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的海带、紫菜、龙须菜等大型海藻养殖面积增长迅速,这三个养殖品种每年创值1亿元以上。目前,我市已形成了以紫菜、江蓠为主的海藻养殖业,以食品、琼胶提取为主的海藻加工业,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齐头并进。2002年至2007年,我市海藻产业共创值约3.7亿多元。
海藻形成产、加、销产业链条
其实,早在我国第一次海水养殖浪潮“藻类养殖”兴起时,汕头就作为海带南移养殖的最南方开展了有关海带栽培和繁育工作,其独特的气候资源成为我国海藻科技界纬度实验地标。多年来,我市着力组织技术力量,相继开展各项大型海藻科研活动,使龙须菜、坛紫菜、细基江蓠等新兴藻类养殖与加工业蓬勃兴起。当前,坛紫菜生产成为我市海洋经济和渔民增收的新增长点,已初步形成育苗、养殖、加工、出口全方位综合开发的格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与2002年相比,2007年龙须菜栽培面积从22公顷增加到1333.33公顷,产量从1000吨增加到2.38万吨;坛紫菜栽培面积从180.67公顷增加到374公顷,产量从335吨增加到898吨。目前,海带、紫菜、龙须菜三个大型海藻养殖品种每年可创值1亿元以上。
“荣福”海带是国家863计划科技成果、国家水产新品种。2004年底以来,汕头市水产研究所和中国海洋大学成功将原产于北方冷水性海域的“荣福”海带引种到南澳海区进行养殖试验和推广,突破了该品种在我国生长纬度的最低纪录,养殖示范推广面积6.67公顷,为本地提供了新鲜的“海洋蔬菜”和本地鲍的鲜活饲料。在用龙须菜提取琼胶的生产中,我市澄海琼胶厂改革了熬胶的工艺和配方,提高提胶率和凝胶强度,既提高了产品质量,又达到了节能减排的良好成效。目前,我市每年可提取琼胶400吨,消化龙须菜干品3300吨,创产值3600万元。
海藻成大海“污水处理厂”
据水产专家介绍,海中生长的藻类通过自身的光合作用消化海水中的碳、氨、磷、硫,而贝类滤食微型海藻,不停地消耗溶解养分,从而维持了海洋生态环境平衡。大型海藻可吸收海水中的有害元素,解决海水富营养化问题,有效净化海水污染。根据测算,单养殖江蓠后每亩水面净化效益高达1000元左右。
据了解,汕头率先在国内发展海藻贝类混养,相当于在大海建一个巨型的“污水处理厂”。汕头海域近年来赤潮明显减少,这与我市大力发展海藻养殖业密不可分。目前,仅南澳岛就有近2万亩龙须菜养殖基地,澄海莱芜至南澳县一带有5000多亩坛紫菜养殖基地,濠江区的江蓠养殖片区,加上牛田洋的河口生态高效养殖模式。一个城市集中了这么多的海洋藻类养殖模式,在全国实属罕见。在国内其它地区赤潮都与海水养殖相伴相生,但汕头自1999年引进龙须菜之后附近海域赤潮大为减少。
南方渔网编辑:柳凡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养殖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