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日报资讯: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钦南区龙门港镇党委、政府深入解放思想,审时度势,充分利用“一镇连两港”的特殊地理优势,主动融入钦州港、防城港大建设热潮,跳出沿边镇的“瓶颈”大力谋发展,取得了新一轮的长足发展。今年上半年,全镇实现地方生产总值4135万元,人均收入2700多元,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9771万元。
抢抓“一镇连两港”机遇 重拳打破工业“零”记录
龙门港镇是由众多岛屿组成的岛镇,东与钦州港隔海相望,西与防城港市接壤,陆路距离市区47公里,是钦州市有名的沿边又沿海的小镇。多年来,因地理环境特殊、交通不便等因素,严重制约了该镇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工业的发展。“零工业”这顶“帽子”一直扣在龙门港镇的头上,多年来总是甩不掉。
为了实现突破“零工业”的梦想,自去年开始,该镇充分利用与钦州港工业区、企沙工业区两大工业区连接点的有利地理位置,紧紧抓住港口建设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的发展机遇,深挖资源优势,把打造广西最大的修造船基地和港口建设配套设施生产基地作为发展战略目标来认真组织实施。经过努力,去年6月份引进了该镇第一个工业项目——中交集团第四航务工程公司南村码头沉箱生产基地。该项目占地200多亩,年产值8000万元,安排就业700多人,并实现当年引进,当年投产,当年产生效益。该镇终于理直气壮地摘掉了“零工业”这顶“帽子”。今年初,再通过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渠道,又引进了总投资1500多万元的中交集团二航局码头沉箱构件厂。该项目主要为防城港企沙钢铁集团30万吨码头生产沉箱构件,建成投产后,年产值超过1.5亿元,每年产生税收超过1千万。现该项目已进展到安装机械阶段。同时,该镇还初步完成了修造船基地的规划,将原钦州市修造船厂、观音塘和南村渔港码头南面闲置地和滩涂规划为修造船基地用地。目前,中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观音塘十万吨修造船基地项目正在洽谈中。
捕捞养殖加工并举 打造多元化渔业生产格局
龙门港是广西三大渔港之一。近年来,该镇采取捕捞、养殖、加工“三法”并举,大力发展渔业生产,使全镇形成了多元化渔业生产格局。
充分利用科学捕捞提高产量。该镇在抓好传统的浅海生产的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培训渔民熟练运用卫星导航、雷达、探测仪等助渔助航设备从事海洋捕捞,加快了高新科技在渔船上的推广普及,促进了捕捞渔船向大马力、现代化技术装备发展,海洋捕捞作业也迅速向深海和外海延伸,使得海洋捕捞生产的产量和产值稳中有升。目前,全镇拥有各类渔船632艘,其中108匹以上配备先进捕捞工具的渔船122艘,全年可实现渔业产量约14万吨,产值达20000万元。
鼓励渔民转产转业。近年来,由于捕捞渔船不断增多和海产渔业资源日渐枯竭,对海洋捕捞产生了较大冲击,渔业产量出现了“滑坡”现象。为稳定渔民生活,确保渔民增收,该镇抢先一步鼓励部分渔民进行转产转业,充分利用滩涂及港汊众多、水质优良、饵料丰富等优势,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目前,该镇海水养殖面积达41970亩,其中大蚝36795亩,网箱养鱼765亩,对虾4150亩,网箱养鱼、大蚝、对虾三大海水养殖基地已成规模生产。
发展海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随着海水养殖面积的增加和海洋捕捞业的迅速发展,大大促进了该镇海产品加工业的兴起。目前,各种蚝肉、蚝油、虾米、蟹肉加工厂和小作坊遍及全镇,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年加工能力达2万多吨,产值6000多万元,所生产的蚝干、蚝油、鲜蚝等产品远销到东南亚、日本、香港等地。一批如钦州市海华蚝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星星海洋食品有限公司等海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也迅速崛起。其中钦州市海华蚝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年产值高达3000万元;星星海洋食品有限公司成功注册了亚公山牌商标,专生产亚公山牌系列蚝油,产品极其畅销。
南方渔网编辑:白兰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