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山东省海洋捕捞生产管理站获悉,近日,山东省渔业部门观测发现,两年前在莱州湾进行的浅海增殖型人工鱼礁试验,取得明显的增殖效果。
近日,山东省海洋捕捞生产管理站会同烟台大学海洋学院等部门,共同对招远市近海进行了水下观测,通过人工鱼礁试验区与自然岩礁的本底海域、带有少量石块的沙质底的本底海域、沙质的本底海域现存的经济生物和底栖生物量对比,证明莱州湾东部近海人工鱼礁增殖效果十分显著。
水下观测和潜水员对上述不同海域经济生物取样分析结果显示,人工鱼礁礁体表面已附着一层褶牡蛎,且礁体上散布有大量刺参和脉红螺。有的礁体表面还生长了藤壶和苔藓植物。在人工鱼礁试验区内,投礁后刺参、褶牡蛎和脉红螺三种主要经济资源种类的资源密度,都明显比未投礁区高,总资源密度由自然本底区的36.58个/平方米增加到871.76个/平方米。
有关专家初步分析认为,在莱州湾东部近海规划建设人工鱼礁是合理的,海参增殖的经济效益将十分可观,人工鱼礁区褶牡蛎的大量繁殖,可有效改善莱州湾水质,具有快速修复海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南方渔网编辑:柳凡
山东省是海洋大省,海岸线长3000多公里。莱州湾位于渤海南部,是山东省重要的海洋渔业生产基地。2006年4月,山东省在莱州湾东部近岸海域,投放直径0.5米、长1.0-1.2米的水泥管3万件(约合5900空立方米)做浅海增殖型人工鱼礁试验,投礁区本底为沙质。
投放人工鱼礁是通过在水域中设置构造物,为鱼类、藻类等生物营造索饵、繁殖、生长等场所,从而达到保护、增殖资源的目的。不过,不是所有海域都适于投礁,投放点必须充分考虑地质、海流等因素。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养殖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