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新华网 消息:“春天白茫茫,夏季水汪汪,只听耧声响,不见粮归仓”,是黄河南岸淄博市高青县10年前农业生产环境的真实写照。而如今,当地通过“以渔改碱”模式,使3万名沿黄农民走上致富路。
高青县与国家有关部门及科研院校联合,组织科研人员历时4年攻关试验,成功创出“以
渔改碱”模式,即在低洼盐碱地挖池蓄水养鱼养虾,池塘间堆积的弃土经平整施肥后种上各类经济作物。通过改造,昔日的盐碱洼变成了田成方、塘成网、树成行、鱼跃粮丰、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高青县常家镇台李村村支书李洪武说,昔日盐碱窝,如今成了“有机鱼”的“天堂”。
通过“以渔改碱”模式,高青县把4.8万亩盐碱地改造成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当地先后引进了宝石斑、淡水白鲨、条纹鲈、南美白对虾等新品种,其中南美白对虾面积7000多亩,平均单产500公斤。目前,这个县水产养殖面积已达5.1万亩,水产品总量2.6万吨,产值2.2亿元,均占淄博渔业的60%以上。
为拓宽销售市场,提升水产品的市场竞争,高青县注册了“大芦湖”牌水产品商标,并先后成立了渔业协会、水产技术推广协会、南美白对虾养殖协会,注册了高青鲁青渔业合作社。
南方渔网编辑:吴佩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