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野生扬子鳄不足120只
邻近南京的上海,有一处纯天然湿地保护区,那就是崇明岛。春天的上海崇明岛,万物苏醒,生机盎然。而在这里的偏安一隅,扬子鳄的野外生存实验工作正在展开。
“扬子鳄都已经上餐桌了,怎么还是濒危动物?”对于记者的疑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人工养殖的确让扬子鳄生命的延续不成问题,但是,这个种族的退化,令全世界遗憾。据介绍,扬子鳄是全球鳄类家族中个体最小的一种,作为中国独有的珍稀野生动物,繁盛于两亿三千万年前的“爬行动物时代”,同大熊猫一样被称为“活化石”。同时,它又是全球23种鳄类中最为濒危的种类,且以每年4%—6%的速度减少。2005年,中外专家对野生扬子鳄分布情况进行了全面清查,野生扬子鳄数量仅为120只左右,而且这个数量还在下降,只在安徽和浙江有零星分布。另一个可笑的对比是,由人工养殖的扬子鳄数量达到了上万只,它们当中,有很多都是作为“食品”销售。
从生命科学的立场来看,大量人工繁育种群,不仅使扬子鳄物种逐渐丧失了野外生存能力,且遗传多样性将逐渐丧失,来自各方的信息显示,在繁殖扬子鳄过程中,已多次发现畸形体态,如腿短、眼瞎等。正是这种现状,促使了国际动物组织开始对它们命运的担忧。因此,寻找适当的种源进入野生生境,然后渐渐使得这一种群恢复昌盛,已经成为扬子鳄物种保护的关键因素。
近况:扬子鳄在野外生活1年
到今年6月,刚好是崇明岛扬子鳄野外生活一周年。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中国项目主任解焱介绍,2007年6月,崇明岛一共引入了6只扬子鳄,它们都是人工繁殖的,其中3只来自美国,都是从我国引入美国的扬子鳄的“后裔”,Evie来自于圣·奥古斯丁鳄鱼繁育中心,Minnie来自于迪斯尼乐园,Behler来自纽约布朗克斯动物园,另外3只来自浙江长兴扬子鳄保护区,分别叫 “嫦娥”、“新玉”和“大兵”。
据介绍,扬子鳄重引计划是2001年在安徽召开的中国扬子鳄保护暨野外重引入研究会上决定实施的。项目由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无偿提供支持。
记者了解到,这些扬子鳄种源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出来的,它们经过了变温野外环境实验和野外捕食的训练,是体长在1.2米至1.7米之间的“大个子”。另一方面,注意雌雄搭配的这6只扬子鳄,有两只雄的,四只雌的,在训练时也有过自然交配经验方面的训练,所以,它们成为“先头部队”开始尝试在野外为自己家族复兴的梦想而努力。
科研:野外生活是“楚门的世界”
“崇明岛那么大,而引入的扬子鳄活动范围也很大,怎么监控它们的生活?”在阶段性成果总结会上,专家告诉记者,6只扬子鳄完全进入这种野生状态后,它们的身上都安装了用于观察扬子鳄行为动态的红外线监控设备及录像监测设施。通俗地说,它们其实就是“楚门世界”里的男主角,虽然没有人工干预,但一举一动都被监控着。记者看见,扬子鳄的背上有个长方形黑盒,盒子上方有天线,里面有敏感的雷达。这是美国专家通过手术将无线电遥测发射器固定缝合在扬子鳄背侧双排冠状尾部的前段,预先设定发射器的信号频率,用以识别不同个体,并随时监控它们的去向。
专家介绍,经过近1年的跟踪遥测,这6只扬子鳄的活动面积达300公顷,可以全方位活动,每日平均移动距离20米,最长迁移距离为1.4公里,在释放后4个月,它们的活动终于趋于稳定,并占据了各自的“家园”。而今年冬季的大雪没有对引入扬子鳄的命运带来太大打击。“捕食和生活比较正常,适应环境的能力还是很强。”专家说。
担忧:两只扬子鳄因贪吃意外死亡
既然生活在野外了,就再也没人去喂它们吃东西,所有的生存必须靠扬子鳄自己完成,这种自生自灭的方式,就是引入实验和中国太多的扬子鳄人工养殖和旅游观光区最大的不同。据介绍,扬子鳄放归野外成功的关键在于捕食,包括鱼、螺蛳、青蛙等水生物。
“跟你在动物园或者人工养殖场所看到的不一样,野外的扬子鳄活动性非常强,很多数据表明,天气变暖后,它们的活动范围超过了预期。”不过,正是这种超大范围的活动,让2只扬子鳄意外死亡。通报表明,2007年7月24日晚上8时,雌鳄“新玉”死于公园外河道;2007年8月18日晚上8时,雄鳄Behler也死于排水河。根据专家的分析,虽然河塘里本身食物也算丰富,但由于河中的食物丰富度更高,而河道中的箱网内还有大量螃蟹,两只扬子鳄很可能是进入箱网取食时,无法挣脱溺水身亡。
“你不能把它看作是水生动物,其实扬子鳄没有鳃,也不是水生动物,只不过扬子鳄又回到水中,形成了一些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专家告诉记者,大部分时间它还是需要“呼吸”空气,通常它们的洞穴都有出气口,如果长时间在水里,同样也会憋死。
展望:“极度濒危”50年后有望摘除
“当初我们担心几个问题。”解焱表示,“包括它们能否找到足够的食物,能否自己打洞越冬等,但事实证明这些方面不存在太大问题。”现在第一阶段的实验证明,扬子鳄适应能力非常强。
据了解,崇明岛扬子鳄重引入项目和之前重引入实验不同,因为以前基本在扬子鳄仍然出没和残存的地方,看它们能否跟“野种”合群。但是,崇明岛之前尽管有扬子鳄,但已消失很久,而且水环境和内陆淡水环境不同,“扬子鳄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很好地适应,证明可更大范围地重引入。如果在浙江、江苏、安徽等地,找到适合的栖息地,应该可考虑野外重引入,让野外扬子鳄数量大大提高。”专家很有信心地说。
因此,国际野生动物学会(WCS)动物保护学家、国际鳄类专家组副主席John Thorbjarnarson表示,在未来十年内,有望令野外扬子鳄恢复到250只以上,从IUCN“极度濒危”红色名录中清除,变为“濒危”动物,并力争在50年内,让扬子鳄转为“易危”动物。
南方渔网编辑:吴佩佩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