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一亩水面,养殖什么能够突破万元?虾、蟹或是风头正劲的龙虾……溧阳市农户吕善群160亩水面清一色的鲫鱼“当家”,居然创下平均亩产1.6—1.8万元的记录。
吕善群是溧阳市竹箦镇洙汤村人。1992年,吕善群投入6000元资金开塘养鱼,从最初的80亩发展到现在的160亩精养塘,品种从原来的本地鲫鱼到方正鲫再到现在的异育银鲫,产量从原来的每亩几百斤到现在的两三千斤,亩均产值突破了万元。
相比人家养的四大家鱼,吕善群养鱼挺特别,除了鲫鱼之外,其他统统不养。不仅如此,他还有自己一套独特的理论:“品种不能过多,单品种养殖在病虫害防治上比较容易控制,不会因药物的投放造成其它鱼的中毒,而且容易形成一整套自己的养殖模式和技术。”
吕善群养殖鲫鱼,每天上午8点、下午2点投料,他说这是投料的最佳时机。光给鱼儿喂了还不行,每次投料后每隔半小时还需巡塘察看投料机前鱼的采食情况,并根据情况决定开关投料机。
别以为鱼儿呆在水中就没事了,水体中的氧气足不足挺关键。一般正常天气下,下午2点可进行适量增氧;如天气变化则看情况增氧。去年9月的一天,吕善群发现1号塘水质发清,这是塘内微生物开始死亡塘内缺氧的表现,如不处理及时,这一塘鱼几十万斤将全部死亡。吕善群夫妻俩人饭不吃就开始全塘泼撒粒粒氧,连续三天三夜开启所有增氧机,并开始三天三夜的换水。最终水色重新恢复到位,没有死一条鱼。
此外,放与捕也大有讲究。每年的1月份,吕善群开始亩放1800-2000条单重平均3两的异育银鲫鱼种,到5、6、7、8、9月份底分批捕捞上市,抓大放小;在7月、9月底,每亩再各分批投放鱼种共计1800条。如此往复,大大提高了水面的亩效益。
目前,吕善群已成为竹箦镇水产科技入户工程的科技示范户,带动和促进周边水产养殖户养殖水平的提高。
南方渔网编辑:苏紫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