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新华网消息:新华网哈尔滨4月19日电(记者牛琪 邹大鹏)按往年惯例,乌苏里江的冰层一融化,就到了捕捞“开江鱼”的时节。黑龙江省饶河县赫哲族渔民吴焕君今年却收起了渔船,松花江畔的哈尔滨市民也准备将传统美食“开江鱼”撤下自家餐桌。
每年4月中下旬,中国东北乌
苏里江、松花江等江河冰层逐渐融化,俗称“开江”。此时,整个冬天忍饥挨饿的鱼体内脂肪消失殆尽,废物也排放干净,肉质紧密鲜美,“开江鱼”也成为中国著名的“四大鲜”之一。
“吃‘开江鱼’的历史应该有上百年了,小时候家里开江后打出的第一网鱼都不卖,留着尝鲜!”吴焕君说。
然而,过去乌苏里江中多如粥中米的鱼群,却在一天天减少,松花江同样如此。全长1900公里的松花江曾每年供应鲤、鲫、鳇、哲罗鱼等达4000万公斤以上。但由于水资源污染,以及在开江鱼类繁殖期的过度捕捞而逐年远去,挂在“绝户网”上重量不过几斤的江鲤竟成为最大的“开江鱼”。
“为了让母亲河重新焕发生机,我建议在今后几年内松花江封江休渔:渔民不捕江鱼;市场不卖江鱼;市民不吃江鱼。”最近,退休环保工程师俞玉明的倡议书引起人们的共鸣。
哈尔滨市出租车司机薛守平与身边朋友一同发起了为松花江投放鱼苗的募捐活动,薛守平说:“用身体力行去感召更多市民加入保护江水生态,‘开江鱼’下餐桌只是第一步。”
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边防派出所所长张海波见证着沿岸渔民的自发转变:“虽然有个别人为‘开江鱼’开出了每公斤200元的历年最高价收购,但大家依然不为所动。”
“只有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母亲河才能休养生息,才能让‘瓢舀鱼’的盛景早日再现。”俞玉明说。
南方渔网编辑:吴佩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