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阳澄湖是中国最著名的大闸蟹养殖基地,阳澄湖大闸蟹满足了无数食客的口福,也使当地蟹农富了腰包。然而,去年太湖蓝藻暴发引起水危机,使苏州人认识到,口福和钱包,都得让位于水环境。于是,今年以来,大规模缩减围网养殖大闸蟹的整治工程,在未受蓝藻干扰的阳澄湖展开:从最高的14.2万亩、去年的8.06万亩减到如今的3.2万亩。
谈起“瘦身”,阳澄湖渔管委办公室副主任、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会长杨维龙十分激动。他说,阳澄湖是个面积为18万亩的内陆湖泊,2002年左右围网养殖面积曾高达14.2万亩。近几年,阳澄湖也是年年瘦身,但今年是减得最多的一次,也是瘦得最漂亮的一次。
截至5月份,阳澄湖围网整治基本完成。本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整治后的阳澄湖,将分为“五大功能区”:3.2万亩的围网养殖区,6.6万亩半封闭增殖流放区,1.6万亩的水源保护区,约6.6万亩的全敞开型增殖流放区和湿地区。政府投入蟹苗、鱼虾到半封闭、全敞开型增殖流放区,实行准入制捕捞。在全敞开型增殖流放区内,每300至1000米间隔设立湿地区,种上芦苇等植物。而水源保护区则严禁一切围网养殖和捕捞活动。
上海水产大学的专家团队,在对阳澄湖把脉后曾得出结论:养殖面积不超过湖面面积的20%,就不会对水面造成二次污染,并能改善和修复水质。对养殖是否会造成富营养问题,杨维龙解释道,“过度养殖不可取,而适度养殖不但不破坏水质,还能优化水质。如采取生态养殖,即用螺蛳、花白鲢、小鱼、水草等做饵料,可以防止湖泊沼泽化,维持生态平衡。”
缩减围网后,阳澄湖蟹农由2880户减少到2000多户,蟹农们不同程度地“失水”和“缩水”。政府采取经济和政策双补偿,使蟹农的生计得以保障。
按照经营状况和市场价格,政府对缩减水面每亩补偿6000元左右,费用包括预期经营收益,已投放的蟹苗、饵料费用和船只等生产工具折旧费。其中,相城区和工业园区实行一次性补偿,补偿金直接发放到渔民手中。而对于实行“轮养制”的昆山和常熟,因渔民每隔3至5年要“抓阄”取得水域的围网养殖权,补偿款则发放到村,让村里根据轮养情况对渔民分批补偿。政府还把涉及到整治的渔民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并介绍他们到工厂、饭店、旅游景点工作。在工业园区泾园北社区,在整治范围内的渔民全部参照当地被征地农民享受社会保障制度。
南方渔网编辑:苏紫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