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中国渔业报讯:辽宁省大连地处辽东半岛南端,渔业占农业半壁江山,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和水产品集散地。步入“十一五”以来,大连立足本地实际,坚持科学发展,切实转变渔业发展方式,着力提高渔业现代化水平,推进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2007年,完成渔业产量220万吨,实现产值186亿元,渔业社会总产值383亿元,渔业经济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大连渔业走上中国特色渔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高效渔业争奇斗艳
近年来,大连渔业发展越来越受到环境和资源制约,水产品结构性过剩的矛盾时常出现,传统渔业水域逐步减少。为了继续保持全国渔业大市地位,“十一五”以来,大连坚持科学规划与重点引导相结合,根据各地资源特点,加大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拓展离航运中心较远的北部三市、长海县和金州区渔业空间,重点发展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品和优势产业,促进渔业收入大幅提高。2007年,全市新上1000万元以上投资特色水产品养殖及水产品精深加工项目60多个,新增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优质高效水产品养殖面积累计达到420万亩,仅海参、虾夷扇贝、杂色蛤这3个品种的产量就达到50多万吨,实现产值70多亿元,占养殖产值70%。其中虾夷扇贝产量占国内90%,海参、杂色蛤产量位居全国前列,陆地工厂化养殖面积达到115万平方米,高值经济鱼类养殖产量达到5000多吨,是国内最大的河豚鱼、大菱鲆养殖出口基地,水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600多家,精深加工水产品达到10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完成产量100多万吨,实现产值90多亿元。优势产品和优势产业贡献增加值占渔业增加值的90%以上,成为新时期大连渔业经济一大增长点。
板块渔业异军突起
现代渔业发展要求渔业必须走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路子。近年来,为了解决渔业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大连渔业着手推进“一区一块、一块一品、一品一业”建设,通过实施县、乡、村三级联动,积极调整和创新经营体制和机制,实现渔业规模发展,使产业布局日趋明显,为现代渔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目前,已经形成了长海县虾夷扇贝养殖、庄河河豚鱼养殖和杂色蛤养殖、瓦房店海参养殖、甘井子高值经济鱼类和裙带菜养殖、旅顺海带和鲍鱼养殖等8大养殖经济圈以及普兰店皮口、金州杏树、旅顺龙王塘、甘井子棉花岛等10大渔业加工园区为主体的18个渔业板块经济框架。2007年,渔业板块面积占总养殖面积的65%,产量占渔业总产量的73%,收入占渔业产值的80%。长海县通过实施“龙头企业+政府+科研单位+金融部门+养殖户”的五合一经营模式,养殖虾夷扇贝年实现产值10亿元,带动全县3000多户、1万多人收入增长近20%,推进当地从养殖扇贝单一品种向多品种发展,带动更多的渔民走向富裕的道路。
休闲渔业风光无限
近年来,大连渔业抓住休闲渔业发展势头迅猛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和发挥自然条件优势,以休闲渔业为突破口,高起点、高规格建设一批近郊休闲渔业经济带和海岛休闲渔业经济圈,并利用经过无污染处理的40艘报废渔船沉船建造4个大型人工渔礁区,形成以沿海岸线为基础、岛屿为补充、渔家为重点的休闲渔业发展格局。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休闲渔业场所2000多个,水面100多万亩,年接待80多万人次,游钓场风生水起,渔家乐遍地开花。旅游旺季的长海县,几乎家家是宾馆,天天有活动,村村有比赛。2007年,全市实现休闲渔业产值7.8亿元,比上年翻了一番。长海县、旅顺口区等地区,还连续多年举办了“钓鱼节”、“渔民节”等渔事节庆活动,并且不失时机地开展“节事塔台、经贸唱戏”,进行形式多样、丰富多采的品尝海鲜、旅游观光、经贸洽谈等活动,长海县旅顺区在渔事节庆活动期间共签定经贸合作项目40多个,合同外资2亿多元,成为沿海渔村经济发展的动力。休闲渔业在拓展渔业功能和空间的同时,实现了大连渔业多元化发展。
品牌渔业鹤立鸡群
为了引导渔企和渔民改变陈旧小生产者观念,走精品名牌发展之路,创新市场营销策略,近年来,大连渔业制定科学的品牌发展规划,抓住优势企业和品种,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本着扶持一个,发展一个,成功一个的原则来推动渔业创名牌,不断把品牌渔业这块蛋糕做大做好,形成品牌渔业的支撑体系。目前,全市建立了200万亩无公害生产基地,在100多家企业中推行了HACCP认证,有20多个产品被评为绿色食品,全面实行了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先后打造和唱响了“棒槌岛”、“獐子岛”、“富谷”、“海宝”、“海宴堂”、“非的”等30多个渔业品牌。2007年,以“獐子岛”获得国家首枚渔业驰名商标为突破口,“棒槌岛”又获得国家渔业驰名商标,是国内现有的唯一两个渔业驰名商标。还有6个产品进入了辽宁省名牌产品行列,品牌效应还助推两家渔业企业成功上市。2007年,大菱鲆药残事件发生后,大连双龙水产有限公司凭借无公害基地和产品的优势,其养殖的“双龙”牌大菱鲆率先重返上海、北京等国内市场,价格高出其他厂家一倍,当年在国内首次打入日本市场。同时在“海宴堂”、“非的”等海参产品品牌及消费引导拉动下,海参产业连续出现产销两旺的态势,品牌的优势和魅力得到尽情的释放和展现。
循环渔业亮点纷呈针对多年来存在的渔业资源衰退,机动渔船油耗多,养殖自身污染重的问题,近年来,大连渔业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资源现状及产业优势出发,注重循环生态渔业的规划指导和技术推广,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渔业,使渔业条件不断改善。2007年,全面推广了“虾夷扇贝串耳吊养”、“海参池塘覆膜养殖”、“3+1纳米养殖技术应用”等健康养殖技术以及浮筏和港池养殖中贝、藻、鱼、参、虾等多品种生态互补的综合养殖方式,重点发展海底增殖、滩涂养殖和陆地工厂化养殖等生态环保型产业,渔业病害发生率持续下降。进一步加强养殖投入品规范使用和管理,推广节能减排的渔船用柴油节油添加剂技术,工厂化内循环水利用和水源热泵节能技术。组织“护渔2007”专项执法行动,实施禁渔休渔制度,报废196艘减船。开展了近年来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一次增殖放流,放流对虾、日本对虾、海蜇、鱼苗等4.2亿尾(头),海蜇管理实现第十二年统一开捕,秋季捕捞对虾获得近年来最高产量,渔民尝到循环经济甜头。
开放渔业方兴未艾
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渔业是增强现代渔业发展活力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大连渔业利用国际资本向国内转移的有利时机,积极招商选资和引智,提高渔业技术和装备水平。同时充分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调整优化出口优势水产品区域布局和生产结构,积极发展一般贸易,鼓励比较优势产品出口,适度跟进来进料加工贸易,探索扩大保税仓库,并引导渔业企业遵循国际准则,推行国际标准,开拓国际市场,实现水产品加工出口的新突破。目前,大连与8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出口品种发展到10大系列200余个,其中有100多个品种可以直接进入国际超市。2007年,水产品进出口总量90多万吨,贸易额2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有6个品种对外贸易额超过1000万美元,20家企业对外出口贸易额超过1000万美元。现有近300艘远洋渔船在世界3大洋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境外远洋作业,还在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海水养殖、水产品加工企业并开展劳务输出、对外工程承包等合作,实施“走出去”使大连现代渔业实力更强。
南方渔网编辑:吴佩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