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北部湾水产信息网讯 中国淡水珍珠的价值越来越受肯定,在国际市场亦越来越受重视。1999年,中国淡水珠的生产总值达1.7亿美元。 《亚洲珠宝》最近走访了中国两大珍珠产地——江苏与浙江,以及两大珍珠交易中心——渭塘与诸暨,发现这个以有32年历史的行业经历多翻变迁,各大批发展商及养殖户正携手合作,力图将中国淡水珠业推向另一高峰。 在第一部分的中国淡水报告,淡水珠业的第二代掌舵人会分析淡水珠的供求问题,并讲述他们有何策略,应付市场的种种挑战。 2000年的11月号的《亚洲珠宝》则会介绍中国淡水珠的养殖情况和有核淡水珠的最新发展。
浙江与江苏分别于1968年及1969年孕育出第一批中国淡水珠。自此以后,中国淡水珠业经历多次起跌。现在,行业的组织已变得紧密,业者们团结一致,引领淡水珠业迈向新一页。 现时淡水珠的年产量超过650吨,批发金额达1.7亿美元,其中七成出口外销。 江苏及浙江仍是主要的养殖地,当长江沿岸省份——安徽、湖北及湖南亦有养殖淡水珠。江苏省近年大发展工业,影响水质,不少养殖户絮到工业污染较少的地区辟养珠场,故广东、福建和江西等地亦有小量养殖场。 据业界粗略估计,浙江省约有12000个淡水珠养殖户,江苏省的数目更多,但约有养殖厂规模一般较浙江为小。两省产量据报占全国淡水珠总产量超过八成。 业内人事表示,控制中国淡水珠产量是非常困难的。在部分工业发展落后和失业率高企业的偏远地区,养殖淡水珠可能是农民的唯一生计。除非养殖淡水珠不再赚钱,否则农民仍会继续养殖。 中国政府在1980年试图监管珍珠业,只准领有出口权的公司出口淡水珠。但此制度的成效并不显著,部分珍珠经其他渠道从华南地区出口外地。结果,出口权制度在1992年正式废除。 浙江省德清县欧诗漫集团珠宝有限公司总经理沈荣根说:“中国淡水珠业必须尽快走上规范化的道路。我们正与浙江省技术监督局合作,就淡水珠质量控制中国逾八成淡水珠产量的诸暨及渭塘大型批发商指,市场才是唯一有效的调节机制,而中国淡水珠的价值、供应量应以至可销售的品质最终会由市场决定。
中国淡水珠养殖业在1998年转亏为盈,国内农民替更多珠蚌进行植片手术,令1999年2000年的植片数量大增。虽然今年珠蚌的死亡率较高,但如育珠期维持四至七年不变,2003年起淡水珠的产量将会飙升。 部分财力不足的小型农户无法养殖珠蚌达七年之久,在珠蚌植片两三年后便将其与大户增养。养殖幼蚌的成本不高,每只已植片的一岁珠蚌仅售0.25美元。已植片珠蚌的养殖时间越长,价格便越高:一只已植片的两岁珠蚌售2.50美金,至四岁时价格已升至没只7.50美元。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