来作了一些放养密度试验,采用大小不同的鱼池培育比较。从1983年的试验结果来看在平均放养密度为22尾/平方米的情况下,经过105天培育,鱼种平均全长达20.08厘米,体重91克,成活率83.56%。培育时间相同,密度增大1—2倍,体重则减小一半左右。成活率与密度存在一定关系。因此,鱼种阶段也要控制一定的放养密度,一般为22尾/平方米。

  ⑶饲料:饲料以水蚯蚓为主,其重量约占总投喂量的6%;其次为禽畜内脏,约占总投喂量的30%;还可以投喂10%的配合饲料(粗蛋白占42%)。

  ⑷投喂方法:水蚯蚓为活体,投喂前经清水漂洗干净,并用3%食盐水泡浸5—10分钟后投喂。禽畜内脏为煮熟后捣烂,混合配合饲料,放在食台上喂食。一般上午8—9时喂水蚯蚓,下午4—5时喂混合饲料。日给量根据鱼的规格、水温、天气、水质及鱼的食欲情况而增减,以喂食后一小时检查食台食完为标准。一般日给量为鱼体重的8—10%。

  ⑸日常管理: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抓好水质管理和防病工作。根据天气、水质及鱼的摄食强度而决定冲注新鲜河水次数及换水量,一般每5—10天冲注新鲜河水一次,必要时还需换水1/3—1/2,使池水清爽,pH值保持在7.2—7.5,透明度在35厘米以上,硬度为4—7.5(度),溶氧量3—6毫克/升。同时每20—30天施放生石灰10公斤/亩,除可调节pH值外,还可起防治鱼病的作用。在过塘放养时可用5ppm高锰酸钾或3%食盐水浸洗鱼种10—15分钟,发现鱼病时可对症下药进行防治。每月抽样检查一次,称重、测量体长、检查鱼的体质及有无鱼病,作好记录工作,便于分析总结并以此作为调整饲料投喂量,采取防治鱼病措施的依据。

  ㈡成鱼养殖

  当鱼种经过约3个月养殖,长到10厘米/尾以上,即可转池进行成鱼养殖。

  1、池塘条件 选择水质清新,排灌方便,水深2米,面积4亩以上的池塘放养,如果池塘淤泥过多,应进行清淤,以免天气突变发生泛池。

  2、放养方式 长吻鮠适宜主养,每亩池塘可放鱼种500—1000尾,并搭配喂养一些鲢、鳙鱼,摄食水中浮游生物,以控制水质。也可以作为搭配品种,与鳗鱼、鳜鱼、加州鲈鱼等混养,每亩放养长吻鱼种200尾左右。但不宜与淡水鲳、鲤鱼、罗非鱼、胡子鲶等抢食的底层鱼混养。与鳜鱼混养时,放养的长吻鮠体长应比鳜鱼长2厘米以上,以防被鳜鱼残食。

  3、饲料投喂 投喂水蚯蚓、鳗鱼饲料、陆生蚯蚓,并逐步改投含蛋白质30%左右的配合饲料或花生麸、豆饼等。夏秋季每天投饲量为存塘鱼体重的5—7%,冬春季为1—4%。

  4、水质管理 长吻要求水质溶氧较高,可参照养鳗、养鳜的技术要求进行水质管理,经常换水,并设增氧机。还要根据水质情况科学投喂。当水温转高、水质清爽、鱼食欲旺盛时多投饲,反之则减少投饲量,避免因残饵过多而败坏水质。

  四、病害防治

  长吻鮠苗种在池养条件下疾病较多,从脱膜数天直至隔年鱼种,初步统计寄生性鱼病有多子小瓜虫、盘钩虫、鲤锚头鳋、显著车轮虫、鲤斜管虫。另外还有白皮病、溃疡病、出血病、水霉病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小瓜虫病,鱼发病严重时,感染率达90%以上,引起大批苗种死亡。该病发生初期,用甲醛20—40ppm药浴苗种,效果较好。对其他疾病,参照家鱼病防治方法,均有一定效果。在饲养过程中,还发现有肠炎病。这主要是水蚯蚓在污水中生长,带有大量细菌,投喂时未浸洗干净而引起的,用食盐水或高锰酸钾浸洗,在饲料中混合呋喃唑酮或磺胺噻唑,可控制鱼病蔓延。
 
编辑:谢雪琴 访问人次:8888 关键字:长吻鮠,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淡水品种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