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鱼是中国近海的“家鱼”。院士真正叹惜的是,我国独特的生物种质由于种种原因,可能正加速变化,变得渐渐失去了特征。这是件可悲的事。
百科书上说,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墨鱼是中国人民喜欢食用而且产量较大的海洋水产品,被称为“中国四大海产”。但这句话也许应该“改写”。因为就像森林过度砍伐一样,海里的这4类物种资源也都遭遇过度捕捞,出现不同程度衰退。其中大、小黄鱼更是无法形成渔汛,产量骤减。尽管连年休渔、禁渔,但陷入衰退的物种是不易恢复原状的。
这还只是数量问题。更令院士忧虑的是,大、小黄鱼本是两种不同的鱼,但如今餐桌上“小黄鱼长大了,大黄鱼长小了”。这是人工养殖中不科学方法带来的问题,不论是高密度养殖,还是高添加养殖,破环的都是野生黄鱼的种性。日积月累,受尽非常待遇的黄鱼们,自然容易变种甚至变味。
不知怎地,想到了挪威三文鱼、澳洲大龙虾,它们之所以在地球上大名鼎鼎,之所以总是与一个国名并称,正因其特有的那个“种”。假如“我们的”大、小黄鱼消失或变异在中国海边,那我们将对不起这个世界。
南方渔网编辑:吴佩佩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