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内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发挥科技优势扎实推进渔业科技服务

发布时间:2008/7/26 15:49:00  来源:互联网  编辑: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07年科技服务成效与做法

  为贯彻落实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农业部关于实施发展现代农业的“十大行动”和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总体要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成立了渔业科技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2007年工作方案,以开展渔业科技入户和产学研大协作为抓手,全面组织院属9个研究所(中心)、4个增殖实验站及广大科技人员扎实开展科技服务工作,积极发挥了“国家队”的科技支撑作用,促进了技术推广与农民需求和产业发展的有效结合,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富有成效。

  渔业科技服务工作的总体成效

  (一)全面落实科技入户工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按照“级级有目标、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方针开展科技入户工作,以优势水产品和优势主产区为重点,以先进适用的应用成果和技术为基础,以推广主导产品、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建立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2007年,全院各单位共派出科技人员560多人次分赴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新疆、甘肃、云南等20多个省市地区,组织开展330多场次技术指导讲座和培训班,培训农渔民40600人次,发放科技资料49100多册,扶持和带动科技示范户2300多户,将水产苗种培育、健康养殖、水质调控、病害防治和综合生态养殖等最新的实用技术送到塘边和船头,科技入户活动规模和取得的成效明显超过往年。

  (二)着力深化开放办院工作,推进渔业产学研大协作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坚持“开放办院”的工作方针,结合地方、重点龙头企业的科技需求,通过机构共建、项目合作、专家援助等模式,深入开展院地、院企科技合作,积极探索“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工作新机制,促进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2007年,全院分别与山东、天津、江苏、福建、广东、广西、新疆、甘肃等10多个地方政府或渔业主管部门、地方科研院所以及獐子岛、好当家、东方海洋、通威公司等多家国内渔业重点龙头企业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将院(所)作为地方和企业的科技研发中心、企业作为院(所)的成果转化和中试基地,切实解决地方渔业经济和企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为促进渔业健康发展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科技支撑。

  工作亮点

  (一)科技入户扎实有效 院属各单位按照全院的总体部署,年初及时制定了科技入户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重点和任务分工,工作有组织,有落实,有反馈。在2007年的科技入户活动中,南海所、长江所、珠江所、淡水中心、黄海所等单位结合当地渔业生产实际,制定了重点活动方案,由单位领导带队、部(省)科技入户专家牵头,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入户“春季、夏季、秋季”行动。其中,南海所按照院落实农业部“十大行动”工作方案的总体部署,制定了“科技入户专家行”重点活动,由所领导亲自带队,组织所精干力量先后成功开展了“粤东科技入户专家行”和“粤西、广西科技入户专家行”两项大型活动,多家当地传媒给予了现场采访和跟踪报道;长江所、淡水中心、黄海所等单位结合部(省)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夏季行动和秋季行动,由所(中心)领导带队、部(省)科技入户专家牵头,先后多次深入湖北、河南、四川、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多个地方县(区)开展渔业科技入户活动,深受广大渔民群众的欢迎,并成为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亮点。

  (二)科技支撑显著提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坚持把科研工作融入到地方经济发展中去,积极倡导院地、院企合作,强化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不断提高科研院所的科技支撑能力和水平。2007年,在强化原有合作的基础上,全院各单位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科技合作范围进一步扩大,科技合作层面得到了显著提升,有力地促进地方渔业经济发展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其中,院与天津、新疆、黑龙江、江西等省市以及大连獐子岛的科技合作不断深化,会商、制定并落实了科技合作协议。如院与天津市水产局共建“天津渤海水产研究所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渤海水产研究中心”项目的筹备工作稳步推进。黄海所与天津市农委签订了共建“天津海水养殖科研与示范基地”协议,与青岛市胶南镇以及王哥庄镇合作实施“新农村科技示范区建设”项目;东海所与江苏启东市黄海滩涂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兴建的“东海水产研究所江苏启东科技(中试)示范基地”对当地滩涂渔业开发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带动了800多户渔民增收;淡水中心与无锡市共建“水产良种开发与无公害养殖科技创新中心”项目,为无锡市现代淡水养殖业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撑。

  (三)科技协作不断深化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牵头组织了2007年度全国渔业科技协作网会议,农业部危朝安副部长和山东省政府贾万志副省长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来自全国水产科研、教学等领域的50多个渔业协作网成员单位以及8个省市渔业主管部门和国内著名水产企业的代表超过15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2007年度协作网会议推出了开展科技协作、建设现代渔业的四项具体举措:一是发布了“全国渔业科技界合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共同行动宣言”,二是推介了水产科技百项重点成果,三是举行了产学研共建山东半岛现代海水养殖产业基地群启动签约仪式,四是举行了协作网成员单位科技合作签约仪式。这四项活动的举行,标志着全国渔业科技协作网在进一步开展渔业科技协作、全力推进产业发展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四)科普宣传及时到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充分利用各单位网站和刊物以及展览交易会等媒介的传播作用,在全国范围内为广大农渔民和渔业企业提供科普及科技信息服务。各单位对主办或承办的刊物和网站进一步提高质量,使其成为宣传渔业科技知识和提供实用技术的重要载体。

  主要经验和建议

  (一)突出重点,抓好关键季节 各单位遵循渔业生产规律,重点开展科技入户“春季行动”、“夏季行动”和“秋季行动”,每个阶段各有侧重,先后在农渔民最需要的时候进村入户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二)强化管理,完善保障措施 全院十分重视加强对科技入户工作的监督检查,拟建立奖励制度,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目前正着手制定科技入户工作的绩效考评机制及办法,通过发挥考评标准的导向作用、考评结果的激励作用,充分调动全院科技人员参与成果转化和科技入户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工作潜能,构建科技人员进村入户的长效机制。

  (三)加大科技入户专家工作经费投入 目前,农业部科技入户专项经费主要用于示范县补贴,渔业科技入户督导专家的相关活动费用主要由专家所在单位自行解决,这既增加了单位经费负担,影响了单位和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可能造成预算支出不合规定。建议,增加科技入户专家的工作经费,为建立科技入户工作长效机制提供必要的保障。

  (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 目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的规模化和标准化还有待推进,应力争把基地建成布局合理,具有强大的试验、示范、辐射推广及科普教育功能的标准化、规模化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议,加大农业部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加大转化示范项目资金的支持面,确保更多的农业科技成果得到更快的转化。

  (五)加强基层技术指导人员的能力建设 目前,农业科技入户专家人数有限,科技入户活动次数有限,特别是随着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示范县的大幅增加,专家人数不足带来的问题将更加突出,而且有可能出现科技入户活动结束和专家撤走后,农民们又面临缺乏技术指导的问题。因此,进村入户指导农民还是以基层技术指导员为主,科技入户专家下乡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对基层技术指导员的强化培训上,推动科技入户“常下乡”、“下长乡”。

                                            南方渔网编辑:苏紫
编辑: 访问人次:2425 关键字:科技优势,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综合新闻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