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因海而兴,历来重视发展海洋渔业经济。近年来,该市通过优化渔业产业结构,扩大特色品种生产规模,大力推进效益渔业建设,做大做强水产品加工业,千方百计做好“海”字文章,大胆向“蓝色国土”要效益。自2003年全市海洋产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大关以来,至去年底,全市海洋产业总产值达160亿元,对比2003年增长约30%;对虾、蟹、罗非鱼、鳗鱼等水产品还销往国内大中城市甚至出口,出口创汇连年名列全省前茅。
“特色水产”形成一区一品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渔业的发展,并出台一系列政策加以扶持。2004年出台了《关于扶持渔业龙头企业优惠政策促进渔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从税收、贷款、项目、用地以及品牌创立等方面给予扶持。从2004年起连续5年,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对市级以上渔业龙头企业增资扩产、基础设施建设、水产品收购等的贷款进行贴息等优惠措施。
近几年,我市渔业围绕构建先进的水产养殖业、稳定的海洋捕捞业、发达的水产品加工业、活跃的流通业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大力推进渔业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形成了一区(县)一品或多品的区域养殖生产特色。目前,已形成澄海紫菜、南澳万亩贝类和龙须菜养殖区、潮阳鲍鱼、牛田洋虾蟹混养、濠江高位池养虾区等。全市海水养殖面积达到14024公顷,水产品总产量36万吨。其中,养殖产量19万吨,超过捕捞产量。发展生产的同时,狠抓水产品质量安全,全市建立无公害养殖基地31个,面积近3万亩,获得国家统一使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标志水产品5个。全市累计制订、修订渔业标准31个,建成渔业标准化示范区10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区2个,省级示范区5个,市级示范区3个。
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撑
科技创新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近年来,我市努力提高海洋自主创新能力,先后成立广东省(汕头)区域性水产试验中心和汕头市海藻生产力促进中心,成为全省第一个藻类专业开发机构,为我市海藻科研工作搭建了平台,整合了自然优势资源,推动鱼、虾、贝、藻等种类生态养殖新格局的形成;先后开展了《紫菜良种引进和培育》、《“荣福”海带南移养殖试验》等科研项目,为我市海藻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出口创汇连年位居省前茅
丰富的海产资源和技术优势,为汕头水产品深加工奠定了良好基础。连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出口,水产品加工出口名列全省前茅,成为海洋经济一大亮点。目前全市有水产加工企业62家(进出口加工企业38家),年加工量14万吨。全市38家水产品出口企业中,有29家获得美国FDA认证,8家获得欧盟认证,11家获得韩国注册,2家烤鳗厂在日本备案。大部分出口企业拥有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对虾生产线,侨丰集团、龙胜水产、鳗联股份公司等6家企业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出口示范企业。全市拥有渔业类的广东省著名商标5件、名牌产品8个。同时,我市着力发展水产品加工流通业,全市已建成水产品批发市场11座,年交易量21.13万吨,吸引了福建、海南、广西和湛江等沿海省市水产品进场交易。2002年、2005年、2007年汕头经受美国FDA专家的检查,他们认为汕头的质量保证体系非常有效,质量管理水平很高,加工厂能有效执行HACCP、SSOP,产品生产加工过程能够持续保证GMP、HACCP体系的有效运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安全。水产品的质优味美更为汕头赢得了更多机遇,使汕头海鲜走向更多国家。几年来,我市在面对美国对虾反倾销上,积极开拓其它国家市场,顽强寻找生机,增加了对墨西哥、日本、马来西亚、加拿大、韩国的出口,新开辟了印尼、英国、以色列、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市场。
目前,汕头已形成以加工出口企业为核心,以水产养殖业、捕捞业为依托,以对虾加工、鱿鱼加工、鱼片加工、鳗鱼制品和罐头制品为中间环节的水产养殖加工链,生产一系列具有汕头特色的出口创汇拳头产品。
南方渔网编辑:柳凡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海洋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