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中国渔业报讯: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创建于1950年,是我国建立最早的淡水水产科研机构,现隶属于农业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该所下设养殖、遗传育种、生物技术、资源与环境四个研究室,拥有一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北方鱼类生物工程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和一个院级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冷水性鱼类增养殖重点开放实验室。此外,国家水生生物转基因检测与监测中心、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及农业部黑龙江流域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也挂靠在该所。其主要任务是从事淡水鱼类、特别是冷水性鱼类的基础、应用基础及应用技术研究,立足于解决黑龙江流域和东北、华北、西北“三北”寒冷地区淡水渔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该所党委书记陈儒贤向记者介绍说:“研究所在农业部、科技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科技攻关、省部级等重大科研计划项目500余项,通过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取得科研成果120余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0余项。一批科研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北方乃至全国的渔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自进入科技创新体系以来,黑龙江所综合实力得到了快速发展,已逐步建设成设施完善、科研仪器先进的现代化水产研究机构。目前,在冷水性鱼类研究和鱼类生物工程育种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有了这样一支理论基础扎实、经验丰富、善于创新、能够承担高层次科研项目的研究队伍,才能够为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去年,黑龙江所按照水科院“坚持科研为本,突出自主创新,提升支撑能力,促进和谐发展”的工作方针,落实“狠抓项目实施、推进技术支撑、强化基本建设、突出机制创新、夯实制度基础”的年度总体工作思路,坚持“突出特色、保持优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支撑发展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发展,根据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和农业部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认真分析研究,针对“品种化”的框架设计等思路,研究提出了强化特色与优势,重点突出冷水性鱼类及“三北”地区名特优鱼类研究、水产遗传育种、水产生物技术、北方界江、界河、界湖渔业资源调查评估与环境保护等特色和优势学科的发展。尤其在落实现代农业建设“十大行动”中,积极开展水产遗传育种、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研究与推广,为现代农业建设和渔业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水产遗传育种方面,易捕鲤新品种选育技术,已经选育到F4,其品质各项指标均高于其他鲤鱼,“十一五”末有望培育出一个新品种。虹鳟良种选育技术研究,建立了系谱年档案及表型值等数据库,初步确定了选育二代家系配组方案,预计在“十一五”可培育出两个优良品系。水产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引进,建立了三个完整的鱼类分子育种技术方案。黑龙江省珍稀名优鱼类哲罗鱼、细鳞鱼家系选育,哲罗鱼建立起2个基础种群5个家系,细鳞鱼建立起乌苏里江、牡丹江、鸭绿江、秦岭4个基础群体32个家系,该所计划对这两个养殖品种经过3代~4代的家系选育,培育出两个适合在北方冷水水域养殖的优良品种。
在渔业资源与环境方面,完成了松花江硝基苯污染应急项目,并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鉴定,已申报农业部神农奖。对松花江渔业生态环境汞污染现状进行调查,为政府治理污染提供了技术方案。完成中俄原油管道对呼玛河自然保护区环境影响评价,使该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降低到最低。通过“新疆重点水域水生生物物种资源调查”,提出新疆优先保护鱼类及保护对策、新疆濒危鱼类及保护对策、新疆冷水性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在水产健康养殖方面,土著名贵鱼类苗种规模化繁育取得重大突破,培育出哲罗鱼鱼苗60万尾,细鳞鱼鱼苗15万尾,鲶怀杂交鱼苗150万尾,培育出5厘米以上的小体鲟鱼苗100万尾,黑龙江鱼回鱼鱼苗1.5万尾,形成了一整套综合养殖技术,为我国土著冷水性鱼类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苗种和技术保障。
与冷水性鱼类研究相关的科研项目目前进展也十分顺利:国家“973”课题“鱼类耐寒基因的克隆鉴定及其耐寒机理研究”获得了与鲤鱼耐寒性状相关的基因5个,构建了用于转基因研究的基因元件,制备了转基因斑马鱼。用已获得的未知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16℃、4℃的心、脑、肝、脾、肾、肠组织进行分析,证明一些基因与水温相关且有组织特异性。国家“863”计划项目“大黄鱼优质、抗逆品种培育”构建了含有2080个克隆的大黄鱼微卫星库,并对其进行了序列测定,根据所测定的序列设计合成了186对引物。采集并提取了选育的岱衢族和闵—粤东族大黄鱼以及二者正反交后代群体基因组DNA,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对这些群体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和分析。获得了用于抗寒研究的实验鱼体系的F1代。国家支撑计划“哲罗鱼苗种规模化繁育及家系选育技术研究”,人工繁殖发眼率达到86%,孵化率达到71%,生产发眼卵173万粒,驯化稚鱼117万尾。目前保存成熟亲鱼700尾,四龄后备亲鱼3000尾。获得多态性微卫星分子标记25个,对黑龙江流域4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获得这4个群体的25个微卫星标记的遗传背景图谱,进行了4个群体的遗传分化和群体演化分析。并进一步筛选出了具有有效扩增条带的微卫星标记60个。构建哲罗鱼家系或群交系5组,约6000尾。先后在黑龙江大兴安岭呼玛河、小兴安岭汤旺河及镜泊湖、兴凯湖放流哲罗鱼苗10万余尾。“中俄原油管道对呼玛河自然保护区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就中俄原油管道漠河———大庆段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可能对呼玛河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和冷水性鱼类资源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证,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了预防应对措施,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从而使工程影响降低到最低,得到黑龙江省政府及委托单位的高度评价。国家环保总局项目“新疆重点水域水生生物物种资源调查”开展了北方地区水生生物物种编目、新疆重点水域水生生物物种资源调查、新疆优先保护鱼类及保护对策、新疆濒危鱼类及保护对策、主要鱼类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新疆冷水性鱼类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等一系列调查和研究工作,圆满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全部任务。国家支撑计划“虹鳟良种选育技术研究”,对选育一代所有个体进行育种值的计算,筛选出1000尾后备亲鱼,进一步完善系谱及表型性状数据库。初步确定了选育二代家系配组方案。目前已经建立48个家系。
此外,该所承担的“水产基因组资源发掘与种质评价利用研究”、“鲤预测育种技术研究与新品系的建立”、“黑龙江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与共享”、“重唇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鲟鱼早期性别鉴定”、“小体鲟人工繁殖及大水面放养中试”、“细鳞鱼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全雌牙鲆苗种培育与养成技术示范”等各个项目也都进展顺利,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方渔网编辑:吴佩佩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